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先用后付”:莫名其妙被开通,跳过输密码就可支付

小风谈事儿 2024-12-02 04:23:09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央视近日曝光了一种名为“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且在支付时可以跳过输入密码的步骤,直接完成支付。

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但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用户的财产损失。

那么为何这种“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信源:央视新闻2024年11月28日——明明没付款但商品到家了?来看“先用后付”的千层套路

风险分析

“先买后付”这种模式很容易让人冲动购物,导致过度消费。

传统支付方式需输入密码或人脸识别,这无疑给消费者设置了一个“思考”的缓冲时段。

而“先用后付”则省略了这一环节,消费者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完成下单,这大大降低了消费门槛,也增加了冲动消费的可能性。

试想一下,当你浏览电商平台时,一件心仪的商品映入眼帘,原本你可能还在犹豫是否购买,但“先用后付”的出现,让你觉得“反正不用现在付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点击了购买按钮。

这种“无痛消费”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性,最终导致过度消费。

使用“先买后付”的人,网购开销通常比其他人多出两成。

此数据足以表明,“先用后付”正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消费习惯产生影响,使我们于不知不觉间花费更多金钱。

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自律性的消费者来说,“先用后付”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他们的消费欲望,最终导致入不敷出。

“先用后付”的另一个风险在于信息不对称和隐蔽操作。

不少网上购物平台在推广“先买后付”时,喜欢悄悄给你开通,而且取消起来也不容易发现。

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该功能,甚至在想要关闭时也找不到入口,这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种做法背后,其实是平台为了赚钱的小心思。

采用“先买后付”的方式,能让消费者购物更轻松,这样不仅能推动消费热情,还能让平台和商家赚得更多。

然而,这种营销手段以牺牲消费者权益为代价,最终只会戕害平台信誉,且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先消费后付款”这一模式,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来说,潜藏着较大风险。

由于对网络购物流程和规则缺乏了解,这类人群更容易误操作“先用后付”功能,从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例如,一位老先生在玩手机时,误点了“先用后付”功能,购买了大量不需要的商品。

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凸显了平台在保护特殊人群方面责任的缺失。

平台有义务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提供更清晰的操作指引和更严格的验证机制,例如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等,以防止误操作带来的经济损失。

“先用后付”也增加了退款的难度和成本。

不少商品退货时得自己掏钱付运费,因为它们没提供运费险。

若所购商品数量繁多,或者商品自身价值低微,运费便可能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部分平台在退款流程中设置了诸多障碍,例如要求提供各类证明材料、经历漫长的审核时间等,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若逾期仍未偿还“先用后付”的款项,将会对您的信用记录产生不良影响。

“先消费后付款”,看似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贷款,但深究起来,这其实也是一种信用消费方式。

若有人欠款不还,相关信息将录入信用报告,从而导致信用分降低,日后借款或申请信用卡恐怕会困难重重。

“先用后付”的风险远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

因此,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功能之际,务必要保持警觉,秉持理性消费的理念,谨防落入消费陷阱。

应对策略

面对“先用后付”的种种风险,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理智购物显得尤为关键。

莫被“先用后付”“0元购”之类的宣传口号所迷惑,务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地评估自身需求与支付能力。

买之前,得想清楚:这东西我真的缺不缺?我是否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

别因一时冲动买下不必要的东西,别让钱包受罪。

同时,需强化风险意识,知晓“先用后付”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方能更有效地规避风险。

了解并掌握“先消费后付款”的设置与管理方法。

不要被动等待,要主动出击。

登录您惯常使用的电商平台,仔细查找“先用后付”功能的设置入口。了解其开通、关闭流程,以及相关的费用、逾期规则等。

发现不想要的这个功能被自动打开了?要是你不想用,赶紧给它关了。

即使你打算使用“先用后付”,也要清楚地了解其规则,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为防止未成年人或老年人误操作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强化手机安全管理。

为手机设置解锁密码,启用应用锁来捍卫隐私,并且限制孩子手机的付款功能。

对于老年人,需耐心阐释“先用后付”所潜藏的风险,并且悉心指导他们怎样安全地使用手机购物。

同时,建议平台强化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举措,如施行更为严苛的身份验证机制,且开设专门的客服通道,用以辅助老年用户解决使用中遭遇的问题。

在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前,务必仔细阅读平台的服务协议和用户指南。

这些协议和规则中包含了重要的信息,例如“先用后付”的具体操作流程、费用标准、逾期后果等。

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才能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麻烦。

如果在使用“先用后付”功能过程中遇到问题,例如被默认开通、无法取消、退款困难等,应及时与平台客服联系,寻求帮助。

如果与平台协商未果,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平台与监管

“先用后付”乱象丛生,平台和监管部门都难辞其咎。

电商平台若提供“先用后付”服务,就需对自身职责负责。

平台应将“先用后付”功能设定为非默认选项,同时提供清晰、明确的开通与关闭指引,避免消费者在不知情时被误开通此功能。

在开通“先用后付”功能前,平台应以醒目的方式向消费者提示相关风险,包括逾期费用、信用影响等,并获得消费者的明确同意。

平台得给老年人和小孩子们加把安全锁,比如用上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这些高科技手段,确保他们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损失钱财。

平台要简化退钱手续,减少消费者维权的麻烦。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先用后付”市场的监管力度,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先用后付”服务的定义、适用范围、开通和关闭流程、风险提示、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为电商平台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

同时,咱们得狠点打击那些不规矩的做法,比如没经过消费者同意就搞“先消费后付款”、设置那些不合理的取消条款、不提醒风险等,这些行为得依法严惩,让违法的成本高起来,这样才能有效震慑住这些人。

笔者认为

“先买后付”其实不坏,它确实让购物变得更方便了,但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要让“先用后付”真正成为惠及消费者的便捷工具,而不是风险陷阱,需要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评估自身需求,避免盲目跟风,理性消费,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0 阅读:179
评论列表
  • 2024-12-02 19:51

    我前段时间就打淘宝客服电话把马云骂了一顿,有种被明着骗的感觉,一股无名火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