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在拟定亲属名单时,李敏看了以后,问“怎么没有贺麓成啊?”贺麓成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最优秀的导弹专家,他跟毛泽东有着什么样的亲属关系呢?在场的人听了李敏的问题后,也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贺麓成1935年1月出生在赣南山区,从他记事起,就住在江西永新县花汀村一户地主家中。爷爷名叫贺调元,对他很是疼爱,家境也很宽裕。贺麓成在这里过着安定无忧的生活。尽管国民党军队对这个昔日的红色圣地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扫荡,但在这个偏僻的山村,贺调元始终保守着秘密,避免了冲击。
在贺调元的安排下,贺麓成从小读书认字。偶尔也会有村民对这个孩子的身世产生怀疑,但贺调元始终宣称,这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的孙子。对于这些,贺麓成并不知晓,他还是跟其他小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949年8月。江西刚刚解放不久,一天,一辆吉普车驶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了花汀村,停在了贺调元家门口。车没停稳,一位穿着列宁装的女干部便急着跳了下来,冲着在门口玩耍的贺麓成喊:“麓成……麓成……我是你的妈妈呀!”
贺麓成瞪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女人,不知如何是好。贺调元从屋里走出来,看了一眼来客,对贺麓成说:“她是你的亲生妈妈啊!”14岁的贺麓成已经是个半大小伙儿了,可在他的印象中,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位妈妈。贺调元这才慢慢说出了他的身世。
吉普车上下来的这个女人就是贺怡,毛泽东弟弟毛泽覃烈士的未亡人,同时也是贺子珍的妹妹,时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长。也就是说,贺麓成是毛泽覃的儿子,毛泽东的亲侄子。从小寄养在贺调元家里,因此改姓贺。跟母亲团聚后,贺麓成也始终没有改回“毛”姓。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后,毛泽覃跟贺怡被留在了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贺怡于1935年1月生下儿子,本名毛岸成,后改为麓成。“麓”是湖南岳麓山的意思,“成”则是认为革命事业必将成功。这个名字,既蕴含了毛泽覃对家乡的思念,也赋予了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可惜的是,毛泽覃没能等来革命的成功。1935年4月26日,担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在瑞金指挥突围战时,不幸牺牲,年仅30岁。而此时的贺麓成,才不过几个月大。父亲牺牲,母亲也要四处躲藏,跟敌人周旋。贺麓成便被寄养在附近的农家,同样也是“居无定所”,几经辗转,才在贺调元家里安定下来。
贺怡则继续参加革命工作,母子一别就是十多年。幸亏贺调元夫妇在最艰难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将贺麓成收养并等到了贺怡前来认养。这在战火年代,实在是太难得了。有多少革命先辈的子女,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寄养后,就再也没有找回来过。
那天,村里特地为这对重逢的母子开了大会,贺怡牵着贺麓成的手走进会场,当众宣布,贺麓成是她的亲生儿子。村民们这才知道,老贺家那个身世不明的孙子,原来是共产党干部的孩子。怪不得贺调元一直守口如瓶,也多亏了贺调元一直守口如瓶,才能有母子俩的重新团聚。
自己的儿子找回来了,贺怡的喜悦之情却并未持续多久,很快她就想起了姐姐贺子珍的儿子毛毛。那些年,贺子珍的命实在是太苦了,要是能找回小毛毛,让她们也母子团聚那该多好。贺怡还在想,如果能找回毛毛,贺子珍大概也能回到毛泽东身边了。
小毛毛是贺子珍跟毛泽东的儿子,红军长征时,毛毛才两岁多,无法跟着部队走。毛泽东夫妇就将毛毛留下来,托付给毛泽覃跟贺怡。作为孩子的叔叔跟姨妈,照顾小毛毛自然是责无旁贷。但毛泽覃整天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穿梭,贺怡怀有身孕,也是东躲西藏,又怎么能照顾一个孩子呢?
