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周恩来突然来到张治中家里,说是要替毛主席找一个人,这个人竟然是张家的老保姆,而这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张治中虽然是国民党将领,却对共产党态度友好,这让蒋介石总是怀疑他的立场,甚至问过秘书张治中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国民党人,因为每次涉及到共产党的事情他就和蒋介石对着干。
张治中早年就非常佩服孙中山,参加过护法运动,几次遭遇生死危机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在国民党高层中实在少见。
在黄埔军校工作期间,张治中认识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他对共产党的主张十分认同,甚至想要加入共产党,只是因为两党有约定才不得不放弃。
福建事变时期,蒋介石给了张治中一部分兵权去平定叛乱,但张治中平定叛乱后就把兵权还给了蒋介石,这让蒋介石对他多了几分信任。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派张治中去延安接人,就是因为知道张治中在共产党心中的位置比较特殊。
张治中深知蒋介石对共产党没有善意,但既然自己负责接送毛主席,就一定要保证他的安全,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周恩来提出要给毛主席找个安全的住处,张治中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还调来最精锐的警卫部队负责保护。
在谈判期间,张家的保姆一直负责照顾毛主席的起居生活,把事情做得很细致,这让毛主席记在了心里。
到了1949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团团长来北平谈判,谈判破裂后他执意要回南京复命,因为家人还在那边。
周恩来知道南京已经成了火坑,专门派人把张治中的妻儿和那位老保姆一起救了出来,送到北平与他团聚。
看到家人平安到达,张治中流下了眼泪,有了家人在身边,他也就放下了回南京的念头,决定留在北平。
毛主席特别关心张治中一家,让他们自己挑选住处,还经常和周恩来一起去他们家做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工作繁忙才减少了走动。
1954年周恩来去张家,提到毛主席想找当年在重庆时照顾过他的保姆,张家人这才知道原来毛主席一直记着这件事。
保姆见到周恩来时,说她有个参加新四军的儿子失去了联系,希望能帮忙打听一下,周恩来立即让秘书记下详细信息。
经过仔细查找,真的找到了保姆的儿子,已经在部队当上了排长,周恩来安排母子见面,询问他们的想法。
保姆希望儿子能回家务农,周恩来就帮助办理了转业手续,让这对分离多年的母子终于团圆,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