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消费市场进行抽检(资料图片)。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地区经济的稳健前行起着关键作用。自今年1月起,省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委托山西社民满意度测评中心,耗时3个月,对影响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信心的因素展开了全面调查,为优化消费环境、提振城镇居民消费信心探寻方向。
消费信心指数呈波动震荡态势
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山西11个市,调查对象涵盖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以及月收入的群体,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收集4600份问卷,其中3132份有效问卷成为洞察消费市场的关键窗口。 调查结果显示:山西消费信心指数为84,消费信心指数呈波动震荡态势。 从各类消费支出变化来看,“日常用品”支出占比84.7%,但仍有5.1%的居民选择降低支出。不仅“服装衣帽”“家电用品”等领域呈现类似情况,“家用汽车”支出也降低15.5%。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最担心产品质量(占25%)、商家信誉(占18%)、售后服务(占15%)、宣传虚假(占11%)等问题。消费者消费时最看重质量(占30.2%)、品牌信誉(占25.1%)、创新个性化(占20.5%)、价格(占14.1%)、售后服务(占10.1%),这表明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提升消费信心至关重要。
形成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合力
面对消费市场的诸多挑战,今年“3·15”,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曝光130起典型案例,让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查处违法案件41起,罚没款13.7万余元,形成强大威慑力。 省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交易监督管理处处长魏星表示,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全国12315平台,高效处理海量消费者投诉举报。2024年共受理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18.7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超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603.85万元。投诉热线平均接通率达94.7%,“日提醒、周督办”等机制确保消费者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应。 2024年,全省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5481家企业入驻ODR平台在线解决纠纷,源头化解率升至22%;遍布全省97%县区的296个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处理纠纷3.5万件,成为消费者身边的维权堡垒。全省2.09万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赋予消费者更大自主选择权,让消费更加安心。 业内人士认为,要全面提升城镇居民消费信心,还需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协同合作。其中,政府应持续优化现有消费政策,加大对零售、餐饮、文旅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强化市场监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企业要把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放在首位,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同时创新产品形式,优化售后服务,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反馈机制,增强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应主动学习消费知识,增强维权意识,了解商品鉴别方法和维权途径,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消费。
进一步用好“两新”政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激发内需和促进消费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3月25日,我省发布了《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行动方案》,该方案的发布旨在通过一系列补贴措施,鼓励居民以旧换新,释放内需潜力,扩大有效投资,从而为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根据新政策,我省对汽车进行大规模的以旧换新补贴,特别是针对老旧燃油车的报废更新。其中,消费者若选择报废老旧燃油车换购新能源车,可享受高达2万元的补贴;而选择更换2.0升及以下排量的燃油车则可获得1.5万元的补贴。 在太原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内,工作人员介绍,政策实施后,咨询和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原本就有换车计划的张先生在得知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就能获得2万元补贴后,果断在该店购车,他开心地对记者说:“补贴政策省了我一大笔钱,而且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以后开车更划算。” 在家装领域,我省也未落下。消费者在购买家装产品时可享受15%至20%的立减补贴,最高可享有1.8万元的补贴。特别是适老化改造使用的装修产品,补贴高达30%,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适老化改造的相关问题,改善了老年人的居住条件。 家电消费市场也在家电补贴政策的刺激下迎来销售热潮。山西某大型家电卖场举办“绿色智能家电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李女士一家趁着活动选购家电,她看中的一级能效智能冰箱,原价5000元,享受20%补贴后仅售4000元。李女士高兴地说:“原本就想换冰箱,现在有补贴,既能省钱又能用上节能环保的智能家电,一举两得。”据卖场负责人介绍,活动期间该卖场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0%,绿色智能家电销量增长尤为突出。 从目前情况看,我省消费市场在挑战中不断探索前行,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出台有力政策,在多个消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完善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山西消费市场有望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