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航母和舰载机的文章,有部分读者表示,我们的舰载机当初应该选米格-29K。理由是飞机小,航母可以携带更多,并且甲板运作也方便,出动率也会更高。
对于这个问题,今天开一篇聊聊。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反驳,可以不同意,但是别骂人。
选什么样的舰载机,必须先从源头开始考虑:你的需求是什么?
需求决定产品的性能,而不是反过来。
比如你想早点赶到某地(这是你的需求),于是选择打车(这是你选择的产品);别人不急,于是选择骑共享单车。
那么,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我们选择舰载机的需求是什么呢?
有一句话概括很到位:高威胁时突出专用,强调能力;低威胁时突出多用途,降低成本。
而中国海军的航母,当下显然是面对高威胁,就像冷战时期美国海军面对的情况一样。
自60年代开始,苏联一大票空射型远程反舰导弹开始服役。比如KH-20导弹,射程380~600公里(由载机的速度和高度决定),飞行速度2马赫;Kh-22导弹,最大速度2.5马赫
+,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00~500公里。
这些导弹和图-16、图-22、图-95轰炸机结合,对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构成了巨大威胁。
冷战时期苏联的傻大黑粗,主打一个量大管饱
所以,美国海军在1967年启动新一代舰载机VFX方案,其核心要求就包括新机能够在携带副油箱和6枚“不死鸟”导弹的情况下,在距离舰队160~320千米的空域巡逻2个小时,或从航空母舰上紧急弹射起飞,截击距离航母350~450千米的苏联轰炸机群。
那最后落地的F-14是什么样的性能呢?
F-14D的参数
以上图的F-14D为例,在携带4枚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4枚“响尾蛇”近距弹的情况下,仅依赖内油,可以在距离母舰150海里(278公里)处巡逻1.38小时(红圈内数据)。
F-18E的参数
而F/A-18E在携带2枚AIM-120的情况下,同样的距离,也仅依赖内油,巡逻时间是1.36小时。
4枚“麻雀”重量大概0.8吨(以AIM-7F为参考),4枚响尾蛇是0.32吨,加起来就是1.12吨。
而2枚AIM-120不过是0.3吨左右。
F/A-18E的武器载荷少了0.82吨,巡航时间却还比不过F-14D,这是航程的差距。
如果是换成小一号的F/A-18A/B或者C/D型,那就更没法看了。
当然,你可能说“麻雀”导弹不如AIM-120。但这是导弹的问题,不是飞机的问题。
并且,再看两者的截击能力比较。
看红圈内的数据对比
F-14D在挂载2枚AIM-54“不死鸟”、2枚“麻雀”、2枚“响尾蛇”和2具280加仑(1060L)副油箱的构型下,截击204海里(378公里)的目标,任务时间是0.75小时。
F/-18E在挂载2枚AIM-120和1具480加仑副油箱的构型下,截击201海里(372公里)的目标,任务时间是0.73小时。
截击距离差不多,任务时间差不多,但是F-14D的挂载明显更多,说明有更好的高速飞行能力。
无论是舰队防空巡逻能力,还是截击能力,最新型的F/A-18E都不如F-14D。
要知道,F/A-18E/F是比早期型号增大了一圈的。尤其是最大起飞重量,从F/A-18C的22吨,增加到了后来E/F的29吨多。
等于是从一型中型机,变成了准重型机。
饶是如此,FA/-18E/F还是比不过F-14D。
F-14这样的重型机,明显更满足美国海军航母的需求。
把塑料虫放大,说明美国海军也知道重型机有多香
至于为什么后来退役F-14,只保留F/A-18E/F,那就回到文章开头说的话:威胁时突出专用,强调能力;低威胁时突出多用途,降低成本。
F-14的防空能力更好,所以苏联还存在时,美军就更依赖它。
但是后来苏联没有了,再也没有谁可以在海洋上威胁到美国的航母。
此时,F-14多用途能力不足、维护成本高的缺点就暴露出来。
那么,美国海军肯定更愿意留着F/A-18系列。
要是苏联海军还在,你看美国海军敢不敢把F-14退掉
但是,中国海军的航母,从一开始面临的就是高威胁环境。
哪怕是现在003福建舰服役了,这3艘航母全部摆到台岛东南方向,去执行区域拒止任务,那也是压力极大的。
首先,3艘航母的舰载战斗机总数也就80架左右,等同于两艘尼米兹级航母。
其次,辽山两舰的出动能力,加起来也只相当于1艘尼米兹级航母。
最后,如果在这个方向执行区域拒止任务,还要面临关岛的增援。
陆基飞机能提供1000公里左右的掩护(黄圈),我方航母在掩护圈边缘列阵(红色矩形范围),距离关岛1800~2000公里左右,完全在B-1B、B-52H的打击范围。
美军也装备大量的空射反舰导弹,比如JASSM、LRASM系列等。
