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安检流程?它是形同虚设吗?安检机器如何发挥作用?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4-23 22:14:51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大型活动,参观博物馆,去医院,还是乘坐火车,飞机,人和行李都要走一遍安检流程。尤其是飞机的安检最为严格,小剪刀或者小水果刀都无法通过安检。

2023年在5月的一起悲剧为大众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在列出上一名 27 岁的男乘客谷某被一名 35 岁的重庆男子贺某持刀杀害。据目击者称,双方疑因吸烟问题产生矛盾争吵。凶手将黑色折叠跳刀(刃长约 10.5 厘米)藏匿在皮带扣后面,躲过了安检进站。

为什么会有安检流程?它是形同虚设吗?安检机器又如何发挥作用呢?

为什么会有安检?

在上世纪民航业刚刚兴起之时,根本不存在安检这一概念。后来,随着各种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机场才开始设立安检规定。但起初,为避免旅客抱怨,对于刀具的管理较为宽松,美国甚至曾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刃长 10 厘米的刀具。

直到震惊世界的 “9・11” 空袭事件发生,袭击者正是利用类似刀具挟持了驾驶员,此后各国才开始严格限制刀具携带,并引入全身扫描安检机。

在我国,铁路运输安检也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几十年前,铁路安检主要检查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简称 “三品”。当时主要依靠人工翻包检查,效率低下,

个别车站人流量大,为提高通行效率安检并不严格,这也导致了多起安全事故的发生。1987 年,一名乘客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在 287 次列车上引爆,造成 9 人死亡,30 人重伤;1988 年,一名乘客违规携带大量油漆登上 272 次列车,因抽烟引发起火,34 人不幸遇难。此后,铁路对 “三品” 的安检愈发严格,X 光安检仪等设备也相继引入。

即便如此,事故依然存在。2001 年春运期间,K148 次列车发生特大劫案,10 名劫匪伙同 60 多名不法分子,携带 232 把刀具,直接控制了几节车厢,对乘客财物进行大肆洗劫。幸好车上有十余名军人与乘警共同努力,才成功制服歹徒。

类似事件多次发生后,安检对刀具的限制进一步加强。但也有一些乘客抱怨连小剪刀、水果刀都被没收,认为安检过于严格。正是在这种严格与宽松的反复权衡中,安检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安检机行李透视眼

安检的第一步,我们会将大包小包放置在带有传送带的行李安检机上。这台机器本质上就是一台 X 光机,与医院里的 X 光机可谓 “师出同门”。

它向被检测物体发射 X 射线,由于不同材质的物体对 X 射线的穿透率存在差异,机器便能收集这些穿透率数据并自动绘制出图像。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机器显示屏,就如同开启了透视视角,能清晰看到箱包内物体的形状。

不仅如此,机器还会依据物体材质的不同,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辨别。对于刀、棍棒、枪械等违禁物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几乎一眼就能识别。

如今,为进一步提升辨别准确度,部分厂家推出的 X 光安检机甚至配备了 AI 识别系统。它能够通过大数据对比,在短短几秒内判断出疑似违禁品的种类与数量,并直接显示在屏幕上,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开箱检查。

当行李在传送带上接受 X 光安检的同时,乘客也需同步接受安检,首先就要穿过安检门。相信大家对安检门并不陌生,它报警的频率相当高。

即便自己穿过时安检门没有 “滴滴滴” 作响,也大概率见过他人穿过时它疯狂闪红灯的场景。奇怪的是,工作人员对此似乎早已习以为常,这不禁让人怀疑安检门是否只是个摆设。

实际上,安检门的正式名称是门型金属探测器,其主要功能是检测乘客身上是否携带金属物品。安检门两侧安装有线圈,通电后会形成均匀稳定的磁场。

当有金属物体从中穿过时,会干扰和切割磁场,机器一旦识别到磁场变化便会立即报警。部分安检门还具备分区报警功能,门框从上到下设有指示灯,若金属位于乘客腰间,中间的红灯就会亮起;若在腿部,下部的红灯则会闪烁,这能帮助工作人员迅速确定金属所在位置。

