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要记住了,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区别不小,乱用可等于白打药

苔痕上阶绿 2025-02-11 23:13:29

在农业生产中,虫害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防治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现如今市面上有许多防治虫害的药物,其中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但是农户对这两种药物却知之甚少。

而且在使用的时候甚至会将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混淆,其实这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

那么,阿维菌素与甲维盐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区别。

阿维菌素全称为苯基阿维菌素,是一种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的天然物质,经过纯化后得到的结晶。

而甲维盐全称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杀虫剂。

可将其视为在阿维菌素基础之上改良而来的产品。

其产生是由于农业科研工作者们通过研究发现,阿维菌素分子结构中的两个基团上加上当地氨基和苯甲酸,就能够形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这成了进一步改良后的产品。

可以看出来,甲维盐相较于阿维菌素更为复杂,是一种半人工合成的杀虫剂。

因此,在杀虫机制方面,二者也存在不同。

首先,阿维菌素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当害虫接触到它时,会出现神经中毒现象。

当病虫吞食带有阿维菌素的植物后,药物会在其体内迅速起作用,从而使病虫很快死亡。

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影响病虫的神经系统,达到迅速杀灭的目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胃毒性和触杀作用。

但是在防治某些害虫时,其活性可能不够高,这就需要使用甲维盐。

因为甲维盐在防治鳞翅目害虫时,其效果非常好,比如菜青虫、潜叶蛾等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但是在防治其他类型的害虫时,比如红蜘蛛、蚜虫、蓟马等,则更倾向于使用阿维菌素,这可能与其合成结构差异有关。

使用技巧。

一、温度影响。

高温条件对于甲维盐和阿维菌素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

尤其是对于甲维盐,在高温条件下,其活性可以提高1000倍,那么夏季使用则非常合适,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一般来说,可以在较高温度区间启动这种刺激性反应,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就可以明显发现这种趋势。

但是在进行施药时,不可以让药液蒸发过快,否则会导致药液浓度增加,从而产生冷冻现象,造成影响。

然而,即便是在高温条件下,仍必须控制一定范围内,因为过高的温度同样会导致药效降低。

二、复配使用。

选择合适的配比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具体方式如下:

农户可以将甲维盐、吡虫啉和噻虫嗪三种药剂按以下比例进行配置:1:2:3,即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调整使用3%氟噻鲜油和15%氟啶虫酯按比例0.2%:2%进行配置,这种复配可以显著改善使用效果。

三、避免强碱农药复配。

强碱性农药在与弱酸性农药复配时可能会引起明显沉淀,影响使用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喷雾液的效果稳定并且充分发挥出应有的防治作用,需要避免将阿维菌素和强碱性农药一同进行复配使用。

使用情况下防治效果不同。

1、使用水稻中。

研究表明,在水稻中使用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死螟率在90%以上,叶片卷曲率96.4%,叶面保绿率70.3%,有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农药,如12%氟啶虫酯12%氟噻鲜油(复配比例1:2)和50%吡虫啉。

其中,氟噻鲜油是在阿莫西林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广谱杀虫剂,与36%氟啶虫酯相比,其持效期延长,并且在与阿摩西林同时喷施后,可以达到10天以上的持效期。

2、中耕季度玉米。

在华北地区,以应季玉米种植为主,同时兼种大豆。

在该地区以赤眼蜂防治蛴螬,用2%阿氨基农药进行田间实验。

结果表明,与未喷雾处理相比,茎基部蛴螬率降低69.6%,幼年蛴螬率降低66.5%,且土壤表面未发现溶血性芽孢杆菌卵,而未喷施处理则有16个/g.

3、蔬菜.

例如,在大葱等作物中,以比氯噻定为参照物,用2%甲氨银椒散对付葱蓟马等害虫进行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喷施4次后,对付蓟马成绩优于比氯噻定,其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8.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