上海女子住精神病院8年,父亲去世母亲失联,无监护人签字难出院

爱梅有点萌 2024-12-12 13:55:34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3年,沈先生因酒后精神和行为障碍被送进上海宝山得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认识了院内病友李小姐。

虽然病友,但李小姐的表现却非常正常,情绪稳定不说,甚至还时常会协助医院护士工作。

所以令沈先生不解的是,现年35岁的沈小姐竟然已经在宝山精卫待了整整八年时间,尽管病情稳定并渴望重返社会,但由于出院所需监护人签字的制度性障碍,她的生活被困在了精神病院的高墙之内。

李小姐渴望自由,她曾拜托沈先生帮助自己协调出院一事,所以出院之后,沈先生便一直在为李小姐的自由奔走,只是如今过去近一年时间,李小姐仍未出院...

李小姐是否具备出院的条件?长期住院是否是她的唯一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谁又应该为她的未来负责?

住院八年难出院

李小姐现年35岁,父母在她还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此后一直跟着父亲生活,早就和母亲失去了联系。

2016年的时候,李小姐的父亲离世了,家庭的缺失让李小姐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持网络,而父亲的离去更是带给了她极大的打击。

根据社区的记录显示,父亲去世以后,李小姐好几次没有由头地拨打报警电话,其异常行为引起了居委会的注意,最终被居委会送进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确诊罹患精神分裂症。

在宝山精卫,李小姐的生活被重新定义了,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一“临时安置”的决定竟会变成长期“羁留”——没有法定监护人为她签字,她无法离开这里。

直到去年春天,沈先生因为酒后精神和行为障碍被送进宝山精卫,并最终于9月出院离开,给李小姐带来了一丝希望。

沈先生告诉记者说,自己在宝山精卫的这半年时间,一直和李小姐在同一个病区,但在和李小姐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李小姐的精神状态非常稳定,没有任何异常现象,甚至还担任了病区大组长,协助护士工作。

住院八年,李小姐自己也想出院,但出院需要法定监护人签字同意——父亲离世,母亲失联,她的监护权由居委会承担。

李小姐则表示,虽然医院对她挺好的,可她也渴望自由,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常来探望她,但并未就出院问题进行过协调,所以她此前也曾拜托过沈先生,希望他能帮着沟通协调一下。

出院以后,沈先生按照约定开始为李小姐奔走,去年年底,他还向宝山卫健委反映了李小姐的情况,希望居委会能够出面带她回家。

今年1月,宝山卫健委回复了沈先生的信件,称如果李小姐病情稳定且精神症状控制较好,会与居委会沟通联系,协商李小姐的出院事宜。

可时间过去近一年,李小姐还是没能出院...

她该如何重获自由?

精神卫生中心每周会开放两次探视,每次可探视1小时时间,本月19日,有记者以亲友的身份见到了一身病号服的李小姐。

李小姐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大致情况,并表示自己的精神分裂症需要终身服药,现在她仍在每天吃药。

记者还在20日咨询了相关部门,宝山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复表示,精神分裂症很特殊,出院需要获得监护人同意才行,患者不能自行申请出院。

李小姐所在的居委会则表示,其实居委会也试图联系过李小姐的其他亲属,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接手照顾李小姐,以前他们还会提供李小姐的生活费用,但现在却没了,他们只好帮忙申请了重残补贴,只是现在还没出来结果。

那么李小姐的精神状态是否稳定?住院八年后,她是否能自己申请出院?

出于保护患者隐私,宝山精卫并未告诉记者李小姐的状态是否稳定,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却透露,10月份他们去看望李小姐时,曾得知李小姐的情况不太稳定。

这也是居委会没有协调出院事宜的主要原因——亲戚不愿接手、病情又不算稳定,即便她在社区有家,可身边没有人,谁来为患者的未来负责?

不过对于居委会的顾虑,广东省级精神科医生江翠婷有不同的答案,她认为对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而并非长期将他们“圈”在院内,更别说目前有不少基层、曾取得康复服务可以为患者的未来提供支撑。

在江医生的观点里,住院只是精神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患者的康复和社会适应应该更为重要,因此各方对患者的出院评估应当动态调整,而不是还沿用古老的精神卫生防治手段。江医生强调,精神患者也需要正常的社交与生活,不能剥夺他们享受生活的权利。

8年的时间,是否已经足够证明李某某的病情稳定?如果李小姐有能力自理,她该如何走出病院?

律师徐梦妮表示,精神障碍并不等同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李小姐可以申请相关鉴定,然后自行申请出院,无需监护人签字。

江医生也表示,如果患者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经医生评估后自行申请出院。

说到这里,李小姐的经历其实戳到了目前精神卫生系统中的多个痛点,比如精神卫生力量的不完善,社会对边缘化群体护士,患者责任被不断推诿等等,而最终受到这些痛点影响最深的,还是患者本人。

对于李小姐来说,她的未来仍旧悬而未决,但我们希望社会能够对这些边缘化群体多一份关注、理解与支持。

参考资料:

1.上海一女子住进精神卫生中心8年,父亲去世母亲失联,无监护人签字难出院2024-11-21 23:59·红星新闻

2.上海一女子住进精神卫生中心8年,父亲去世母亲失联,无监护人签字难出院2024-11-22 07:15·极目新闻

3.上海一女子住进精神卫生中心8年,父亲去世母亲失联,无监护人签字难出院2024-11-22 10:09大皖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