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矿产协议谈崩,泽连斯基转头就找上中国,双方签署贸易协议

袁周院长 2025-03-12 10:19:28

日前,美国与乌克兰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的谈判宣告破裂,2月28日,泽连斯基在白宫与特朗普发生了争吵,并被记者全程现场直播了出来。之后,美国宣布暂停对乌军援,并切断对乌情报援助。在与美国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月内却两次密集会晤中国外交官员。

而根据环球网3月7日消息,3月6日,中国驻乌大使马升琨会见了乌克兰农业政策与食品部部长科瓦利、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署署长特卡丘克,双方签署了《乌克兰豌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和《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中乌农业贸易进入新阶段,更在中美战略博弈的敏感时刻,展现了中国 "以经贸促战略"的外交智慧。美乌矿产协议的破裂,根源于双方在深层利益上的分歧。美国试图通过实施“矿产换援助”计划,以获取乌克兰锂矿、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开发权,要求乌方将 40%的开采收益用于偿还军事援助贷款。但泽连斯基政府坚持"资源国有化"原则,拒绝签署带有殖民色彩的协议。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在内部会议上承认:"我们低估了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这种认知错位导致美乌关系持续降温,为中乌合作创造了战略契机。中乌农产品协议的签署恰逢其时。中国在3月5日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报复性关税后,立即启动多元化进口战略。乌克兰作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其豌豆蛋白质含量比美国同类产品高12%,野生水产品因黑海独特生态环境更具市场竞争力。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乌克兰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已达42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23%。此次协议的签署,预计将使乌克兰农产品对华出口种类增加3倍,贸易额突破70亿美元。

中国选择农产品领域作为突破口,具有多重战略考量。首先,通过扩大乌克兰农产品进口,可有效对冲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供应缺口。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1.2亿吨,其中32%来自美国。转向乌克兰等新兴市场,既能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又能削弱美国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定价权。

其次,此举契合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制度型开放重塑全球供应链,推动人民币在农产品贸易中结算比例突破 25%,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中乌合作的深化正在改变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格局。乌克兰凭借其"欧洲粮仓"地位,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欧的重要支点。2024年中欧班列经乌克兰的班次同比增长41%,中乌联合建设的敖德萨物流枢纽投入运营,将黑海港口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直接连通。

这种 "农业+基建"的合作模式,使乌克兰从传统的资源输出国向区域物流中心转型,其经济增长率在2025年有望回升至4.7%。面对中乌关系升温,美国的反应显得措手不及。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指责乌克兰"背叛盟友",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增加军援挽回影响力。但欧盟的态度更具风向标意义,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中乌农业合作符合欧洲利益,我们乐见乌克兰经济多元化。"

这种表态折射出欧洲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的倾向,也让美国 "对华脱钩"战略在欧洲遭遇现实阻力。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单边主义的资源控制企图终将失败。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粮食武器"迫使日本让步的策略,在多极化的今天已难以复制。中国通过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正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当乌克兰的优质农产品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当两国企业在数字农业、冷链物流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一个基于共赢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正在悄然形成。

0 阅读:45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