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小伙伴有没有注意过自己所在城市的交通情况,是否随着居民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提升而日益拥堵呢?必须承认,如今的城市交通确实早已较为紧张,上下班高峰期尤为严重。然而,这样的情形是否一直在恶化呢?显然不是,根据高德地图最近发布的2017-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均在慢慢改善中,而海信的智慧交通技术在较多城市成效显著。
《报告》中的具体数据显示,海信的技术方案帮助19座城市登上“缓堵”榜单,并且连续5年占据城市缓解拥堵TOP10榜单的半数。《报告》同时也指出,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仅8座城市的拥堵状况同比下降,这其中就有5座城市采用了海信参与的缓堵项目。
智慧交通的“前世历程”
事实上,智慧交通并不是直接面向大众的消费产品,因此诸如拉新拓客的资本运作模式完全无效。换言之,智慧交通的成长都是科研人员通过每一小步的进步得来,并且每一环节都极为复杂。比如上文提到的海信,其在智慧交通领域已有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而后续的阿里系、移动系和百度系则是通过庞大的资本力量进入,现今也有极强的技术实力。
必须指出的是,在二三十年前,通信技术并不如现在先进,像海信这样的前驱企业进入智慧交通领域时,也仅仅只是从信号机开始,通过每一点的技术进步积累经验。海信智慧交通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信号控制系统和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这是海信在进入行业初期的两大重点,同时这两条产线也对国内智能交通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真正让海信(甚至是中国)智能交通斩获国内市场的事件是2005年的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招标,通过多轮测试,海信大幅领先国外巨头公司20多分,打败西门子、泰克等大企业,自此海信开始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可,此后引领行业发展。
智慧交通的当下和未来
国内的智慧交通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7年:智能交通建设期;第二阶段,2008至2011年:智慧交通概念的提出;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智慧交通开启建设序幕。
毫无疑问,国内的智慧交通已经遍布各大城市,并且市值也是逐年上升,以下图表反映了智慧交通在近几年的增速状态,很显然这是一片发展潜力巨大的蓝海。有预测机构表示,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948亿元,自2020年以后的年均增速达14.39%之多。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已将智慧交通等内容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等高精尖的技术都会进入这一领域,在如此庞大的市场潜力之下,国内的智慧交通也注定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意味着这一领域的竞争会异常激烈。
国内智慧交通的业绩
正如文初所述,国内的城市拥堵状况其实已经在慢慢改善中,因此说明国内的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卓有成效。以海信为例,自1998年进入智能交通领域以来,历经20多年的发展,海信的技术已经服务超169个城市,在北京两次奥运会赛事、西安全运会,武汉军运会和青岛上合峰会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在2021年海信还联合山东高速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这是海信首次在海外承建智能交通集成项目。毋庸置疑,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中国高铁式的成功会越来越多。
小结:智慧交通必不可缺
智慧交通在当今的城市中显然必不可缺,城市的繁华需要顺畅的交通,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技术,而是需要深耕行业,且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治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国内的技术已越来越成熟,期待更多的改善和优化,让城市交通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