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过,对腕表而言,手腕是最脆弱也最不适宜的佩戴部位。这句话并不夸张,无论何种形式的可携式时计,都是脆弱且易损坏的。
尽管有宝玑大师这个成功的先例,但避震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制表师的重视。早期针对表款防震的实验非常少,就我们所知,在20世纪最初十年曾有实验将整个机芯完全包裹在弹性材质中,但真正运用于腕表的有效防震系统直到1930年代后才问世。 摆轮转轴可以说是机芯中最脆弱的部位,若要摆轮自由摆动,就得将摩擦力降至最小,那就必须在耐用性方面有所妥协,但摆轮转轴通常非常细小,直径仅有百分之几毫米,因此即使受到的撞击不大,对一只缺乏防震保护的腕表来说,仍相当容易造成摆轮轴承的损坏或变形,而影响摆轮振动的频率。
BREGUET 宝玑 Tradition 系列7027BB/G9/9V6腕表
最早的防震装置—宝玑的“降落伞”
宝玑大师于1790年发明并大量使用称为“降落伞”(parachute或pare-chute)简单又有效的防震系统,这是现代所有防震装置的先驱,也是宝玑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主要功能便是为了保护摆轮避免因震动而造成损害。宝玑大师将轮轴缩短,并改为圆锥形,使其能够更平稳地固定在扭转片簧上的特制凹形宝石轴承座上,当腕表受到外力冲击时,轴芯仅会略微偏移,而不易断裂。
降落伞式避震器结构近年来再次受到宝玑表厂的青睐,2005年推出的Tradition 7027表款便采用了这个防震系统。克拉顿及丹尼尔也认同宝玑大师所设计的降落伞式避震系统表现相当优异,于书中表示:“此系统非常有效,单指针表(宝玑特别针对追求简单、坚固、准确且平价的客户所制作的表款)曾被从三尺高的地方丢落至水泥地面,其效能未受损害。”但虽如此,降落伞避震装置却未被普遍接受,甚至一度销声匿迹。
尽管有宝玑大师这个成功的先例,但避震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当时制表师的重视。早期针对表款防震的实验非常少,就我们所知,在20世纪最初十年曾有实验将整个机芯完全包覆在弹性材质中,但真正运用于腕表的有效防震系统直到1930年代后才问世。
1925年由Du Grenier公司所推出的防震机制(Shock Absorber),只能减低摆轮来自垂直震动的力道,不过后来所发展的防震装置已能有效减低来自各种方向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