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观点认为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薛宝钗竟嫁给贾雨村。这个观点有点啼笑皆非。别说贾雨村的结局好不了,就算他没事也肯定不敢娶薛宝钗。
贾宝玉和甄士隐一样离家出家而去,在当时属于“失踪人口”。薛宝钗既不是寡妇也不是下堂妻,而是丈夫失踪的“生妻”。古人有老话“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就是说薛宝钗这种情况没人敢娶。
普通人娶了生妻,一旦人家丈夫回来,就可能人财两失。官员娶他人生妻,相当于娶“重婚”女子,势必要被弹劾失礼、失德、无行,官都做不了。
关于“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可参考“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贾雨村牺牲恩人之女甄英莲,以及“石呆子失扇子案”,贾雨村谋害石呆子夺去他的宝贝扇子:湘妃、棕竹、麋鹿和玉竹等线索作为论证。
石呆子肯定是贾宝玉的影。他失去的扇子,湘妃影射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影射蕉下客贾探春。揭开贾雨村日后暗算贾宝玉,导致贾宝玉与林黛玉、贾探春“失散”,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潇湘妃子”的后文。是为“玉在椟中求善价”。
正因贾雨村出手,贾宝玉和林黛玉姻缘断绝,薛宝钗才等来嫁给贾宝玉的机会,是为“钗于奁内待时飞”。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对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也作出明确补充。
那么,贾雨村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如果不看续书结局,只从80回前的伏笔来看,贾雨村应该充分印证了“善恶到头终有报”,有“兴”必有“亡”的下场。
贾雨村一出场时极落魄,寄身在葫芦庙中“过午难食”。是甄士隐资助才让他否极泰来,科举高中进士做官又攀附上贾府,最终官至大司马参赞朝政协理军机,从一品的兵部尚书算是位极人臣。
贾雨村由亡到兴的逆袭,也注定要盛极而衰。甄士隐、林如海以及贾府都是类似经历。曹雪芹以他一人讲述由亡到兴再亡的全过程,作为《红楼梦》的缩影。
纵观贾雨村一生,年轻时恃才傲物,步入官场汲汲营营,为名利丧失底线,从葫芦案开始出卖灵魂彻底堕落。等待他的势必是智通寺门前对联所警示: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其实,早在第一回甄士隐解读《好了歌》,就有“因嫌乌纱小,致使枷锁扛”之说。脂砚斋对此批语:贾赦、贾雨村一干人。预示未来贾府抄家时,贾赦、贾雨村都将落得重罪。
而关于贾赦结局,第七十五回中秋夜提到贾敬时也有伏笔。脂砚斋批语:“不是算贾敬,却是算赦死期也。”既然贾赦结局是死,与他同样“枷锁扛”的贾雨村恐怕也好不了。
第七十二回,江南甄家抄家消息传来时,贾雨村被降职的消息也随之而至。显然与甄家抄家脱不了干系。且他的降职也是贾府日后抄家的预演。
从贾琏深厌贾雨村看,这次贾府大体要“弃卒保车”。贾雨村为自救势必要用尽一切手段。既然贾府抛弃他,以他豺狼心性就要反水出卖贾家,便有了“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伏笔。
石呆子被谋害抢夺扇子的故事,原型当典出明末剧作家李玉所作的《一捧雪》。讲述莫怀古提携汤勤却被恩将仇报,伙同严世蕃谋夺传家宝“一捧雪”玉杯,导致其家破人亡。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的四出戏,第一出《豪宴》就出自《一捧雪》,脂砚斋有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印证石呆子失扇子故事的重要性。而贾雨村的原型人物分明就是那个小人汤勤。
《一捧雪》中汤勤迫使雪艳同意与他成亲,却在新婚之夜遭雪艳刺杀而亡,也预示贾雨村结局极有可能死于非命。
还有一个重要伏笔,就是《红楼梦》中大爷几乎团灭。贾赦、薛蟠都难逃此劫,作为兴隆街的大爷,贾雨村只怕也活不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恰恰是石呆子事件以及后面宝玉不耐烦雨村每次来必要见他,这两次小事都和薛宝钗息息相关,反而映射了宝钗日后嫁于雨村的可能。宝钗自诉的先天自带的一股热毒,恰是其对权势孜孜不倦的毕生追求,冷香丸只能压制不能根除,也对应她不甘一时藏拙终将借风上青云的志向,而雨村接受甄士隐银钱资助却忘恩负义漠视香菱悲命运,业正好对应其被贾家牵连想要东山再起时候与有钱的薛家再度结合的未来。薛家有财,雨村有才,加上薛宝钗与雨村二人如出一辙的热毒(追名逐利),如何就不能一拍即合。钗待时飞恰逢其时得短暂和谐为什么就因为雨村最倒霉后就让忠心热毒的宝钗避坑,搞不好这还是薛宝钗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