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基辅召开记者会时突然表态:“我们正与中方磋商战后重建合作。”此言一出,国际舆论瞬间沸腾。就在同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重申:“若收到邀请仍会前往白宫,但乌克兰的外交选择始终开放。”这两则看似矛盾的声明,却暴露了乌克兰在美乌关系僵局下的艰难抉择。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先看美乌矿产协议谈崩的内幕,2月28日白宫会议室的激烈争吵,让美乌矛盾彻底公开化。《华尔街日报》3月2日披露,美国要求获得乌克兰境内7大铀矿的“优先开采权”,这些矿区控制着欧洲35%的铀储量,总价值超2万亿美元。作为交换,美国承诺提供5000亿美元援助。“这相当于让乌克兰交出经济主权!”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会后向媒体控诉。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3月1日公开施压:“乌克兰问题不能影响2024年美国大选。”共和党已冻结价值120亿美元的对乌援助包。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62%美国民众反对继续为乌克兰拨款,民众的耐心正被持续两年的冲突消耗殆尽。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
再看“中国牌”背后的战略博弈,泽连斯基的“向东看”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乌克兰玉米达464万吨,占乌克兰出口总量的32%。今年1月,中国龙江集团参与竞标敖德萨港扩建项目,该港口承载着乌克兰60%的粮食出口。中国外交部3月3日回应合作传闻时表示:“中方始终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乌克兰危机。”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3月2日发布紧急报告称:“若中国主导乌克兰重建,将动摇美元主导的国际秩序。”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分析指出:“泽连斯基正在复制冷战时期小国利用大国矛盾求存的策略,但这次赌注大得惊人。”

最后看俄罗斯与欧洲的连环反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3月3日强硬表态:“任何外部势力介入乌克兰都将被视为威胁。”卫星图像显示,俄军近日向赫尔松方向增派3个机械化旅,总兵力达2.4万人。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斯米尔诺夫警告:“泽连斯基的冒险可能触发俄军春季攻势。”
欧洲内部同样暗流涌动。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2日召集德、意领导人紧急会谈,据《费加罗报》透露,三国拟推出“自主版”停火方案,试图打破美俄对局势的垄断。但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直言:“欧洲没有能力单独解决乌克兰危机。”

预测下未来三种可能的走向:第一,若美国担忧中国扩大影响力,可能紧急邀请泽连斯基访美,在矿产协议上让步;第二,若美乌彻底闹翻,乌克兰或转向中、印、土等国求援,导致冲突外溢风险升级;第三,欧盟可能联合斡旋,但法德提出的“部分停火”方案遭美俄共同反对。
乌克兰央行数据显示,其外汇储备仅剩90亿美元,仅够维持3个月进口。美国国会报告证实,乌军每日弹药消耗量不足俄军的1/7。泽连斯基的“中国牌”究竟是绝地反击还是绝望挣扎,或许未来两周就将见分晓。

从历史经验看,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乌克兰也曾试图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但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如今泽连斯基将筹码押在中美博弈上,风险系数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中国社科院乌克兰问题专家张明指出:“中方不会轻易介入大国代理人战争,与乌克兰的合作将严格限定在经济重建领域。”这种克制态度,反而让泽连斯基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安全保障承诺。

对美国而言,乌克兰危机已成为“烫手山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黑利近日公开表示:“美国纳税人不应为欧洲的安全买单。”这种孤立主义倾向,与拜登时期“全力援乌”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若美乌关系破裂,北约东翼防御体系可能出现漏洞,波兰、罗马尼亚等前线国家或将被迫提高军备投入。这场外交博弈的影响已超出乌克兰本土。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3月3日表态“愿为俄乌和谈提供新场地”,试图重振地区影响力;印度则加快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用卢比结算比例提升至39%。全球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微妙重组,中小国家趁机拓展生存空间。
但对普通乌克兰民众而言,政客的博弈远不如面包价格重要。基辅超市的荞麦价格较冲突前上涨340%,约37%家庭靠国际援助度日。如果泽连斯基不能在未来两个月内打破僵局,乌克兰社会可能爆发新一轮抗议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