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五朝古都,尤其是明清两朝,距离现代最近,也是对现代影响最大的两朝,北京不少古建筑都是哪个时期的产物,比如始建于明朝的故宫、清朝皇家宫苑圆明园等等,都非常有影响力,在诸多明清古景观中,皇家园林颐和园的看点最丰富,故事也最精彩。

颐和园是前身为清漪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后来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14年重建,更名为颐和园,作为皇室消暑娱乐的园林,遗憾的是,命运多舛,12年后又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惨遭破坏。

尽管颐和园前后多次遭遇破坏,但是毕竟是皇家园林,底蕴依然丰富,看点颇多,有太监、宫女扮演店员的买卖街,有汉藏式的建筑群的四大部洲等等,都是红墙灰瓦,飞檐翘角,底蕴十足的宫殿建筑,处处充满皇家味道,但在颐和园诸多看点中,最有底蕴的却是败家石。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寝宫,是根据《论语》智者乐,仁者寿的意思取名,据说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电灯的地方,在乐寿堂的门前有块巨石,名为败家石,为乐寿堂起到影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来到这里,不叫它真名,却喜欢称之为“败家石”,为什么呢?

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乾隆皇帝石头玩得好”。败家石原本是明朝的米万钟从房山准备搬到自己海淀的家,但是运到中途,家道没落,没有钱了,就把这块石头扔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去西陵祭祖,发现了这块石头,把它搬运到正在修建的乐寿堂门前,由于门太小,只能拆门通过,被皇后知道后就骂乾隆,此石败米家,破我家门,真乃是败家石。

孝圣宪皇后骂乾隆皇帝,被和珅听见了,认为是拍马屁的大好时机,就对皇后说到:“太后,你看这块石头,长得又像元宝又像灵芝,摆放着这里,那真是财源滚滚进家门,灵芝仙草延寿年”皇后听罢大喜,乾隆皇帝赶忙借坡下驴,就给这块石头取名为青芝岫,但遗憾的事,名字需雅,后人却不买账,还是叫败家石亲切些。

其实,颐和园很多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精心挑选的结果,只是败家石的经历更为曲折,想想当年米万钟运输途中不破产,石头就该搬运到海淀的家园,就不会有后来皇帝挨骂的故事,当然,如果没有乾隆皇帝挨骂,败家石也不会成为颐和园故事最精彩的景观,机缘巧合吧,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