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一篇题为《台湾执拗症:美国的战略不应押注于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的文章引发国际震动。作者詹妮弗·卡瓦纳和斯蒂芬·沃特海姆尖锐指出:“特朗普政府若武力介入台海冲突,将面临比越南战争更惨痛的失败。”

当前,美军舰机在台海的活动频率较2020年激增250%,而解放军“联合利剑-2024”演习中,歼-20与东风-17的组合已实现台海全域覆盖。美国究竟会为自己的干涉行径付出何种代价?本文用三组数据揭晓答案。
军事代价:1个航母战斗群+900亿美元/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4年推演显示,美军若介入台海冲突,需投入4个航母战斗群,但72小时内可能损失1个战斗群(价值150亿美元),飞行员伤亡率超40%。与之对比,美国2024年军费仅2.7%用于亚太,而解放军火箭军在台海周边部署的11个导弹旅,可对美舰实施“饱和打击”。英国《简氏防务》直言:“美国航母的甲板,将成为东风导弹的活靶子。”

更严峻的是,美军现役F-35战机的AN/APG-81雷达对中国歼-20的探测距离不足80公里,而霹雳-15导弹射程已达200公里。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若强行介入,可能重演“海湾战争”式的技术碾压——只不过这次被碾压的将是自己。
经济代价:10秒蒸发10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2024年模型预测,台海冲突爆发后10秒内,纳斯达克指数将暴跌12%,特斯拉、苹果等依赖台积电芯片的企业市值蒸发超5000亿美元。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美国92%的先进制程芯片依赖台积电,而中国稀土管控将导致F-35生产线瘫痪。彭博社警告:“若台海断供芯片,美国科技霸权将瞬间瓦解。”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贸易体系。2023年中美贸易额达7600亿美元,中国占美国服装、电子零件进口量的42%和37%。一旦冲突爆发,美国超市货架将出现30%的日用品缺口,通货膨胀率可能飙升至15%。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与中国经济脱钩,等于让美国消费者自断手足。”
政治代价:67%盟友拒绝站队2024年7月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民调显示,菲律宾、越南等美国“印太盟友”中,仅33%支持对华军事对抗。日本《朝日新闻》更披露,日方已要求美军“暂缓驰援台湾”。这种背叛并非偶然——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2023年突破1.08万亿美元,远超美国的3800亿美元。
美国国内同样暗流涌动。盖洛普民调显示,51%民众反对“为台湾牺牲士兵生命”,而国会两党在干涉议题上的分歧指数高达82。布鲁金斯学会警告:“台湾问题正在撕裂美国社会。”《外交事务》说得更直白:“台湾牌正在掏空美国的国际信用。”

当特朗普政府仍在对台加码军售时,《外交事务》的警告已昭示结局:美国若执意干涉台海,霸权崩塌将进入倒计时。1950年麦克阿瑟叫嚣“饮马鸭绿江”,结果被志愿军打回三八线;2021年美军逃离阿富汗的狼狈画面犹在眼前。今日若在台海重蹈覆辙,美国霸权崩解速度恐超预想。
对中国而言,维护主权从无妥协余地。福建舰电磁弹射歼-35、096核潜艇携巨浪-3导弹战备巡航等动作,已证明解放军“区域拒止”绝非空话。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军队不是打卡上班的保安,而是时刻亮剑的守护者。”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疯狂试探,究竟是“极限施压”的讹诈,还是孤注一掷的豪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