我们日常出门,身上难免会携带手表、手机、钥匙等金属物件,所以安检门频繁报警也就不足为奇了,工作人员对此见怪不怪,毕竟安检门对于他们而言,主要起到提示作用,关键的检查环节还在后面的手检。

精准排查好搭档

手检环节大家也都有过体验,工作人员一手拿着手持安检机在乘客身上扫描,另一只手则会在乘客身上快速摸索。

这台手持安检机同样是利用磁场原理来探测金属,与安检门原理类似,但其优势在于可以更贴近乘客身体,精准定位金属位置。

一旦确定金属所在口袋,工作人员便会用手去触摸辨别。像手机、钥匙这类常见随身物品,其形状很容易通过触摸判断出来。若无法确定或者触摸感觉像违禁品,工作人员就会要求乘客将物品从兜里掏出进行检查。

在全身扫描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频繁弯腰对腿脚部位进行检查,较为辛苦。因此,许多站点设置了小台阶,乘客站在台阶上,工作人员就无需过度弯腰。

部分站点的台阶更是暗藏玄机,内部可能内置了鞋底金属探测仪,原理与前两者相似,专门用于检查鞋底是否藏有金属物品,既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又能为旅客节约时间。

危险液体照妖镜

如果乘客手中携带饮料,工作人员会将瓶子放置在危险液体检测机上进行检测。车站常用的此类机器,一般是通过隔着瓶子检测液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来判断液体是否安全。

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可能不太理解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这两个专业词汇,其实只需知道易燃易爆液体的这两项参数与普通饮料有着显著差异即可。

所以,将瓶子放在机器上,便能快速识别液体的性质,确保危险液体无法进站上车。

了解了这几种种安检机各自的作用后,再回头看上文凶手将刀藏于下腹的说法,似乎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若凶手将刀随身携带,便可避开 X 光的检查。

在通过安检门时,由于下腹靠近裤兜和皮带,安检门报警后,工作人员进行手检时,可能会误认为是手机或皮带扣触发了金属探测。

下腹属于较为隐私的部位,工作人员直接触摸也不方便,这就使得嫌疑人有可能带着折叠刀成功蒙混过关。这也反映出手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安检技术的进阶

为了弥补手检的不足,还有一些更为先进强大的设备,例如,在机场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种大型安检机,乘客只需在上面站立几秒钟,工作人员就能通过机器屏幕直接透视乘客衣物,清晰看到乘客身上携带的各种物品,无需再进行手检。

它与检查行李的 X 光机原理一致,不过为确保安全,降低了 X 光的强度,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即便如此,毕竟 X 光属于电离辐射,剂量微小也会在人体内逐渐累加。

近年来各个安检口的人体扫描环节逐渐采用了新式的毫米波扫描技术。毫米波仅能穿透衣物,对人体无害,安全性更高,被业界视为未来安检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目前,一些地铁站、火车站也开始逐步配备毫米波扫描安检机,未来有望取代手检。

但毫米波扫描技术因扫描后的图像还原度较高,人体的一些私密部位也会被清晰绘制出来,国外有人认为毫米波扫描等同于 “裸检”。目前业界采取的办法是将人体统一显示为卡通图案,仅详细绘制乘客身上携带的物品。

除了担忧辐射和隐私,在地铁站、火车站这类客流量巨大的场所,每增加一道安检程序,每个人可能需多花费十几秒钟,成千上万的乘客累积起来,对通行效率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安检机器的存在只能防患于未然,任何事都会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我们不能因事故就全盘否定安检工作的意义,实际上许多车站安检口的展示柜中摆满了查获的违禁物品,每一件物品背后都可能是一起被成功阻止的悲剧。安检措施或许无法提供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但却是我们维护公共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防线。

要注意的是,一些安检设备,场所是禁止拍照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明确规定,民航安检机构设立单位应当在民航安检工作现场设置禁止拍照、摄像警示标识。对民航安检工作现场及民航安检工作进行拍照、摄像,经民航安检机构警示拒不改正的,应当移交公安机关。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乘客的隐私,更是因为照片会泄露安检设备的细节、安检流程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利用来规避安检,从而威胁到公共安全。

文章素材来源塞雷三分钟

0 阅读:2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