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904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什么是称职的臣子,就是能够尽职尽责,有能力的人;所谓奸臣,就是在朝堂上玩弄权势,残害忠臣,对皇帝不忠的人。
唐玄宗时代的李林甫,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奸臣的形象,口蜜腹剑就是从李林甫那里学来的,意思是,一个嘴上甜言蜜语,实则心机深沉!
可是,真正的李林甫,又是怎么从一个好官,变成一个恶人呢?为什么李林甫的形象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1,李林甫在危急关头展现了他的能力
宰相,就是一种代名词,也就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大官,这种人当然不会一味的讨好皇帝,也会在皇帝犯错的时候,向皇帝发出警告,比如唐太宗的宰相魏征,就是一位著名的劝谏之王!
那么,李林甫身为宰相,岂不是只会拍马屁?其实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当年有一位名叫王如泚的老丈人,由于会些手艺,所以被唐玄宗召进宫,时常在唐玄宗面前卖弄风骚。
王如泚的老丈人,在唐玄宗面前请求唐玄宗赐予他的女婿秀才,唐玄宗龙颜大悦,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不过,这件事交给了礼部,还是要经过宰相大人的同意,所以李林甫向礼部侍郎打听了一下,王如泚到底有多强?
有没有及格?礼部侍郎也知道这件事情是皇上派来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骗过宰相,只能模棱两可地回答。李林甫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他对朝堂上的事情了如指掌,一眼就看出了王如泚的水平。
于是他马上上书唐玄宗,李林甫强调,国家在挑选人才时,一定要讲究一个标准,若是让王如泚走后门,那就等于是踩了自己的规矩,后果不堪设想!唐玄宗不愧是一代明君,自然明白这种做法的后果。
所以,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打破了王如魇地和第梦!从这一点来看,李林甫不但敢提醒皇上,还能从全局出发,让皇上知难而退,这才是真正的好臣子!
2,开元时代的重要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鼎盛时期的鼎盛时期,这是众所周知的开元盛世。然而,这一盛世却是经过了历代朝臣的共同努力。
公元735年,李林甫在唐玄宗的左膀右臂,被提升为宰相,而此时,李隆基将李林甫的重要任务交给李隆基,就是看中了李林甫的才能。
那个时候,唐朝已经是鼎盛时期,但也有很多问题,李隆基想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他,让他能够安居乐业。那么唐代的问题是什么?
一国之君之间的微妙关系。自从唐太宗和李世民造反后,两位皇子之间并没有什么信任,李隆基也不可能像武则天那样对自己的儿子施压,只能在两位皇子之间寻找一个缓冲的空间,这样就算两人起了矛盾,也有了转圜的余地,李林甫作为李氏皇室的嫡系,最适合做这件事。
外交上的问题很大。自公元727年起,唐朝与周围的各少数民族政治势力发生了冲突,此后不断恶化,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威胁到大唐,李林甫上台后,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这才扭转了局势。
李林甫继位后,对李隆基的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陷害李亨。
事实上,早在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初皇子李瑛就因为李林甫的推波助澜而被贬为庶人,这件事后来被后人说成是李林甫和武惠妃联手策划的,不过小编觉得武惠妃和别人勾结才是最接近真相的。
李林甫与武惠妃素来交好,李隆基问起太子的时候,他也帮了大忙,李林甫说:“这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说了算”,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都成了平民!
公元746年,李林甫设计陷害李亨,而这一次,李林甫就是幕后黑手,原因很简单,李林甫和李亨不是一条船上的人,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这一年,李亨的直系韦坚和皇甫惟明,都给了李林甫一个栽赃嫁祸的机会,据史料记载,746年的元宵节,李亨与韦坚秘密见面,商议的细节并不清楚,当天晚上,李亨以六部尚书的身份,与皇甫惟明密谈。
李林甫将这两件事情禀告了唐玄宗,而且还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毕竟太子殿下和大臣们私下见面,难免会引起唐玄宗的怀疑,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韦坚、皇甫惟明都被革职了,而李亨却毫发无伤!
