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这么多晚辈在呢!你怎能跟强盗一样,说抢就抢!这是娘给秀琴的东西!”张海护在妻子面前,瞪着张翠芬。
“就是,就是!娘给谁了,就是谁的!这金镯子戴在我手上这么多年了,姐,你好意思要吗?”李秀琴死死护着大金镯子,生怕大姑姐过来。
张桂芬一看,脸都气红了,怒道:“当初娘活着的时候就说了,谁买的归谁!你们要不要脸!”
6年前,张大娘过88大寿,张桂芬给母亲送了只大金镯子,可下一次她回娘家就看见礼物到了弟媳妇手上。
张桂芬想着家和万事兴老太太高兴,就忍下了心中不满。因为张大娘曾经交代过儿女,她走后,东西平分,贵重的东西就物归原主。
张桂芬没想到娘刚下葬,弟弟两口子翻脸不认人,简直是白眼狼。
张桂芬嫁得早,18岁就成家了,也嫁得近,婆家就在隔壁镇,所以她没少往娘家跑。
这些年,张桂芬看在母亲的份上,帮了弟弟很多。张海结婚生子,当姐姐的没少出钱出力。
张大娘既欣慰又惭愧,时常拉着女儿掏心窝子:“四姐啊,娘谢谢你啊,要不是你这么懂事,娘怕是有苦日子过呢。以后不管受什么委屈,娘让小海给你出头,他该你的!”
张桂芬听了,心里百感交集,她贴补娘家,全然是可怜心疼自己苦命的娘,根本不图回报。
张大娘出身苦,早年跟父母逃荒走散了,被张家收留,当了童养媳。
张大娘自己知道长大以后要嫁给张家儿子报恩,所以在婆家干活勤勤恳恳,深得公婆喜欢。在张家,她吃得饱穿得暖,对未来充满希望。
76年前,一场热闹的酒席,张大娘变成了新娘子,她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苦日子才来了。
张家算得上是富庶,家里有20多亩田地,雇佣了同村人耕地,每年都有吃不完的粮食拿去卖钱、养牲畜。
在那个连肉都不常吃的年代,任谁嫁进了张家,都会觉得是嫁进了金窝窝。
张家老两口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张大娘的丈夫,张小少爷。
张小少爷出生在金窝窝里,不思进取,小时候,玩斗蛐蛐、斗鸡;长大了玩纸牌。
在他看来,爹娘能干,把家打点得红红火火,一把年纪了身子骨健朗,还能干个二十年。
大哥跟姐姐们都已经成家生子,张家有了香火,不需要他努力了,他只需要翘脚享受人生就好,反正家里的钱花不完。
张小少爷在成家后,也是没个正型,只会伸手要钱。张大娘不一样,她吃过苦,很害怕再挨饿,所以屡次劝丈夫立起来。
时间一长,张小少爷只觉漂亮的新媳妇碍眼:“我说你差不多得了,我又没娶小老婆,没败家,有你吃有你喝的!管太多没你好果子吃!”呵斥一番后,张大娘不敢再开口。
张大娘心里清楚,自己再能干也没有管事的权利,她只能任命当好儿媳妇,希望早点怀上孩子,到时候让公婆分点家业给丈夫。
很快,张大娘怀了,8个月后,生下了龙凤胎,把张家人都高兴坏了。一时之间,张小少爷对妻子和颜悦色,张家老两口每天都叫厨房给儿媳杀鸡宰鸭补身子。
张大娘自己也开心,她想好了,出了月子就问公婆要一间裁缝铺,她不想每个月从公婆那里支钱了。
张家老两口答应得非常快,他们也想让小儿子立起来,这么大的家业,大儿子一个人撑得累。
可没想到才短短两年,张家败了,田地全部分没了。张家老两口气急攻心卧病在床,没几天就去了。张大娘一家四口跟大伯哥一样只落得一个小偏屋。
张家大少爷因为常年替家里出门收账,做生意多年结交到了不少朋友。思来想去,他决定带着两家人去上海投奔朋友。
“我不去!我们走了谁给爹娘上香,要走你们自己走!”
