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在日韩流垄断亚洲市场时,“女子十二乐坊”组合,以独特的民俗风和各式古典乐器,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这独树一帜的风格,让她们迅速在国内走红,还被邀请登上了央视。
可就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她们却果断放弃中国市场,选择去日本发展。然而,在日本之后的发展,却大大出乎她们的意料……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破局“日韩”流·】——»
21世纪初,中国乐坛遭遇了一场来自国外的文化冲击。“韩流”“日流”势头强劲,靠着独特的流行音乐风格和偶像文化,吸引了大批年轻听众。
这让华语乐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而传统民乐更是深受影响,渐渐被冷落,几乎到了无人关注的地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民乐运动”顺势出现,女子十二乐坊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女子十二乐坊”的创始人王晓京,那可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眼睁睁看着中国民族音乐被冷落,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组建一个专属的中国音乐团队,不为别的,就一心想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有了想法后,王晓京就开始行动起来。

他把目光投向了各大音乐院校,因为他知道,那里汇聚着全中国最优秀的音乐人才。
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的筛选和考核,王晓京终于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些知名院校里,挑出了13个既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孩,她们就是最初的“女子十二乐坊”。

这13个女孩里,有12个是正式队员,还有1个是拉二胡的替补队员。
这些女孩不仅精通古筝、琵琶、二胡等十余种中国传统乐器,还具备出色的舞台表现力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2001年6月18日,“女子十二乐坊”正式成立。

同年10月,她们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场专场音乐会——《魅力》音乐会。
舞台上,13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孩,手持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以激情热烈的演出打破了传统民乐含蓄内敛的演奏风格,将传统中国民族乐器与拉丁、摇滚、爵士等流行音乐元素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民乐表现形式。
这场演出大获成功,也让她们正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此后,她们开启了全国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每一场演出,剧院都座无虚席,观众们被她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精湛的演奏技艺所折服,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但真正让“女子十二乐坊”走向国际的,还是2002年她们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他们凭借在春晚精湛的表演,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她们的名字,一夜之间,她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知名度和人气急剧攀升。
春晚的成功,让“女子十二乐坊”迎来了事业的巅峰,她们的专辑销量一路飙升,各种演出邀请纷至沓来,广告代言、综艺节目邀约不断。
据悉,当年她们甚至冲到了福布斯中国名人排行榜的前三甲,年收入1.3亿。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他们也不例外,在国内走红后,女子十二乐坊并未满足于此,她们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而此时,日本的娱乐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其音乐市场成熟,商业运作模式完善,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发达的音乐产业链。
无论是音乐制作、宣传推广,还是演出策划、版权保护,日本都有着一套成熟的体系,能够为艺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凑巧的是,日本一家知名娱乐公司同时向她们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她们前往日本发展。

«——【·东渡日本·】——»
2003年2月,王晓京带领女子十二乐坊与日本Platia株式会社签下合同,正式开启了她们在日本的发展之旅。
而此时,王晓京似乎早已经忘记当初建立这个团队的初衷。

而这一决定也让许多国内的乐迷表示不解,大家觉得她们是为了赚钱,不顾国内粉丝,“背叛”了中国市场。
然而,面对这些质疑和批评,王晓京和女子十二乐充耳不闻,铁了心要在日本大展拳脚,“搞创意、赚大钱、涨人气”。

2003年7月,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推出首张专辑《女子十二乐坊》。
这张专辑把中国传统民乐和现代流行元素一结合,那独特的韵味直接把日本听众拿捏住了,专辑刚发售第一天,就卖出去1万多张。
接下来两个月,销量更是一路飙升,最终突破了百万大关,在日本音乐市场创造了销售神话,把日本专辑销售纪录都给刷新了。

这还没完,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开启大规模巡回演出。
从东京、大阪这些超繁华的大城市,到京都、奈良这些历史名城,20多个城市都留下了她们的身影。
每场演出那叫一个火爆,座位全坐满了,观众完全被她们的音乐迷倒,掌声、欢呼声就没停过。
这时,人们似乎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去日本发展了。

他们把中国文化带到了全世界,女子十二乐坊在海外的舞台上,用古筝、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奏响华夏之音,让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机会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但花无百日红,再绚烂的烟火也有熄灭的一刻。

«——【·盛极而衰·】——»
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内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成员们在经历了多年的高强度演出和频繁的国际奔波后,身心俱疲,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一些成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另一些成员则更倾向于继续以团队的形式发展,专注于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和创作。
这种分歧逐渐导致了团队凝聚力的下降,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金钱分配不均,一些成员认为自己付出的多,按理说拿到的也应该多。
这就引起了别人的不愿意,都是一个团队,你凭什么拿大头。
这些不满情绪在成员之间逐渐蔓延,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矛盾。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音乐市场也陷入了低迷。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对音乐产品的购买力下降,演出市场也变得冷清起来。
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的演出场次和专辑销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人气在国外也开始逐渐消失。
面对这样的情况,女子十二乐坊逐渐意识到,国内市场才是她们的根基所在。

但时过境迁,国内音乐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音乐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各种新兴音乐团体和音乐风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曾经对女子十二乐坊趋之若鹜的观众,如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使得女子十二乐坊在回归后,往往不如从前。

如今的女子十二乐坊,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红遍全球的超级乐团,成员们都已经各奔东西,有的回归幕后教学,有的涉足其他音乐领域,曾经舞台上的默契配合与惊艳表演,只能成为观众们回忆中的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