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军是讲究官兵一致的,这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革命战争时期,一般来讲,我军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以职务为主,如司令员、政委、首长等,官兵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不像国民党上下级那样,在称呼上有明显的上下尊卑。
然而,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个个都是资历深厚,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高级统帅,战士们对他们的称呼,超越了一般界限。
十大元帅深受全体官兵的一致爱戴,在军中的威望甚高,我军战士们自愿给他们起了尊称,比如我们熟悉的“老总”这一称呼,可以用在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四位元帅身上。
我们经常这样称呼“朱彭贺陈”四位元帅,即: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陈老总。“老总”一词,可以看做是对军队高级领导人的尊称,在资历、威望、战功等多个维度出类拔萃,得到全军战士的一致认可。
当然,十大元帅中,除了我们公认的“朱彭贺陈”四位老总外,对其他元帅也有相应的尊称,比如排名第四的刘伯承元帅,老部下们喜欢称呼他为“刘师长”或者刘帅。徐向前元帅曾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将士们一般不叫他老总,更多的是叫“徐总指挥”。
毛主席认可的三位老总“朱彭贺陈”四位公认的老总,在毛主席看来,只能认可其中三人为“老总”,分别是朱老总、彭老总和贺老总。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与毛主席在井冈山顺利会师,成立了朱毛红军,一举奠定了他在军中的地位。
朱德的革命资历很深,革命早期就已经是滇军名将了,作战骁勇闻名。南昌起义时,朱德也是主要领导人之一,起义军失败后,他率领八百将士南下,与敌人在广东三河坝与敌激战,转战赣粤湘边境,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组建红四军,朱德是军长,毛主席是党代表,二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起为革命力量壮大做出巨大贡献。
毛主席曾说没有朱德,哪有我毛泽东,可见在毛主席心中,朱德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之一,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支持。
朱德是我军的总司令,论在军中的地位,十大元帅他排第一。因此,毛主席称呼朱德为老总,朱德担得起。
彭德怀和朱德一样,都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革命早期,彭德怀加入湘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段德昌后,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
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彭德怀为追求真理,毅然选择加入共产党。同年7月,彭德怀与滕代远、黄公略等人发起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彭德怀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早期资历已经足够高了,后率部抵达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扩大了革命力量。
彭德怀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主动将所部编入红一方面军,不在乎自己的地位,一心为革命着想,以大局为重,可见彭德怀是一个淳朴,实事求是的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是站在毛主席的一边。毛主席一直十分看好彭德怀,对他的为人很是钦佩,对他的勇猛更是赞赏,曾写下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豪言壮语。
在军中的历史地位,彭德怀仅次于朱德,他是人民军队的副司令,毛主席和朱老总的好帮手,毛主席称呼彭德怀为彭老总也是理所应当的。
贺龙为人豪爽,讲义气,两把菜刀就敢闹革命。参加共产党前,贺龙在国民党军已经身居要职,担任一军之长了,成为蒋介石、汪精卫争相拉拢的对象。
南昌起义是我军三大起义之一,其历史意义非同一般,起义能够成功,贺龙是最关键的一个人。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是贺龙领导的部队,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此举奠定了他在我军中的历史地位。
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充分展现了其军事才能,赢得毛主席多次赞赏。在长期的革命战斗中,贺龙磨炼出了令人惊叹的作战指挥能力,且忠于革命忠于党,服从组织安排,不在乎自己的职务,毛主席同样能尊称他一声贺老总。
相较于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早期的革命资历较低,他不是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主要是在朱德、毛主席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陈毅是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灵魂人物,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在三野系统中,陈毅的威望极高,称呼他为老总。
可陈毅的职务和资历相较于毛主席,还是低了不少,因此,毛主席一般不会称呼陈毅为老总。
毛主席是始终相信陈毅的,称他是一个好同志,1972年陈毅病逝,极少参加党内同志追悼会的毛主席不顾生病,亲自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这是毛主席参加的最后一个追悼会,可见对这位老友的尊重。
总的来说,毛主席称呼“朱彭贺”三位元帅为“老总”,那是他们的历史地位决定的,陈毅相较“朱彭贺”三位元帅,资历或者战功差了一点点。
本来就是
陈老总是其他人叫,朱彭贺是大家都喊
陈毅的资历不会比彭总低
粟裕也是唯一不是元帅而被称为老总的将军
陈毅资历确实比较低,朱德和贺龙是我军最早的两位创始人而且始终患难与共。
10个元帅都可以称为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
中央九月来信陈毅为古田会议的召开作出巨大贡献
陈军长
凡是这方面的文章,大家都不要跟进,不要上当。
彭总千古,宁折不弯。
陈老总是政工元帅。
“陈毅是个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