面对大哥的相劝,张小少爷拒绝了,他不学无术,什么都不会,怕人看不起,哪也没底气去。
张家两个儿子从此天各一方,张大娘只觉得天塌了。
张大娘知道丈夫手无缚鸡之力,也不会带孩子,这个家跟一双儿女都只能靠自己,她拿出了当年吃苦的精神,开始开荒种地。
一开始,张小少爷很惭愧,妻子上山后,他会老老实实在家看孩子,煮好糙米饭等妻子回来。
时间长了,他受不了,这种没油水的日子,他一天也不想过。
于是,张小少爷跟妻子商量,他要重操旧业:“你听我的,你也不看看娃多久没吃肉了,都饿瘦了,我准能赢点钱回来,以前推牌我可不是白玩的!你在家看孩子就行,我保证让咱家顿顿吃肉。”
丈夫要出去赌钱,张大娘心里很纠结,一来她怕丈夫输光自己藏起来的那么一点保命钱,二来她看见自己的儿子的女儿饿得面黄肌瘦,心中不忍。
思来想去,张大娘还是同意了,因为她明白,丈夫知道家里的钱藏在床底,他要真想去根本拦不住。只盼他能赢点钱回来。
张小少爷牌技不错,一开始的确每次都赢钱,小两口很开心,家里终于重新吃上了肉菜。可是没多久,张小少爷不再拿钱回来,一问,他就说输了。
但张大娘明明看到丈夫回来的时候满面红光,明显是喝了酒才回来的。要是输了的话,他根本没钱喝酒。
一次,张大娘忍不住了,背着女儿抱着儿子,偷偷跟在了丈夫后面,她才发现丈夫拿着赢的钱,请他之前那些狐朋狗友喝酒去了。
张小少爷回来以后,张大娘大闹了一番,却被丈夫狠狠扇了一巴掌:“我告诉你,轮不到你管我,这是我赢的钱,我的!”
打完人,他径直躺在了床上,呼声振天,根本不管脸颊红肿的妻子。
第二天,张小少爷带着所有钱走了,抛下了妻子跟一双儿女。
听那些跟张小少也一起喝酒的男人们说,他去上海投奔哥哥了。
“张家媳妇,你家男人说路费不够,等他寄钱回来,你再带孩子们去。不过想想也不可能,去了大上海,他哪还记得你啊。”他们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
她早该料到的,一天苦头都没吃过的丈夫,为了重新过上好日子,之前仅有的一点尊严都会抛弃。
之后的三年,张大娘过得非常苦,哪怕邻居老婶心善白天帮她照看孩子,她每天累死累活也喂不饱三张嘴,张小少爷音讯全无,他果真忘记了妻儿。
之后的三年,张大娘过得非常苦,哪怕邻居老婶心善白天帮她照看孩子,她每天累死累活也喂不饱三张嘴,张小少爷音讯全无,他果真忘记了妻儿。
村里有媒婆上过门,给张大娘介绍男人,但都被拒绝了。张大娘只想一个人好好带大孩子。她知道在大家都吃不饱的年代,最后饿的是自己的孩子。
可没料到,张大娘的龙凤胎没了。
她像往常一样出门干活,已经五岁的孩子自己会热饭了,懂事的他们被母亲留在了家里,却不知为何掉进了灶房的大水缸里,淹没了。张大娘一夜白了头发,哭得嗓子都哑了。
因为寡妇门前是非多,3个月后,张大娘在老婶子的劝说下,心如死灰地嫁给了一个坡脚41岁的老光棍,也姓张,本村人。没多久,她怀了孕。
张大娘心里高兴,心里总算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是六个月的时候,因为身体常年亏损,她滑了胎。
张大爷听见了大夫的话,不让妻子再下地干活:“你好好在家养身体,到时候我们再生个大胖小子,听我的,我能养活你们的。”
张大爷的确做到了,他每天累得倒头就睡,也不让妻子干活,让张大娘心里百感交集,她下定决心,跟丈夫好好过日子了。
3年后,张大娘又怀上了,10个月后,张桂芬出生,三口之家越来越多笑声。
1968年,张海出生,张大娘跟丈夫儿女齐全了。
白天,张大娘跟丈夫出去挣工分,11岁的张桂芬则是留在家里照看弟弟。
她很懂事,小小年纪学会了给弟弟换尿布,也会给弟弟泡麦乳精喝,自己不舍得尝一口。
张大娘夫妻俩都非常勤快,一家四口虽然常常吃不到肉,衣服满是补丁。但他们吃得饱穿着暖和,比起村里多子多女的家庭,已经好很多了。
可是,1972年,张大爷生病去世了,又剩张大娘跟一双儿女。
