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街头呼唤中国姑娘的古巴老人,曝光身份,中国人民空军回应

面包飞满天 2025-02-19 10:54:29

编辑|雨冰绗

前言

古巴特立尼达这座古老的小城,八十多岁的迪多,就生活在这里,一个简陋却干净的房间里,是他全部的世界。

房间里,一张简单的床,一个老旧的衣柜,墙上挂着他和女儿的合影,柜子上摆满了各种奖章和勋章,让我们看到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但是,这些荣耀,全部都已经是过去的了,现在的迪多,更多的是被一种孤独感和思念的感情被包围。

终生是思念

他经常站在家门口,透过栅栏,望着街上的人群,每次看到亚洲面孔,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孩,他都会激动的呼喊:“Chinita!”在西班牙语里,这是对中国女孩亲昵的称呼。

他非常想和她们交流,想要分享他心里的故,他知道,这些中国的女孩,或许能够理解他,有可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重返中国。

迪多有着一个泛黄的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飞行科”,这张证书,是他跟中国的证明。

他之前问过一个中国女孩,从哈瓦那到北京的机票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看出他对中国的思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还是对中国念念不忘,还是希望能够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对中国这么执着呢?

在中国的求学经历

在1961年的时候,中国跟古巴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革命胜利后的古巴,需要加强国防力量,中国作为古巴的盟友,伸出了援手,决定帮助古巴培养空军飞行员。

迪多,就是当时被派到中国学习的223名古巴的青年之一,当时他只有20岁,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告别了家乡,来到了中国。

对迪多来说,中国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在山西临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他开始了严格的飞行训练。

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迪多和他的战友们,在中国教官的耐心指导下,一点点的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飞天前进。

在中国的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是也充满了温暖,迪多到现在还记得,寒冷的冬夜,中国战友把自己的棉衣给他用,生病的时候,中国教官们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那些教官,有的只比他大两三岁,但是已经拥有了熟练的技术,他们用行动解释了“同志加兄弟”的意义,激励迪多和他的古巴同伴们前进。

为了更好地跟中国战友交流,迪多还努力学习中文,他珍藏的笔记本上,现在都还留着当年学习中文的笔记,一笔一划,都写满了对中国的热爱。

但是,学习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62年的时候,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世界局势非常紧张,这群年轻的古巴飞行员只能中断学业,回国应战。

在距离毕业只剩4个月的时候,迪多和他的战友们不舍的告别了中国,告别了那些跟他们相处这么久的中国朋友。

虽然没能完成全部的学业,但迪多把在中国学到的一切,都用在了实战里面,他驾驶战机,保卫祖国,后来还跑到非洲,参加了安哥拉的解放事业。

从一个普通的学员,成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迪多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他获得的“为安哥拉人民的独立和解放运动作出贡献”的证书,以及很多闪耀的勋章,都是他那些年辉煌的见证。

战争的硝烟最终散去,迪多回到了古巴,回到了特立尼达这座宁静的小城。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也带走了他的青春和激情。

迪多的事迹传到网络

那些曾经的荣耀,现在都被自己封在了记忆深处,他的很多老战友们,很多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都死了”,迪多平静的说出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语气中听不出太多的悲伤,可能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离别。

他现在自己一人生活,侄子住在隔壁,女儿在不远处经营着一家民宿,生活虽然不是很富,但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他虽然孤独,但还是会站在家门口,透过栅栏,想要和中国人相遇,他一遍遍的喊着“Chinita”,希望有人能停下来,听听他的故事。

在遇到中国博主Missya之前,他已经这样喊了无数次了,但是很少有人停下。

因此,当Missya回应他的时候,迪多才非常激动,手忙脚乱地翻找出那张泛黄的证书,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她分享他在中国的经历。

Missya把迪多的故事发布到网络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网友们都被这位古巴老人的故事给感动了,被他的执着和对中国的深厚情谊打动。

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迪多身上的那种纯粹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显得非常珍贵,“古巴老人寻梦中国”的话题很快就上了热搜,人们都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支持。

有人提议给他众筹机票,有人还说要亲自去古巴看他,甚至有航空公司说愿意提供免费的头等舱,这股来自网络的暖流,跨过了国界,时空,温暖了迪多的内心。

中方回应

中国驻古巴大使馆也关注到了迪多的事,然后马上行动,他们邀请迪多和其他之前在中国学习的古巴飞行员,一起参加元宵节的庆祝活动。

元宵之夜,大使馆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迪多和他的老战友们穿着正装,胸前戴着当年的勋章,精神十足的走进会场。

再次相聚,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人,老人们都很激动,紧紧的拥在一起,他们一起回忆着在中国的点点滴滴,一起高唱着《我是一个兵》,就好像回到了当初的日子。

那一瞬间,时光就好像倒流了一样,回到了六十多年前,他们在中国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奋斗的日子。

迪多的故事也引起了中国空军的关注,空军领导非常重视,还指示相关部门全力帮助迪多实现回中国的愿望。

空军工作组第一时间和古巴方面联系,了解迪多的具体情况,准备他的中国之行。

空军的历史档案室也在搜寻,他们要找到当年跟迪多一起学习的中国教官和战友,重现当时的情况。

经过努力,几位当年的教官被找到,他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工作岗位上,但是提起那段经历,还是非常激动。

结语

档案资料显示,迪多等古巴学员在华期间,不光学习了过硬的飞行技能,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品德和情怀,他们是中古友谊的见证者。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迪多的故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但最终,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参考资料:奔流新闻

人民空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