无奈之下,毛泽覃将毛毛寄养在警卫员家中,后来又经过了多次转移。毛泽覃在瑞金战死后,就再也没有联系的线索了。新中国成立后,时局稳定了,贺怡也决心要重新找回断掉的线索。这不仅是姐姐贺子珍的寄托,也是毛泽覃生前最牵挂的事了。
1949年11月初,贺怡终于得到了据说是非常可靠的线索,她感到很兴奋。为此,贺怡把儿子贺麓成都带上了,赶奔赣南寻找线索。谁也没曾想到,这一行竟然成为一出悲剧。当车行驶到吉安与泰和交界的一座木桥时,发生了车祸,贺怡当场牺牲。
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贺怡用尽力气,将儿子贺麓成推出车外。贺麓成左腿骨折,受了重伤,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只是这可怜的孩子,刚刚回到母亲身边,才三个月又要分开,而且再也没有团聚的可能了。失去母亲的贺麓成只有去到上海,在舅舅贺敏学跟姨妈贺子珍身边生活。
此时的贺麓成承受的,不仅仅是丧母之痛,还有在车祸中被撞断的腿。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他的伤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到上海后仍然经常疼得厉害。贺子珍带他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他的腿骨在车祸中被撞成三截,已经长歪变形了。
为了治好腿伤,贺麓成接受了手术,将骨头打断再接上矫正,这样的疼痛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难以想象。好在还有舅舅跟姨妈的关怀,当他从腿部到腰部都打上了石膏,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时,是这些亲人给他悉心照顾。一个多月后,贺麓成康复了。
贺麓成的伤势痊愈后,贺敏学跟贺子珍对他进行了悉心的培养。首先,他们将贺麓成送进了著名的上海中学。在那里,还有很多跟贺麓成一样,来自江西或陕北的干部子弟、烈士子弟。但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跟不上上海中学的教学进度。大多数人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要不去参军,要不就直接参加工作了。
开始的时候,贺麓成也跟他们一样,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虽然从小在贺调元的支持下,念过一些书,但跟上海中学的教学水平和严格的学习制度比起来,那些显然是不够用的,贺敏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贺麓成说:“你还是好好念书吧,别去参军、也别去参干。我们贺家多的是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缺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科技人员、教授。现在国家建设需要知识分子,你应该专心学习。”
在贺敏学的教导下,贺麓成走上了一条跟同学们截然不同的道路,将一门心思全扑在学习上。学习基础薄,功课跟不上,他就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短短几个月后,贺麓成考到了班上前三名,数学更是拿到了满分的成绩。
贺子珍也时常告诫贺麓成,不要有自己是烈士子弟就能怎么样的想法,在外不要说自己的父母是谁。更重要的是,不要沾毛泽东家族的光,要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独立自主。贺麓成一直记着贺子珍的话,因此也始终没有将自己的名字改回“毛岸成”。
不得不说,贺子珍跟毛泽东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他们的性格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毛泽东向来就不希望自己的家人享有特权,一直都希望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此前,毛岸英不管是在北京的工厂,还是在朝鲜的战场,大家都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贺麓成一直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在学校读书,填学生表时,父母信息一栏里,他只写“早已亡故”。他的同学、老师,谁都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1952年,贺麓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电气化专业。
1956年夏天,贺麓成从交通大学毕业,考取了当时最难考的留苏研究生。在去苏联前,贺麓成要先到北京,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按计划,学习一年俄语后,贺麓成就可以去苏联留学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中苏关系出现变化,贺麓成出国读书的路也就被断了。如果没有出现这样的波折,贺麓成能如愿到苏联留学,那么当毛泽东1957年访苏去看望留学生时,他或许就能早些见到自己的伯父了。
当然,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贺麓成没有去成苏联,却让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贵人。1958年初,参军入伍的贺麓成被分配到了钱学森麾下,研究“地对地导弹”。钱学森当时担任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原本,新中国在尖端科技的研究上,都要依靠苏联专家的援助。但自从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专家在1960年7月全部撤走,并带走了全部图纸、计划和资料。但中国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气馁,坚持自主研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贺麓成也是那一批科学家中的一员,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他很快就成为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贺麓成跟同事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在那段时间里,贺麓成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绘制的图纸资料多达数十本。此外,贺麓成还跟另一位工程师王太楚一道,提出了著名的导弹控制方案。这一方案在设计院内获得了广泛的赞同,并且采用了这一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6月29日,在贺麓成方案的基础上,中国成功试射了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这一成功,确立了贺麓成在导弹研制工作中的权威地位,他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最优秀的导弹专家之一。
贺麓成跟王太楚的方案,后来在我国第一个导弹核武器和人造地球卫星上也获得了圆满成功。但由于工作的秘密性,贺麓成等人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时,大家才知道贺麓成的名字。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期间,贺麓成一直都在北京,但他从来没有去找过一次毛泽东,甚至连一封信都没有写过。并不是说他对自己的大伯没有感情,而是他始终记得贺敏学跟贺子珍的教诲,他不能利用跟毛家的特殊关系。只有不采取任何的联系,才能真正做到不让周围的同事、领导完全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贺麓成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他是毛泽东的亲侄子。
1959年,李敏在北京举行婚礼时,毛泽东曾对她说:“你的哥哥在北京,你应该邀请他过来。”这个哥哥指的就是贺麓成。但当时李敏打了几次电话,也没有联系上贺麓成。大概是因为贺麓成工作单位属于极度机密,一般电话也很难打进去,而李敏也不可能用什么特殊的关系联系。因此,贺麓成没能参加李敏的婚礼,也错过了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
毛泽东逝世后,因为李敏的提及,贺麓成最终出现在亲属守灵名单中。也就是在那时,贺麓成才第一次当面见到了自己的亲伯父。可是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双目紧闭,无法亲眼看到自己这个为中国尖端科技做出杰出贡献的侄子了。
1981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评定高级职称。贺麓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系统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他的职称证书上也印上了“001号”的字样。1983年,民政部要给毛泽覃颁发烈士证书,中央组织部通过贺麓成所在单位通知他去领取,同事们才真正得知他的真实身份。
贺麓成本人一直没有改回“毛”姓,但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时,恢复了本姓——毛。说到底,他还是毛家的子孙。在他身上,也很好地继承了伟人家风。永远那么大公无私,永远拒绝成为特权阶级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