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年底,固镇县委党史办公室人员,在采集地方革命史料之时,找到了一位抗战时曾在浍北区(现蚌埠市固镇县湖沟镇、任桥镇)担任区委书记的老干部。
这位老干部名叫孟戈非,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职。
“1943年3月,淮北地区反扫荡结束以后,我曾被下放到浍北区任过三个多月的区委书记。现如今已经相隔了四十年,当年的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但1943年六月底发生的李少亭事件,我却始终记得非常清楚。”孟戈非在与党史办公室人员交谈、回忆之时,提起了一件令自己至今难以忘却的往事。
浍北区当时是泗五灵凤县最西边的一个游击区,斗争环境十分恶劣,区西边是固镇的日伪据点,区东边紧挨着顽军的势力活动范围,游击区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敌我人员暗战交织,斗争活动错综复杂。
当时,敌强我弱,为了抗战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包括一些进步的地主、甚至是幡然醒悟的土匪、青帮人员。
当时,浍北区李圩子村有个大地主,名叫李少亭,这个人曾是三番(民国时,青帮的另称)头子,还当过土匪,手下的人有十来条枪,在当地颇有威势。
为了团结李少亭一起抗日,当时县里给李少亭委任了个县大队长的职务,原本抗日民主政府想要将李少亭拉上抗日的大船,谁知这个家伙借着县里给的职务,更加作威作福起来。
本来,浍北区的老百姓们就既怕他,又恨他,因此缘故,地方上的群众们,有许多人都不敢站出来提减租减息的要求。
如今,李少亭当上了县大队长,得意忘形的他,便经常在本地招摇撞骗,威吓百姓,老百姓们无不哀叹,怎么就让这种人当了官?!
时任浍北区区委书记的孟戈非得知了此事,在暗中调查了一番之后,孟戈非便准备向组织进行反映,建议撤销李少亭的县大队长之职。
然而, 还没等孟戈非向上反映情况,他便突然收到了一个令人感到震惊的消息——李圩乡乡长王平突然失踪了。
李圩乡乡长王平,二十出头,是学生出身,平日里对抗战活动,十分积极。
王平的失踪,让孟戈非感到吃惊的同时,也让他的心中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王平所在的李圩乡,恰好便是李少亭所在的那个地方。
王平的突然失踪,会不会跟李少亭有关系?
为了查清这件事情,孟戈非随即派出一位精干的侦察人员,悄悄前去李圩乡进行秘密调查,经过一番调查,此人回来向孟戈非汇报:
“这件事儿,村里面的人也都传遍了,具体王平到底去哪儿了,谁都不知道。但据村儿里面的人推测,王平跟李少亭向来不对付,而李少亭又是一个阴狠毒辣的人,这个王平,十有八九是被李少亭给暗杀了。”
当时,孟戈非比较年轻,性情冲动,一听说李少亭竟然干出这么个伤天害理的勾当,当即勃然大怒。
王平是区里面准备重点培养的基层青年干部,就这样被李少亭给戕害了,这让孟戈非愤怒之余,当即决定,立即将坏人逮捕,为王平报仇。
当天下午,孟戈非直接绕过区队(因为区队中有李少亭的徒弟,孟戈非害怕这些人靠不住),直接擅自做主,带了一个主力连,突入李圩子。
李少亭看着怒气汹汹的孟戈非带着这么多人闯入李圩子,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儿,就见孟戈非指挥着士兵们将圩子内的自己手下部众,全部解除了武装。
“孟书记,你这是?!”事发突然,措手不及的李少亭有些发懵。
“我问你,王平在哪儿?”孟戈非走到李少亭的面前。
“王平?”李少亭愣了下,当即反问道,“这几天不是听说找不到了吗?我哪知道他在哪儿?”
“他在哪儿?你不知道!”孟戈非一心认为,王平就是被李少亭杀了,眼见对方还在自己面前装糊涂,当即变了脸,直接让人下了李少亭的配枪,将之捆绑起来带走。
随后,李少亭被押送到了县里面,孟戈非向组织上汇报了李少亭杀害王平的情况,县里面非常重视,随即派专人审问李少亭,但审来审去,这个李少亭就是始终不承认自己杀害王平的罪行。
当时,李少亭“死扛”不认罪,同时王平的尸身始终没有找到,孟戈非这边也不能提供出来确凿的铁证,这令审讯一时间陷入了无法突破的困境当中。
事情在李少亭被羁押了十四天之后,最终出现了转机。
王平找到了,而且令孟戈非等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平并没有遭到李少亭的毒手,他还活着。
经过后来王平自己的陈述,原来,自打王平当了李圩乡乡长之后,便与圩子里的李少亭因为工作安排的问题,发生了数次矛盾,双方关系越来越僵,李少亭甚至多次公开扬言,要对付王平。
王平担心自己会遭到李少亭的暗算,便悄悄地躲了起来,想要避祸,但他这么一走,却让李圩子的村民们误以为他已遭了李少亭的暗算。
因此,也让孟戈非等人最终误判,搞了个“大乌龙”。
王平既然没有出事,那么李少亭这边自然就立马被释放了出来。被放出来的李少亭自然不愿善罢甘休,他向边区参议会控告孟戈非对自己的诬告,是对他个人的陷害。
按照当时的六法全书(抗战时,边区政府实行的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六部法律文件总称,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擅自诬告是要反坐的。
当时孟戈非同时兼着边区参议员(青年代表),又是党议员,参议会中的右派便抓住这一事件大做文章,准备召开大会进行公开讨论此事。
后经区党委做工作和边区进步民主人士的周旋,此事最终没有闹大。
最终,领导机关作出决定,将孟戈非调走,机关这边向李少亭赔礼道歉,此事最终平息。
几年后,当孟戈非再次听到李少亭的消息之时,却是李少亭屈膝投降日寇,当了汉奸,最终被我方逮捕镇压。
孟戈非老同志在回忆这段过往之时,依然唏嘘感慨不已,但话语言谈之间表现出了党员光明磊落的一面:
“今天看来,不论李少亭后来是否反革命,实事求是的讲,当时说他暗害我们的乡干部而把他逮捕,我这边根据确实是不足的,是违反了统一战线政策的。当时地、县委的处理是对的,说明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真正得到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得到维护,我也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教育。”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688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固镇文史资料》,孟戈非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