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I WYK
《哪吒2》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真实写照电影之路。
2025年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突破100亿,是国内首部突破百亿大关的电影。
一部电影打破国内多项电影的记录,更是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前三名。
就在各大官媒庆祝电影票房的时候,娱乐圈却显得安静。
反差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哪吒2》突破国内电影百亿大关
《哪吒2》没有顶流明星的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却以一种近乎野蛮生长的姿态,票房超过一百亿,登顶中国影史冠军,甚至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的逆袭之路,始于它过硬的质量,精良的动画制作,从恢弘的配乐到细致入微的服饰设计,都彰显着制作团队的用心。
更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从故事内核到人物塑造,都散发着浓郁的东方韵味。这种文化自信,恰恰击中了当下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而影片本身的质量,才是其口碑持续发酵的基石。观众们在社交媒体上奔走相告,甚至出现二刷、三刷,甚至更多次的现象。
这种由衷的喜爱和支持,远比任何明星的宣传都来得更加真实和有力。
在《哪吒2》票房一路高歌猛进,逼近百亿大关时,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即使票房停留在90亿,中国观众也会自发刷到100亿”的言论。
《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观众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早已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韭菜”。
他们拥有更加独立的判断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为口碑传播提供了便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哪吒2》票房一路攀升的过程中,短视频平台上涌现了大量的二创作品,从剧情解读到角色扮演应有尽有。
这些由普通网友创作的内容,反而比官方的宣传片更具感染力,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这说明,真正的口碑,是无法被操控的,它来自于观众的真实感受和自发的传播。
哪吒2:中国动画的未来
《哪吒2》的百亿票房,象征着中国动画的崛起,象征着观众审美的提升,也象征着电影行业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良性的发展方向。
它也为那些默默耕耘的动画人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未来。
但是中国动画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哪吒2》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恶意竞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一些海外院线为了保护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对《哪吒2》进行了不公平的排片安排。这种行为,虽然令人不齿,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哪吒2》的强大实力。
未来中国动画需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创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哪吒2》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它开启了中国动画的新篇章,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默不作声的娱乐圈
《哪吒2》超越了《战狼》、《唐人街探案》等一系列国产真人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与好莱坞动画巨头一较高下,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前三中唯一的非好莱坞作品。
但是就在举国欢庆,官媒争相报道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时候,娱乐圈却异常安静。
这种现象揭示了娱乐圈的另一种残酷现实:在这个圈子里,人脉往往比实力更重要,导演饺子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娱乐圈的反应,更关心的是如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种专注于创作的态度,或许正是他成功的关键。
想当初,《满江红》上映时一众明星纷纷转发宣传,声势浩大。贾玲的《热辣滚烫》上映时,半个娱乐圈都为其摇旗呐喊,好不热闹。
现在《哪吒2》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娱乐圈的明星们却集体噤声,仿佛事不关己。
这种反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答案或许并不复杂,娱乐圈的生态,本质上是一个名利场。明星们的宣传行为,很多时候并非出于对电影本身的欣赏,而是出于利益考量。
他们更愿意为那些有大导演、大明星加持的电影站台,因为这可以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巩固自己的人脉关系。而《哪吒2》的成功,恰恰打破了这种“明星效应”的迷思。
与《哪吒2》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过度依赖流量明星的电影,这些电影往往在宣传期声势浩大,各种话题炒作不断,但上映后却口碑崩盘,票房惨淡。
正如网友所说:“在看到流量明星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放弃观看”,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他们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
前者凭借硬核的科幻设定和精良的特效制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后者虽然也启用了一些流量明星,但最终出圈的却是“质子团”这样一群新人演员。
这说明观众并非排斥流量明星,而是排斥那些粗制滥造、只靠流量明星撑场面的电影。真正的好作品,即使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也能凭借自身的实力获得成功。
正如去年上映的《年会不能停》,没有顶流明星,却凭借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成为了一匹票房黑马。
《哪吒2》的成功,也给整个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它证明了流量并非万能的,只有用心制作的作品,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
参考信源:
新民晚报
光明报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