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带领下的湘军将领们为什么既有钱又能征善战

糖心小萌熊 2024-11-25 15:58:36

曾国潘在组建湘军时,确立了丰厚军饷作为其核心原则,他在军饷发放上表现得极为慷慨。

此外,曾国潘在军饷管理上赋予湘军将领较大的自主权,允许他们自由使用军饷,不加以干预。

曾国潘还引入了现代企业的层级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湘军的战斗力。

放权的曾国潘

在湘军成立初期,曾国潘虽然设定了高标准的军饷,但对于如何向各部队支付军饷,他感到颇为棘手。

在当时的清朝,由于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账目常常混乱不清,湘军也不例外。

起初,曾国潘对各部队如何使用军饷非常关注,并试图通过查账来防止军饷滥用。

因此,在湘军成立之初,曾国潘亲自检查了各部队的军饷使用情况。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检查毫无成效,即使他竭尽全力,也难以发现问题。

因为各部队的将领总有办法逃避审查,除非建立一个专门的审查团队。

然而,如果将领们在前线作战的同时还要接受审查,他们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带着不满情绪的将领很难取得胜利。

清代账本

如何让将领们既能安心指挥,又能防止军饷滥用?

曾国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军饷包干制。

他将军饷一次性分配给高级将领,不再过问军饷的具体使用情况。曾国潘根据部队的人数,设定了一个军饷包干标准。

只要在这一标准内,各级将领可以自由支配军饷,但必须确保完成曾国潘下达的任务。

这样,曾国潘避免了无效的账目审查,而是给予将领们充分的信任,激发了他们的指挥热情,从而保障了战斗力。

对湘军将领的信任

曾国潘的处世哲学强调以诚待人,对待部下将领也是如此。他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反对那种既想用人又处处设防的做法。

尽管咸丰皇帝对曾国潘的态度如此,但曾国潘对湘军将领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不仅信任他们,还赋予他们足够的权力,尤其是在军饷方面。

这一点在军饷包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曾国潘规定:统领1000人部队的将领,每月军饷包干可达5800两;统领10000人部队的将领,每月军饷包干可达58000两。

只要在这个标准内,军饷的使用权完全由各部将领掌握,曾国潘不会干预。此外,曾国潘甚至将指挥权完全交给将领,不进行远程指挥。

从现存史料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段描述,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营的指挥权完全由营官掌握,上级将领不得干预。一支队伍的指挥权完全由将领掌握,曾国潘不会干预,更不会远程指挥。

至于将领们在招兵买马、储备物资、任免军官、防守进攻等方面的需求,曾国潘总是有求必应,不会干预。

先进的管理模式——层级制管理

湘军之所以成为强大的军队,最关键的就是曾国潘这种完全放权的管理方式。

从现代视角看,这显然是现代公司典型的层级制管理模式,在当时的咸丰时期非常先进。

湘军的层级制管理

在湘军内部,营官和各级将领职责分明,逐级负责,不允许越级报告或指挥。各级只对自己的管理层次负责。

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仅限于点名、调遣、作战表现等方面,其他方面,尤其是人事权,上级不得干预。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湘军最重要的目标是在面对敌人时能够勇敢迎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战胜太平军。

战场上的湘军

如果上级将领干预过多,各层级的统领会失去方向,威信丧失,失去绝对指挥权。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更谈不上上阵杀敌。

曾国潘非常清楚,各级统领能否有效管理自己的队伍,关键在于他们必须拥有职责范围内的全部权限。

而咸丰皇帝显然没有理解这一点,他与曾国潘相反,一直采用扁平化管理,喜欢直接干预,因为他对谁都不信任。

结果就是越指挥越混乱,湘军的许多失败都是咸丰皇帝干预的结果。

例如,李续宾部在三河镇的惨败,就是因为咸丰皇帝坚持要湘军快速进攻,导致李续宾部过于急躁,最终被太平军围歼,湘军第一名将李续宾和曾国潘的弟弟曾国华都战死,湘军元气大伤。

可以说,咸丰皇帝每次指挥,湘军就失败一次,如果任由咸丰皇帝继续瞎指挥,曾国潘的湘军很快就会被耗尽。

湘军之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伟业,湘系成为晚清最重要的势力之一,绝非偶然。从曾国潘创建湘军之初,就已证明湘军是一支有灵魂的队伍。

尽管湘军最初只是由一群体制外的临时工组成,但由于曾国潘极其先进的管理模式,湘军成为了清朝几乎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