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十点来读书 2024-12-30 15:25:13

1872年,列夫·托尔斯泰所在地的一起惨剧震撼了他的内心,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于是,《安娜·卡列尼娜》诞生了。起先,他将小说写下来,刊登在报纸上,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贵族太太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安娜的结局,纷纷派仆人去印刷厂催促,可见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本书主人公安娜,她原本有着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丈夫工作体面,儿子乖巧可爱。而她却与一位年轻军官陷入热恋,最后承受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各方读者向来对安娜的看法都褒贬不一。有人斥责她道德败坏、违背伦理,有人同情她的无爱婚姻,也有人赞扬她内心的觉醒和勇敢。她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物,如此鲜活,如此深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出轨”二字都是令人反感和唾弃的。所以,安娜必定有罪。但文学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审判,更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领悟。安娜何以沦为卧轨自尽的结局?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安娜出身贵族,气质高贵圣洁。但她在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的年纪,就被安排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结婚后,他们生下了儿子。但这段婚姻让她备受压抑,只有儿子能给她一丝丝慰藉。因为丈夫卡列宁是典型的官僚,他虽然事业有成,但生活中缺乏情趣。常常对安娜的热情和活力无动于衷,所以,安娜在婚姻中,得不到爱和温暖。她就像一只金丝雀,被囚禁在富丽堂皇的牢笼。因此她常常觉得自己郁郁寡欢、度日如年。

女人一旦结了婚,往往就很容易陷入情感漩涡。安娜的嫂子也是如此。哥哥和嫂子陶丽结婚8年,嫂子生了好几个孩子,每次生产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丈夫非凡不承担家庭责任,还挥霍无度,花光了她所有嫁妆,甚至公然与家庭女教师有染。陶丽痛苦、愤怒、无助,但最终选择原谅。她虽偶尔反思,却最终回到原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在乎什么,什么就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困扰你。”把婚姻看得太重,就会失去自我,为爱所困,为爱所伤。一旦对方抽身离开或者满不在乎,对你来说就是山崩地裂。所以,即使身处婚姻,也要明白,婚姻不是人生的终点,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的独立。

正当安娜为这如死水般的婚姻忧心忡忡时,转机出现了。安娜为了调解哥哥的家事,到了莫斯科。在火车站,她与前来迎接母亲的年轻军官沃伦斯基不期而遇。沃伦斯基醉心于安娜的美丽、优雅和独特的气质。安娜,也对英俊潇洒、热情奔放的沃伦斯基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从此,沃伦斯基热烈地追求安娜,他看出了她在婚姻中无法安放的激情和渴望。舞会上,他公然邀请安娜跳舞,两人关系愈发亲近。虽然一开始安娜深知这段感情终究是令人不齿的,所以她一再犹豫。但最终她沦陷了,舍弃了名誉、地位,与沃伦斯基在一起,还生下了女儿。但丈夫卡列宁生怕自己身败名裂,所以拒绝离婚。社交界也对安娜嗤之以鼻,她孤立无援,只能紧紧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渥伦斯基。她变得更加依赖渥伦斯基,希望他多陪伴,多关注自己。甚至患得患失,抱怨他冷漠、怀疑他变心。但在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里,渥伦斯基厌倦不已,于是两人开始产生裂痕,争吵不休。唯一的希望破灭,安娜感到整个世界都坍塌了,她绝望了。最终,在崩溃中,死亡成了她唯一的出路。

爱情无疑是可以给人带来希望的,她让普普通通的人,也可以与众不同。但把爱情看得过重的人,是可悲的。欲将其所有,必被其所伤。生命是辽阔的,爱情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体验。一个人的价值不该仅仅停留于此,要知道世界上有趣的事情,还很多。进入一段关系,一定要有能够接受对方转身离开的承受力。

一个失足女人,为什么能够成为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作者托尔斯泰对她的人设原本是参杂着不屑、看不起的情绪。但是随着情节发展,不断深入,他慢慢改变了看法。一个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爱和自由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以一己之力来对抗冷漠的社会,试图冲破社会强加于她的禁锢。丈夫百般阻拦、甚至是孩子最真切的期盼,都没有办法阻挡她忠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死,她也要掌握她自己的命运。

当然,并不是歌颂她的行为,而是从中看出了她自我意识觉醒的强大一面。安娜自始至终都承受着来自各方阶层的批判,即使是死后,也被人嫌弃。这个形象的魅力正在于此,褒贬不一的争议,让文学研究家们纷纷热衷于对她的深入探讨。

托尔斯泰写出了一个纯真、勇敢的安娜,但她的行为依然令人不齿。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违背了道德伦理,因此困难重重。对于安娜这个形象,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尔斯一样,不同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讴歌,有人唾弃。主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安娜把爱情当作生命的唯一寄托,当爱情出现危机,她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可见,依赖不是长久之计,你自己才是生活的定力。别依赖任何人,你应该成为自己的超人。因为真正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0 阅读:4

十点来读书

简介: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