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许久,赛力斯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实在让人感到诧异,一向表现出彩的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居然呈现出同比、环比双双下滑的态势。而且,2025年1月份,其销量同比降幅、环比降幅,均超过了50%。
问界今年1月份销量下滑了50%,而M9(12483台)近乎占据总销量的六成,间接说明其他车型的不给力。
先把整个鸿蒙智行的大盘捋一捋。

整个一月销量数据显示问界M9依然是鸿蒙智行的带头大哥。
智界R7销量超过问界M7。理论上鸿蒙智行20-30万区间市场容量应该是M9销量2-3倍,市场空间依然充分。
考虑到智界R7目前交付的仍然是以纯电为主,增程潜力仍完全释放,智界R7中短期的销量表现应该还会持续压过问界M7。
享界S9销量643台,作为一台40左右的商务行政纯电轿车,其实这个销量还凑合。

问界M5和智界S7的销量虽未公布,但简单计算以后两者之和大约在2000台左右。这个成绩基本上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把问界系旗下产品单拧出来看,下滑量的关键在于问界M7,这款扛打的产品慢慢失去吸引力,如果说1月是受到过年影响,可以看一下去年6月到12月的销量趋势,问界确实是在一路下滑。

没有华为的独宠,再加上智界在去年下半程11月、12月销量上的发力,尤其是智界R7的上市,分流了问界不少的量。
赛力斯、奇瑞、北汽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华为鸿蒙智行之间的内部竞争。

华为已经推出了四个智选车品牌,赛力斯能够独家享受的华为红利正在逐渐消退。大家都是靠华为的背书,而不是车厂本身。
这个时候,最强竞争点是有同质化的趋势。
目前问界都是SUV款的车,智界是有SUV有轿车,享界跟尊界都是比较贵的行政类轿车,车型丰富必然引发内部打架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依靠华为,把盘子做大,提升整个鸿蒙智行的量,再分蛋糕;要么就是形成各自的特色,保持产品差异化,在华为之外,有自己的护城河,避免鸿蒙智行未来的内部争夺让自己处于劣势。

外部竞品的涌现也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
如腾势N9、方程豹豹8等,均主打大空间和智能化,直接冲击问界M7的细分市场。此外,理想汽车通过“移动家庭”定位精准抓住家庭用户需求,进一步挤压问界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地方是:用户消费回归理性,从技术崇拜到实用主义,性价比敏感度提升。

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依赖度低于预期,更多人倾向于实际驾驶操控,尤其是复杂路况下更信任人工操作,削弱了问界智驾系统的吸引力。
在竞品价格下探的背景下,问界M7的定价(25-35万)被认为偏高,且未在配置和体验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导致用户转向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