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老来失眠,人衰寿减,是何寓意?安享健康,6件事尽量别做

悬泉大瀑布 2025-02-20 11:21:2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夜深人静,眼皮却沉重不下来,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甚至认为“年纪大了,睡不着是正常的”。而睡眠不足是影响精神状态,更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老年人长期失眠,真的会加速衰老、缩短寿命吗?又有哪些行为在无形中加剧了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并揭示6个尽量避免的生活习惯,助你改善睡眠,延缓衰老。

失眠真的会缩短寿命吗?科学怎么说?

失眠并是“睡不着”那么简单,它往往与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下降相关。

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认知、心血管健康,甚至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近50%。

这意味着,睡眠质量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年的一项研究对英国超过50万人的睡眠习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早亡风险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高出30%以上。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来失眠,人衰寿减”并非毫无根据的说法。

导致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改善呢?

为什么上了年纪,睡眠越来越差?

1. 生理变化影响睡眠节律随着年龄增长,褪黑素(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老年人难以入睡,且容易早醒。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人体内褪黑素分泌量比年轻人少约30%-50%(数据来源:《睡眠研究杂志》2020)。

2. 慢性疾病干扰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夜间容易频繁起夜;关节炎患者因疼痛,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3.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的影响退休后,社交减少,部分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进而导致焦虑或抑郁,影响睡眠质量。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35%-40%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问题,而这与失眠呈现高度相关。

4. 生活习惯的改变白天活动量减少,导致身体消耗不足,夜晚自然难以入眠。

一些老年人午睡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夜间睡眠。

既然老年人失眠问题如此普遍,有哪些行为在无形中加重了这种情况呢?下面这6件事,尽量别做。

1. 晚上总是喝茶、喝咖啡?当心越喝越睡不着!

很多老年人喜欢晚上泡一杯茶,边喝边看电视,但这可能是导致失眠的“元凶”之一。

茶叶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让人保持清醒。

尽管有些人认为自己“喝茶喝了一辈子,没感觉睡不着”,但咖啡因的代谢速度因个体差异不同,部分老年人代谢较慢,即使下午喝茶,也可能影响夜间睡眠。

建议:

晚上7点以后尽量避免饮用茶或咖啡,如果喜欢喝热饮,可以尝试 温牛奶、枸杞泡水、百合莲子茶,这些饮品有助于放松神经,还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2. 睡前总是玩手机?蓝光影响褪黑素分泌

很多人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但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大脑误以为“天还没黑”,从而导致入睡困难。

研究发现,使用电子设备超过30分钟,会导致入睡时间推迟50分钟左右(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2021年研究)。

建议:

睡前1小时尽量远离电子屏幕,如果实在想放松,可以选择听轻音乐或阅读纸质书籍。

3. 缺乏运动,白天活动少,晚上睡不着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久坐不动,白天活动减少,到了晚上自然难以入睡。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至少130分钟的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数据来源:《英国运动医学杂志》2022)。

建议: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 快走、骑自行车、游泳,能改善失眠,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4. 睡前总是生闷气?情绪波动影响睡眠

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因生活琐事烦心,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显示,负面情绪会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数据来源:《心理与健康》2020)。

建议:

睡前避免情绪激动,可以通过 冥想、深呼吸、温水泡脚 来舒缓神经。

5. 长期依赖安眠药?可能适得其反

有些老年人为了改善失眠,长期依赖安眠药,但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甚至影响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未服药者高出40%(数据来源:《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杂志》2021)。

建议:

尽量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调整睡眠,若确实需要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避免长期依赖。

6. 睡眠时间不规律?生物钟紊乱更易失眠

有些老年人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想睡就睡,想醒就醒,这样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作息不规律的人,失眠的风险比作息规律的人高出70%以上(数据来源:《睡眠医学》2021)。

建议:

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帮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总结:失眠并非“正常现象”,科学改善睡眠,才能延缓衰老!

老年人失眠并非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找出影响睡眠的因素,并加以调整。

避免晚上喝茶、减少电子屏幕使用、增加运动量、调节情绪、减少安眠药依赖、保持规律作息——这些看似简单的调整,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睡眠改善效果。

睡眠好了,精神状态也会更好,衰老速度自然也会减缓。

信息来源: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7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

《睡眠研究杂志》,2020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2021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2022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杂志》,2021

《心理与健康》,2020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1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