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幼稚的动画电影,在挑食的舆论世界向来不讨喜。
尤其是半饥半饱的国内市场,宁愿被贴「幼稚」标签,也不愿意故作高深。
因为,前者决定生存。
在分了又分的市场里,还有一群食物链上游的外国IP对国内市场同台竞技。
万物轮回,近期的外国大IP似乎也迎来了自己的余晖时刻。
《神偷奶爸4》它塌了!
上映十天勉强2亿,排片率一降再降,豆瓣评分更是低至6.3分。
甚至不少人形容该片是江郎才尽、在向其它爆米花动画靠拢、系列电影最差...
或许比「巨人陨落」更贴切的形容是「壮士断臂」,它的烂是在自救。
异类在被国内观众熟知前,「卑鄙的我」才是更贴合它的直译。
就像名字一样,故事的设定就是以“不正能量”的主角展开的。
它一反传统欧美动画对主角的塑造;
既不是单纯美丽的公主、也不是追求八荣八耻的孩子,甚至是一个长得有点丧的坏蛋。
这种设定的是极其冒险的,因为2010年还正好赶上了动画电影的爆发期,同期的对手没一个是“省油”的;
玩具总动员系列、怪物史莱克系列、亚瑟和他迷你王国系列、穿靴猫大电影...
哪家不是行业老炮、哪家没有IP加持?在前狼后虎中,它仍然获得当年票房第二,老大是玩具总动员3。
与现在不少高票房靠没得选,神偷奶爸的成功很大程度源自它的“异类”:一条关于人物塑造的偏门路。
以坏为始点,以爱为终点的主角格鲁;
形象和喜剧设计出众的小黄人军团;
看得人又爱又气三小只...
人物设计的颠覆和出彩,都为电影完成了商业化与内容度的大丰收,也成为了后续不少动画电影的模板。
但人物设计只能是超车键,内核才是确保上台的启动键。
《神偷奶爸1》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心理”的作品,这也是他维护成人观众的卖点之一;
它聚焦了“坏蛋”心理变化,对家庭观进行解构,还抹去常用的二极管世界。
成年人谈论他的喜爱一点不会掉价,在观赏性和内容性的加持下,它的“新”反而成为了挑战前辈的优势。
这也让它和外面那些披着爱情/家庭元素,实际线性冒险的绘本同款“全年龄故事”有着天壤之别。
反差是它流量来源的最大优势。
惜命勇者变恶龙的故事并不适用于神偷奶爸系列。
起码在内容创作,以及延伸到的商业平衡上,神偷奶爸都远不算“一朝得志,从此摆烂”的发展。
尤其是第二部的故事性,新增的感情线双配合下依然发挥出色,也为其IP真正竖立了来自市场的信心。
这次《神偷奶爸4》的翻车很大原因就是“堆积的问题藏不住了”。
观众可以接受一个性格古怪的坏蛋,但不能接受一个平庸的好人。
不管是为了欧美正确的过审,还是故事推进的欠缺,欧美“卑鄙的我”突然变成了评先进的“奶爸”。
他要成为正派,身边人变成工具人,小黄人变得打酱油式存在...
每一个点都在湮灭第一部所构建的美好和优势。
如果说格鲁的“好人形象”还不足以毁掉IP创造时立下的形象优势;
那多条分支故事的表述就直接将「品质下滑」摆在台面上。
刻意的节奏的切换,反而让故事把“零碎”和“不诚意”显露的越清。
曾经引领行业的模范生,突然开始翻起《动画流水线是怎么炼成》。
假如此时的“奶爸”放进10年那个动画电影大乱斗时期竞技,没了IP光环的它,似乎对老前辈们毫无还手之力。
14年前的少年志气,在完成商业成就,塑造自己的IP后形成了闭环。
它明白了那群“老东西”们为何这么不经打的原因——惜命。
小黄人变弱,是因为IP里有专属小黄人的主角电影,没必要分流;
情节平淡、角色返场,是为了迎合观众群,帮老IP扩充市场;
甚至增添人物,直白的表达社会议题,都是想通过标签换取市场,帮IP续命。
舍取不可否认《神偷奶爸》系列是极其成功的。
即使你没看过原片,也大概率在生活场景遇到过“小黄人”。
但时间终究无情,米奇百年影响力也在消退,更何况曾经“自我”的格鲁性格大变也合情合理。
神偷奶爸在荧幕外,也迎来了生存难题。
前几个月的《功夫熊猫4》或许就是一个参考;
在大环境低迷,市场转化不明朗的背景下,大型工作室减负只会是常态。
曾经倾力之作的阿宝,也要为未来的市场埋下“退休”的铺垫:不在抢眼的中国味,大咖不再站台捧场,甚至熊猫都要被换下。
新角色和风格的改动,既是为了IP可能的后续留下锚点,也是为舍弃的过去做一次测试。
对于一个黄昏期依然能撬动破亿票房的IP来说,动辄影响上下游千亿元的资产符号,“体面的死去”只是圈外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将故事编排简单,弱化“心理”增强情绪,可能是为了更迎合外国家庭观众的卖点吧。
在资本世界的进程里,差评总比不再出现要好得多;
只要系列电影仍持续曝光,延伸的授权费、广告费就能源源不断。
与其被大流贴上“幼稚”标签,不如主动加入其中,自己的名气还能在这领域形成优势。
只是用新故事迎合新观众后,舍弃的只能是热爱老故事的老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