这一次,他虽然失败了,但是栽赃嫁祸,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被人说成是奸臣也不为过!
2,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嫁祸给李亨的,李林甫见自己的阴谋没有达到目的,就知道李隆基对废掉太子一事十分的忌惮,所以李林甫决定将矛头对准李亨麾下的所有人。
首先,李林甫杀了韦坚,韦坚的死因是他的弟弟韦兰、韦芝,看到自己的弟弟被贬,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跑到皇上那里去告状,可是这两个人的政治手腕实在太差,居然在奏折里提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一怒之下,将韦家三兄弟再次降职,太子李亨更是被逼退了韦氏,韦家一败涂地!
其次,李林甫将矛头指向了另一名宰相李适之,李适之原本打算辞去宰相的位置,专心做太子的少保,谁知道李林甫却诬陷韦坚勾结朝中,李适之也是其中一员,唐玄宗一怒之下,将李适之贬为庶人。
第三,韦坚的两个哥哥,就是太子的丈人杜有邻的女婿柳绩,历史上说,杜有邻勾结太子,诬陷皇上,诬陷皇上。李林甫的心腹已经查到了这一点,李林甫和柳绩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于是,李林甫趁机将裴敦复,李邕,王曾等一大群朝廷重臣,一网打尽。然而事实证明,李亨是清白的,李亨并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但是到了747年,李林甫又一次上书,要求皇上处死韦坚和皇甫惟明。
之后,他还诬陷了唐玄宗的养子王忠嗣,要不然安禄山也不可能造反,王忠嗣屡次警告唐玄宗和安禄山,让他对李亨忠心耿耿,结果却被李林甫算计而死!
公元753年,李林甫去世,唐玄宗册封李林甫为扬州总督,所以李隆基对李林甫的功劳很是欣赏,正是李林甫的支持,李隆基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那么,李林甫又是怎么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叛徒?
杨国忠的不实指控。杨国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杨国忠陷害李林甫,是有很多原因的,杨贵妃得宠后,杨国忠利用自己的权势登上了皇位,但李林甫却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无能而贪婪的人。
杨国忠因为杨贵妃的关系,认为朝堂上的官员都要与他搞好关系,所以对李林甫一直怀恨在心,再加上这次升迁的机会,李林甫把王鉷推到了第一位,杨国忠就把主意打到了李林甫身上。
杨国忠为了杨慎矜的巫蛊之事,诬陷王鉷为幕后黑手,导致王鉷谋反,李林甫一死,杨国忠便将李林甫也拖入了谋反之列,从此李林甫就成了一个叛徒。
安史之乱,由此而起。首先,由于李林甫“以夷制夷”的策略,开元后期至天宝时期,大唐重用了许多番将,在边疆发展成藩镇,李林甫在世的时候,就有了镇压安禄山的实力,再加上安禄山对李林甫十分忌惮,对他也十分尊敬,但李林甫一死,安禄山立刻与杨国忠联手,污蔑李林甫!
其次,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李隆基就说李林甫害了自己,害了大唐,李隆基想要找一个替罪羊,想要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李林甫身上。而且,唐肃宗和李亨对李林甫也是恨之入骨,所以才会借着这个机会,将李林甫列入奸臣之列。
总之,李林甫这个宰相,在李隆基的帮助下,将大唐打理的井井有条,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还刻意的压制和约束了安禄山,不过李林甫毕竟不是朝堂上的官员,他的权柄是唐玄宗赐予的,所以安禄山想要蛊惑唐玄宗,让李林甫不能真正的消灭安禄山,所以才会有了这场叛乱!
李林甫陷害太子,打压文武百官,这其中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原因,李林甫是罪魁祸首,但也证明了李林甫的人品有问题,所以才会被人痛恨,背负着千古罪人的骂名。
挟寇自重,堪比给大明挖坑的李成梁。
李林甫不死安史爆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