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记者 陈 曦
图丨上海博物馆提供
3月26日上午,“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行启动仪式。本次大赛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主办,上海市博物馆协会承办,上海博物馆协办。比赛将于3月26日至27日开展,共持续两天。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党组成员、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表示,期望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为大家提供一个同台竞技、切磋技艺的机会,也为培养全市文物领域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造机遇和动力,不断提升文物修复技艺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义海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市级层面首次举办的全面展示文物修复技艺的重大赛事,是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本市文物行业修复水平和整体形象,进而全面推动文物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


活动一经发布,便得到了上海市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院校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收到了来自13家文博单位和相关院校共计34人报名,最终经专家遴选,22位选手正式参赛。选手队伍里,有来自全市文博单位从事文保修复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有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既有文物修复领域的中坚力量,也有文保事业发展的未来希望。
据了解,大赛设金属文物修复、陶瓷文物修复、纸张书画文物修复三个组别,采用“理论+实操”考核模式,理论笔试占比20%,实操环节占比80%。赛场上,“文物医生”们同台竞技,切磋技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物病害分析、修复方案制定与实施,全面检验应变能力与技艺精度。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博物馆藏品总量达226万件/套,馆藏珍贵文物24万件/套,对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随着文物保护专业学科地位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都开设有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为高层次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