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热度破万的革命剧,凭什么是《追风者》?丨研讨会

毒舌看什么影视 2024-04-16 02:00:06

一部剧“火”不“火”,通常有三个衡量要素。首先,是它是否抵达了足够多的受众群体,也就是所谓的“破圈”与否。

其次,是它是否得到了相当体量的认可,业界一般以豆瓣评分来简单判定。再次,是它是否产生了足够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具体的阐述每每由这部剧研讨会上的专家和学者负责。

基于此,前不久爱奇艺收官的金融谍战剧《追风者》,算得上“火”得实至名归。一来,它是爱奇艺首部热度值破万的近代革命题材剧,也是今年爱奇艺首部热度值破万剧。二来,15万人打出的豆瓣7.8分,也意味着它的口碑得到认可。

与此同时,4月12日,《追风者》在北京凤凰台饭店举办研讨会。

和之前谍战剧相比,《追风者》有哪些不一样?网友总结了很多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追风者》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我党钱哪儿来的”。

而这恰恰是导演姚晓峰想要为观众传达的。他说,拍这部戏前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追风者》其实是他“问道”的心路历程。作品创作方向也在不断调整,从谍战剧到个人成长,最终变成信仰历程。“我发现整个创作过程中所专注的重点都能被观众接收到,我特别欣慰。”

编剧翁良平认可姚晓峰的观点。在他看来,《追风者》揭示了共产党领导下金融本质和国民党领导下金融本质的根本差异,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才是真正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追风者》能打动观众,其热血的气质和主人公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剧中沈近真的扮演者李沁,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说,沈近真身体力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智慧与韧性,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敢爱敢恨、为理想而生的精神样貌。她是一个超越了传统束缚,敢于做出选择并为之奋斗的女性。

《追风者》总制片人张书维泪洒当场。她说,很多年轻人看剧时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尤其是第24集沈近真和哥哥沈图南决裂那场戏,弹幕齐刷刷滑过“这盛世如你所愿”。“很多网友让我备受鼓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追风者》是部又有传播力又有影响力、感染力的好剧。它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革命历史题材上的边界突破,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到了经济领域的斗争;

二是谍战类型剧的边界突破;三是传奇剧在人物塑造上的突破,人物成长变化的层次感清晰。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追风者》比自己预料得播得更好。原因有三,一它把生活当作整体,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统治区和苏区开展金融活动时遇到的矛盾,并由此构建了一批有志青年;

二来,编剧没有依据过去已有的模式所规范的人物配方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意识地与当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追风者》核心议题是信仰,在那个动荡的苦难年代,在外部世界不可回避、无法躲开的种种挤压、打击、涤荡之下,如何活下去,如何安放好自己的精神、心灵和信仰?

《追风者》将金融斗争和谍战融合交织,将各色人物放入宏大历史语境和具体的个体语境里面进行塑造,形成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同样谈到了信仰。

她说,《追风者》用影视的叙事语言,将“信仰”两个字非常巧妙地编织进富有悬念的故事中,通过不同人群不同方向的选择和他们的命运彰显了信仰之真、信仰之坚、信仰之美。像魏若来等角色的成长,一定让当下年轻人很有代入感。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围绕着主旋律剧如何有效触达年轻观众阐述。

她说,灌输不如热爱,如何把谍战题材拓展出圈非常考验创作者,《追风者》从人物出发传达主流价值,剧中的角色有朴素的爱国情怀,让人可感可知可亲可敬,用鲜活的案例讲明了“革命必胜、人民必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则从三方面探讨了《追风者》的价值。一是形成了对于类型化创作的反思,《追风者》从小处着眼,用人的成长讲行业变迁,进而透视历史演进,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赛道;

二是形成了对人的意义的反思;三是对观众意识的反思,这部剧没有想当然地去“理解”观众的观看潜力,而是面对今天的受众环境,建构了更有突破性的观众意识。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则谈到了两个“破万”的意义。他说,“首部热度值破万的近代革命题材剧”这个说法意义重大。

国产剧向来有三个故事来源,革命历史、当代现实、古代历史。后两者早已取得了市场向、商业向的成功,而革命历史目前只有这一部破万。革命历史叙事如何在新时代面对新崛起的年轻受众?《追风者》为未来革命历史叙事提供了一条路径。

【文/马二】

0 阅读:24

毒舌看什么影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