如果不是女儿已经十多岁了,可以顶半个家了,张大娘可能会疯,因为她感觉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没人可以依靠的日子。
张桂芬对母亲的辛苦,切身体会。
母女俩白天带着张海一起下地干活。累了一天,回来了以后,一个还要煮饭,另一个要喂鸡洗衣服。吃饱了以后,又要给张海洗澡,才轮得她们洗簌。
这还没完,娘俩经常一起凑在灯下补衣服,为的就是省一点布料跟布票。
母女俩相互扶持着过了3年,咬着牙挺着,总算是习惯了。
张桂芬18岁那年,有人上门提亲,张大娘没有耽误女儿,拿着刘家人给的彩礼,全部填进了女儿的嫁妆,让她风光嫁出去了。
刘家儿子多,劳动力充足,张桂芬不需要下地干活,在家煮饭,喂鸡喂鸭,做做家务,就能吃到饱饭,她仿佛掉进了蜜罐里,经常想起还过着苦日子的母亲。
所以张桂芬舍不得娘家,常常回来帮忙干家务,逢年过节,也会拎着大包小包补贴娘家。为此,她没少挨公婆的骂。
但张桂芬心里有计较,她不忍心看着母亲的背一天比一天驼,她想着等弟弟大了,能帮忙干活了,她再放手。
可没两年,大家有了自己的田地,也可以出门做生意了。
张桂芬的丈夫也跟大哥一起出门跑货去了,日子好过了起来,她贴补娘家,婆家人也不再阻止。
于是张桂芬这些年来,过得跟没嫁人一样,有好东西都往娘家送。
1990年,张海结婚,有一半的彩礼是张桂芬拿出来的私房钱垫的,他儿子出生,张桂芬夫妻俩也送了大红包。
女人甚至代替母亲照顾弟媳妇坐月子,因为张大娘已经60岁了,她常年操劳,身体不好,怎么补都补不回来。
总之,张桂芬自己也当了妈,非常心疼老母亲,看在弟弟小两口愿意带着母亲过日子,她对娘家能帮就帮,从不跟弟弟计较她的付出。
可是,这只金镯子不一样。
张桂芬当时看自己的母亲过88大寿,婆婆也快到了80大寿,她就想着送点特别的礼物,让老人家开心。
思来想去,张桂芬决定送首饰,因为在她的印象当中,母亲从来没有首饰,跟她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条件差的,子现在都戴起了珍珠项链。
张桂芬跟丈夫商量了以后,拿出了12万元,买了金条,找人设计了一对镯子。打好了以后,她当做生日礼物,分别送给了两个妈。
老人家当时很高兴,拉着女儿的手泪眼连连:“哎呦,你咋这么破费,我都这么老了,还戴什么呀,你拿去给你儿媳妇,让她高兴高兴。”
张桂芬笑了,开玩笑说,等母亲不戴了,她自然会要回来,一代一代传下去。老人家这才安心收下。
其实张桂芬送出去的东西没打算要回来,就是给老太太带下去的。结果老人家走着急,她又太过伤心,根本没想起。
葬礼结束后,李秀琴又把耳朵,手腕都戴满了,金光晃晃,张桂芬看见了这才想起镯子的事,生气的伸手要了!
因为她回想起,镯子在母亲手上没焐热就到了李秀琴手上,对方却戴了这么多年都还不满足,她很生气!
更生气的是李秀琴夫妻俩都不打算还。
“行啊,你们好样的,以后有难处了,不要找我!我不会再认你们!”在丈夫跟儿女的劝说下,气得差点跳起来的张桂芬这才愤愤离开。
这些年,张桂芬心里总放心不下母亲,总想让她最后过好一点,吃的喝的穿的都送了不少,因为她知道很多东西最后都到了弟弟一家三口那里。
但张桂芬没想到自己送母亲的寿礼,弟媳妇也不放过,当着母亲的面,她忍了。老人家走了,她憋的火就爆发了。
跟娘家来往48年,最后断送在一只镯子上,张桂芬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说后悔也不是,只觉得母亲这辈子太苦了。
更恨弟媳妇不懂事,连镯子都要抢!
人只有走过了一样的路,才会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为人子女也只有当个父母才知道父母恩的沉重。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父母恩,不要做一些让父母伤心,伤兄弟情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