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有这样一句形容当时曹操权势反汉之话。
都知道曹操是打着保护皇帝的名义,实则搞篡汉的行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曹操当时还利用了一个人的名头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让自己的行为更加“名正言顺”,他就是当年刘邦继位的第二大功臣曹参。
01说到曹参,我们就要把时间推到400年前,当时的刘邦还是沛县的一个小亭长,如果没有他身边的一干能人异士,恐怕也是难以成事的。除了耳熟能详的韩信,萧何等人,曹参的贡献也非常巨大。
曹参生年不详,据史料记载他与刘邦都是沛县人士,也算是老乡。曹参当年是沛县的一个典狱长,地位还是要比刘邦高上一些的。但刘邦人格魅力巨大,在他揭竿起义时,曹参就以中涓的身份跟随之,并立下汗马功劳。
秦朝的郡监,泗水的郡守的失守都有曹参的手笔,胡陵,成县,三川郡曹参也皆有参与,就连秦朝宰相李斯之子李由也是曹参杀掉的,可见其能力突出。
刘邦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曹参从未打过退堂鼓,一直都紧跟其后。后来在刘邦进攻咸阳时,曹参也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攻占开封到蓝田,从击败王离到赵贲,曹参从未缺席,直到灭掉秦国,曹参都未曾懈怠半分半秒。
然而后人在评价此人的功绩上,却总是把他和韩信萧何等人相提并论,认为如果没有前面二人就不会有曹参的功绩,显然这是有失偏颇的。
不过无论如何诉说,曹参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汉初功臣的名号中绝对有他一个,那么刘邦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02平定天下之后,刘邦便开始对那些追随过他的人论功行赏,当时他本想将萧何功劳安排在群臣之首,却遭到了曹参一批支持者的反对。那些人认为曹参出将入相,文成武功功劳最大,他身上七十多道伤疤就是凭证。如此勇猛的将军如何不是第一功劳呢?反观萧何又不上前杀敌,又不运筹帷幄,为何又能是群臣之首功?
其实刘邦的想法很好理解,虽然萧何没有跟着他南征北战,但是其在后方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如果没有萧何的坐镇后方,进行后勤的合理保障与调动,刘邦又如何能够安心在前线攻城拔寨呢?因此刘邦认为萧何为群臣之首功也无可厚非。
不过并不是每个大臣都能理解刘邦,这件事争论无果竟然也拖了一年,后来直接让刘邦心生不悦,直接在大臣们面签评价曹参道:“那些追杀野兽的在我看来是狗,只有真正能够指挥人去打猎的才算人,而在我看来萧何就是这样的人,而你们就是狗!”
也许只有刘邦这样的草根皇帝才会说出如此绝情又浅显的话语,此话一出也让众大臣感到后脊一凉。看着刘邦如此维护萧何,他们再也不敢有什么异议了,只好随着刘邦去了。
曹参经此事之后也明白了刘邦忌惮武将想要打压武将的心思,于是就请缨去往齐国辅助刘邦之子刘肥治理该地了。到了齐地曹参治理得当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也算是开启了另一番事业,另一边萧何去世后,曹参还担任了汉朝的宰相之位,沿用了萧何的一系列法令与政策,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03汉朝在统治了400年之后,国力逐步衰弱,各地豪强割裂导致政权岌岌可危,但那时的人们还是保留着一些士大夫的思想,任何事情都想要师出有名,想要一个身份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否则袁绍一族又怎能无缘无故地召集一大批人跟随他呢?还不是靠着家族中四世三公的名号罢了。
曹操深谙此道所以他也给自己安了一个“高贵”的出身,那就是曹参的后人。据《三国志.魏书》中的说法,太祖武皇帝为汉相国参之后,不就是认为曹操是曹参的后人吗?
可笑的是,也有史料记载曹操又是出身于夏侯氏,还有人考古证明曹操既不是曹参的后代,也不是夏侯氏的后人,只不过是一个曹氏家族内过继的普通人罢了。不过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如何能够放任着曹参如此身份不用呢?毕竟他可是被后人形容为奸相,枭雄的人物啊!
要知道人家曹参在当年可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曹操能够与这种好官搭上一两层关系,对其后面的统一全国事业也是大有裨益的。刘备尚且能以刘皇叔名义四处招摇,他曹操只不过借用一下曹参的名义也不过分吧,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