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经邓小平推荐,中共中央决定,将陶铸调往北京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办主任。
在此之前,陶铸的职务是中南局第一书记,工作地点在广东,远离北京新中国的这个政治中心。
虽然组织上已经找他谈过话,但陶铸心里也有顾虑,便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夫人曾志。
每天回家后,陶铸总是装作若无其事,吃饭、睡觉,关心夫人和女儿。因此,曾志一直都没有察觉到陶铸有什么变化。
在曾志看来,陶铸能够担任中南局第一书记,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了。想到在广州生活的这些年,虽然陶铸也曾私自将她的人大代表资格划掉,惹她生了气,但女儿和丈夫都在身边,一家人日子过的十分平静,她也十分满足。
然而,到北京工作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陶铸觉得这件事情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便决定将其告诉夫人曾志。
那天,陶铸几次来到曾志的面前,想要开口,但看到曾志的面孔后,都没有说出来。终于,时间便到了中午。
在吃午饭的时候,陶铸才开了口,对夫人曾志说:“中央要调我去北京工作!”
听了陶铸的话,曾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疑惑地问:“让你做什么?”陶铸特意压低了声音,说:“中宣部部长。”
虽然陶铸的声音很低,但曾志却听的十分清楚。对于陶铸的回答,曾志感到大吃一惊,带着急切的语气,说:“你做中宣部部长不太合适,宣传部长要有很高的理论、文化和文字水平,你胜任不了!!!”
听了曾志的话,陶铸十分认可。的确,对于陶铸,曾志太了解了。毕竟两人已经在一起生活30多年了。
1930年,在省委书记罗明的介绍下,曾志和丈夫蔡协民见到了陶铸,并与之相识。
对陶铸的第一印象,曾志觉得他“虽然不算英俊,但是穿着得体,举止不凡,英气逼人”。而在陶铸的想象里,曾志“应该是一个很泼辣的妇女,没想到眼前的曾志令他大吃一惊。想象中风风火火的女性,竟然是一肩长长的秀发,白净漂亮的姑娘”。
1932年10月,曾志与蔡协民因感情不和,和平分手。
11月,曾志被调到福州工作,担任了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开始与陶铸共事。期间,为了工作方便,曾志和陶铸以假夫妻的名义,建立了“家庭”。
那时候,陶铸虽然是曾志的假丈夫,但却对曾志十分关心。对此,曾志的心里十分感激,也乐意跟他在一块儿,有时陶铸出去了不在跟前,她老是禁不住想念,要是陶铸回来晚了,曾志的想念就变成了牵挂,急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后来,随着感情加深,曾志和陶铸在一个旅馆里结合了。然而,这样的幸福仅仅维持了10天,陶铸便因工作离开了。
不久后,传来了陶铸被捕的消息。直到1937年8月,才在党的营救下,走出了监狱。后来,陶铸在组织的派遣下,来到湖北,担任了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曾志也担任了湖北省妇委主任,两人再次相聚。
1940年秋,曾志被任命为中央妇委秘书长。同年,陶铸也奉命来到延安,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志和陶铸又一起去了东北。
建国后,陶铸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广东任职后,陶铸的工作基本上稳定下来。这时,曾志想到以往聚少离多的日子,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调到广东工作,和陶铸在一起,一家人团聚。
很快,曾志的请求得到批准,担任了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党委书记。
1960年后,陶铸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和国务院副总理。
此时,陶铸仍然经常在广东生活,经常和曾志、女儿在一起。对此,曾志心里十分满意,觉得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幸福。她觉得陶铸的职位已经很高了,也不希求丈夫有更高的职务。
因此,在1966年5月底听到陶铸调往北京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后,曾志才会显得那样吃惊。
那天,见陶铸也点头同意自己的意见,曾志便说:“那你还不向中央辞掉。”
然而,陶铸却显得十分为难,解释说:“不行啊!我还要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办主任,辞是辞不掉的。为这事,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也想了很多,不过中央既然已作决定,那就去吧!”
听到陶铸这样说,曾志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默默地为丈夫收拾了行李。
6月1日,陶铸从广州飞往北京任职,并成为了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四的大人物。不久后,因不放心陶铸一个人在北京任职和生活,曾志也来到北京,和丈夫生活在一起。
任职期间,陶铸因长期搞地方工作,对中央内部的情况很不了解,再加上性情直率,得罪了一些人。
1967年1月,在来到北京半年后,陶铸便失去了自由。1969年 10月,曾志得到了陶铸要被疏散到安徽的通知。
临行前,曾志接到了丈夫陶铸写给她的七律诗《赠曾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