早期型AGM-158的射程400公里,后续改进型AGM-158B则有1000公里。
一架B-1B可以携带24枚,20架一起出击就是480枚,完全可以搞一次饱和攻击。
这还没算上也有类似能力的B-52H。
对于舰队防空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在敌机发射前就将其击落。无论你如何自诩防空导弹有多强的拦截能力,都最好不要有被考验的机会。
如果B-1B携带的是射程1000公里的AGM-158B,用歼-15T或者米格-29K拦截,会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假设辽山两舰得到了陆基预警机的支援,有空情保障能力。
其次,假设带的空空导弹是霹雳-17,并且射程是400公里,那舰载战斗机至少要在600公里处就发射导弹。
问题来了,歼-15T可以做到这一点,米格-29K根本做不到。
国内没有公布过歼-15T的数据,那就以苏-33为例。
苏-33执行战斗巡逻任务(CAP)的参数,此时的挂载构型是4枚R-27ER中距弹和2枚R-73近距弹,不带副油箱。
在挂载4枚R-27ER中距弹和2枚R-73近距弹时,仅靠内油,可以在250公里处巡逻2.05小时。
参考巡航阶段的耗油率,巡逻时间降低到一个小时,巡逻半径可以增加400公里左右,达到850公里(巡逻1小时)。
R-27ER的重量有354公斤,R-73则有105公斤。
国内霹雳-15E的重量不过是210公斤,尺寸大了分之一的霹雳-17,重量估计也就300公斤左右,还不如R-27重。
霹雳-10的质量显然不可能超过霹雳-8,后者的质量是120公斤。
再加上国内侧卫普遍比苏系飞机的空重更低(复合材料的功劳),那么,歼-15T完全可以做到挂载4枚霹雳-17和2枚霹雳-10的构型下,航程比苏-33更优秀。
但是米格-29K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米格-29K最大起飞重量仅22吨左右,只依赖内油的情况下,挂载2枚R-77和2枚R-73时,航程只有1878公里。
这个构型下,在250公里处只能巡逻1.1小时。
如果把R-77(175公斤)换成更重的霹雳-17,那巡逻时间还得下降。
这就根本完成不了巡逻和拦截任务。
如果携带3具1150L的副油箱,航程倒是可以大幅度提升。
但是这样一来,米格-29K撑死在翼中带2枚霹雳-17(米格-29K只有7个挂点)。
如果拦截20架B-1B,假设导弹的命中率能达到80%,那就需要26枚。
1架歼-15T携带4枚,7架即可完成这次拦截,米格-29K则需要14架。
辽宁舰搭载24架歼-15T,可以完成3波次的拦截;如果换成米格-29K,最多带30架米格-29K,只能完成2波次的拦截。
米格-29K体量小带来的载机数量优势,还有何意义?
22 架苏-33占用空间等于8架苏-33 、20 架米格-29K。折算一下,纯米格-29K 的最大数量约为 30 架。
当然,以上计算的情况属于比较理想的,没有考虑其他情况,比如对方也有护航的战斗机。
但是,情况对双方是平等的,歼-15T面对的,米格-29K也得面对。
所以,对于当下的中国海军航母来说,在面对高危环境时,舰载机本身的性能更重要。
重型机性能更优,可以让航母具备自保能力,中型机基本只能当摆设。
这就不是性能的问题了,而是生死的区别。
如果你觉得航母太小,影响舰载机的发挥,那就加大航母好了。
“老师”我忘了说一句,航母空间狭窄,重型飞机降落的动力动量(或者说动能)非常高,飞机越重降落航母的危险性也越大,建议作者你这科肓就不要写有关数理化方面的文章,写风花雪月类才是文科生的强项。
有啥好担心的,下一代15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就要下水了,40吨级的歼50也会上舰,打造2500㎞的攻击防御圈指日可待
用东风五携带十枚霹雳⚡️15弹头偷袭美帝舰队巡逻机
作者忘记了熊猫和大黄蜂的维护……
一切问题都是数学,经过计算一切迎刃而解。
中国海军舰载机得对付占据数量优势的敌军舰载机,还得面对敌军的陆基飞机,不弄重型舰载机怎么玩?
重型机除了费钱,剩下都是优点。
航母对航母,飞机对飞机?你以为古代决斗呢[汗]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得瑟]
有道理,但是中国海军为什么搞了中型机歼35的舰载版,而不是歼20的舰载版?
这就是中国5代机与6代机存在的意义。东风快递与空军在琉球外海的作用,将极大的削弱美空军外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博主说的那些威胁,会直线下降,不管是B1B,还是其他,没人愿意真去干当年强5在北方陆地的活。
目前滑跃起飞,歼15-T还无法做到满载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