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人篱下到巅峰对决:刘备凭啥打赢汉中之战

微微写诺诺 2025-02-19 15:38:23

在三国那风起云涌的历史进程中,汉中之战毫无疑问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关键战役,此役成为刘备人生的重要转折,助其顺利抵达事业的高峰。而这所有的一切,得先从汉中这块地方谈起。

那时候,汉中被张鲁掌控着。张鲁是五斗米教祖师张天师的孙子,也就是第三代天师,他在汉中施行一种特别的宗教政治办法。他自己当教主,手下有祭酒和鬼卒,不再采用以往那种传统的官吏安排,而是让祭酒来打理地方上的政务。

汉中的法律依据道教教规制定,主张犯错的人要自我检讨错误。对违法的人,会给予三次宽容,到第四次才进行处罚。而且,张鲁遵循“天地两极,万物生长”的观念,在汉中地区禁止宰杀牲畜,也不准民众大量饮酒。通过这样的治理方式,张鲁让汉中在乱世中变得格外安宁祥和。

不过呢,这平静的局面没维持多长时间。曹操一来,汉中就不平静了。虽说汉中的百姓全力抵抗,可曹操使出了个怪招,用几千头野麋鹿去冲击张鲁的军营,张鲁的军队根本招架不住,结果汉中就向曹操投降了。

再来瞧瞧刘备这边,赤壁之战获得大胜,这毫无疑问是他命运的关键转折点。此战后,刘备不但占领了荆州的不少地方,而且还顺利地把益州拿下,完成了从依附他人到称霸一方的精彩转变。一般来说,人在突然富有后很容易变得骄傲自大,可刘备并非如此。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诸葛亮的用心辅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专心搞发展,组织开展生产活动,安抚民众。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的势力和曹操之间有过冲突。曹操占据汉中后,派张郃去侵扰刘备。刘备哪会服软,就让张飞去迎战。张飞特别勇猛,把张郃打得狼狈不堪,张郃最后连自己的好马都不要了,攀着山岩逃跑了。

在公元 217 年,经过好些年的暗暗积累发展,刘备总算变得强大起来,有了足够的实力。他让诸葛亮留在益州,承担供应粮草和军需物资的任务,而他自己则亲自带领除了关羽之外的其他所有能干的将领,向北出征。

刘备的战略安排甚是巧妙,他让张飞、赵云等将领出击,打算截断岐山和陈仓这两条路线。曹操调遣曹休、曹洪前往抵挡。双方的军力不相上下,相互交锋,短时间内难分胜负,战争呈现出僵持不下的局面。

随后,刘备带领军队攻打阳平关。阳平关那可是有着“汉中第一雄关”的名号,在这儿防守的是曹营里以顽强出名的夏侯渊。夏侯渊不光牢牢地守着关隘,还让张郃在广石屯兵,打算从刘备的身后搞偷袭。

刘备既要使劲攻打阳平关,又得随时防备张郃来偷袭,前后都有麻烦,情况很不好。阳平关老是打不下来,刘备当机立断改变策略,调了十支队伍去围攻张郃。

当下曹操被诸多难题困扰着,许昌、陆浑、宛城这些地方接连出现叛乱,而且在这些叛乱的背后似乎能看到刘备那一方的迹象。曹操没办法,只得把军队屯扎在长安,哪边的战事紧急,就赶去哪边增援,就跟到处灭火的消防员似的。

刘备和夏侯渊长时间对峙着,慢慢就变得艰难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刘备下了个很大胆还很冒险的决心——登上定军山。从军事方面讲,攻打汉中本来就因为山路不好走,后勤供应有很多难题,而登上定军山更是把后勤的困难程度猛增,差不多到了极其艰难的程度。

不过刘备有着诸葛亮这么个靠谱的后勤保障人员。诸葛亮对刘备的战略想法心知肚明,且坚决表态:全力给予支持,后方不会有问题。

刘备登上定军山后,形势立马就变了。这地方进攻也行,退守也没问题,刘备就这样把战场的主导权握在了手里。夏侯渊一看这情况,只得在山下搭建防御设施,进行坚守抵御。

然而,没料到出了意外,刘备派人把夏侯渊的工事给烧了。夏侯渊亲自带着 400 人去灭火,结果让刘备逮到了时机。刘备一下令,夏侯渊当场就丢了性命。曹操得知这个事儿后,特别吃惊。同一时间,关羽在荆州也没闲着,鼓动了好多地方叛乱,把曹操的兵力和精力都给分散了。

曹操清楚汉中的情况十分紧急,赶忙奔向汉中。然而这时刘备已经占住了好地方,双方又一次进入了长时间的僵持状态。好几个月过去后,曹操在这场消耗战里越来越觉得难以支撑,最后没办法只得下令撤回军队,很不甘心地把汉中给放弃了。

汉中之战的获胜,使刘备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往昔诸葛亮为其勾勒的壮阔图景,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总算变成了现实。

这场战役充分体现出刘备的军事才干与领导智谋,也突出了诸葛亮出色的后勤支撑能力和战略洞察力。与此同时,曹操也意识到刘备势力的兴起已然无法遏制,三国相互对峙的局面因而变得更为坚实。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