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脱壳监测法,广东高位池记录,钙质补充时机,夜间巡查加强
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地区,水域资源丰富,地形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这里有着众多养殖场。其中对虾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对虾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水产品,它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养殖效益也比较可观。
咱先说说这广东高位池养殖对虾的一些情况。一位在广东养了3年对虾的李老板就分享过他的经历。高位池养殖对虾有不少优势,比如养殖密度可以相对高一些,管理起来在水质调控等方面也比较方便。但这里面也有不少痛点。比如说,对虾在养殖过程中脱壳是个关键的环节。对虾的生长就需要不断地脱壳,一般几个月大的对虾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脱壳一次,3个月左右的虾可能脱壳会更频繁些。如果脱壳不顺利,那虾的生长就会受影响,甚至会死亡。
说到这脱壳监测法啊,李老板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他每天都会观察对虾的活动状态。像正常状态下,对虾的外壳看起来光滑有光泽,游动比较活泼。接近脱壳的时候,虾的身体会变得有些透明,而且在池边游动的频率会增加,还会在水体的中上层聚集。这就说明它可能不久就要脱壳了。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虾的触须和眼柄会变得柔软,这在对虾即将脱壳的时候也是比较明显的变化。通过这样细致的监测,就能大概知道对虾脱壳的时间。
而在广东的高位池中,钙质的补充时机也很关键。钙对对虾的脱壳和骨骼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脱壳前期,就得开始补充钙质了。像在每年的4 - 6月和9 - 11月这几个月,是广东对虾养殖比较集中的脱壳期。这个时候,李老板会提前3 - 5天往池子里洒一些钙制剂。他比较过不同钙制剂的效果,那种专门针对水产养殖的葡萄糖酸钙就不错,溶解性好,虾吸收也比较快。而不是一直等到虾已经脱壳了才补充钙,那时候就有点晚了。
另外,夜间巡查也是高位池养殖对虾很重要的工作。很多养殖户都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夜间对虾的活动量也很大,而且这个时候一些问题也会显现出来。我有一个北方的朋友老张,他听说南方养虾挺赚钱的,就想在北方的干冷环境下试试在温室里养虾。他刚开始就只注重白天的管理,结果发现虾的生长速度比南方同期的要慢,还老是生病。后来他听南方养殖户的建议,也开始重视夜间巡查。他在晚上10点到半夜,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到养殖场看看。他发现夜间对虾的新陈代谢虽然相对白天会慢一点,但依然在进行着很多活动。在广东的气候比较湿热,夜间湿度大,如果有残饵或者有害物质在池子里,容易滋生细菌。老张就在夜间巡查发现一次,角落里有一些腐败的残饵,及时清理后才避免了水质恶化。
在广东高位池养殖对虾时,还有一些养殖户忽略了水草的作用。虽然水草和养虾看似没直接关系,但其实不然。我给朋友们介绍几种在水产养殖池周边比较适合种植的绿植。有种叫狐尾藻的,它在南方的水域里生长得特别好,对净化水质有一定的作用。不像有些绿植需要很强的光照才能生长,狐尾藻在水比较浑浊、光照不是很强的高位池周边也能存活。还有金鱼藻,它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吸收池底的一些营养物质,和狐尾藻一对比,狐尾藻主要是净化水体中的悬浮物,金鱼藻更侧重于吸收池底的营养。再比如说菖蒲,它的茎很直立,在广东的高位池边种植,一方面可以遮挡部分过强的光线,避免水温过高对虾造成应激,还有像苦草,它的叶子比较狭长,和菖蒲相比,它对水质中的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很强。
李老板在养殖过程中也遇到过因为水质问题导致对虾生病的。他当时的高位池周边没有合理种植水草,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水温上升得特别快,虾的活动频繁,水质就容易恶化。虾开始出现黑鳃等问题,他急忙找兽医来看。兽医检查后就建议他在高位池周边种植一些狐尾藻和菖蒲来调节水质温度和净化水质。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投喂量也有讲究。这和南北方环境的差异也有关系。南方高温高湿,虾的新陈代谢快,饲料消化吸收也快一些。在夏季,广东的养殖户可能每天要投喂3 - 5次,而且要根据虾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粒径大小。北方的一些养殖户在冬季,由于温度低,虾生长缓慢,饲料投喂量就要减少,可能一周也就投喂个2 - 3次。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疾病防治。在广东这样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菌滋生比较快。有一年南方的水温突然上升到30度以上持续了一周,对虾养殖户就发现对虾出现了一种细菌感染疾病。这时候有经验的养殖户就会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就像前面说的夜间巡查,发现异常及时隔离病虾,同时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北方的一些养殖户在温室养殖时,虽然温度相对稳定,但也容易出现一些真菌感染的问题。我朋友老张有一次就是发现虾有白点病的症状,他也是赶紧查阅资料,请教专家,采取了隔离和用药的措施。
在南方的广东,对虾养殖的池塘水位的控制也很重要。像在雨季的时候,大量的雨水会冲进高位池。李老板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他没有及时调整水位,结果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在短时间内水位的大幅波动,会改变虾的生长环境,虾会感到应激。后来他就总结经验,在雨季来临之前,就提前准备好排水设备,当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排水,并且补充一些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来稳定水质。
养殖过程中的水质酸碱度也得关注。广东的高位池水质如果酸碱度不合适,会影响对虾的生理机能。一般来说,对虾适宜生长的酸碱度在7.8 - 8.6之间。如果酸碱度偏离这个范围,就需要进行调整。李老板会定期用酸碱度检测试剂来检测。他发现有一次由于连续晴天,水体中的藻类繁殖过快,导致酸碱度上升接近9,他就投放了一些降碱的药物,才避免了虾受到影响。
再看饲料的选择。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虾饲料。有朋友问过我,是不是贵的饲料就一定好呢?其实不是。我在广东了解到一位养殖户,他之前一直用比较昂贵的进口饲料,觉得肯定效果好。可是对比了本地的一些性价比高的饲料后,发现只要搭配得当,本地饲料也能让虾长得很好。进口饲料可能在某些营养成分上更精准,但本地饲料如果能合理搭配一些天然饵料,像丰年虫等,在对虾幼虾阶段,效果也非常不错。
对于虾苗的选择,也是养殖对虾的关键。广东有个养殖场主陈先生,他在虾苗选择上很谨慎。他从有口碑、有资质的虾苗场购买虾苗。他知道虾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养殖成活率。他会仔细查看虾苗的活力,活力好的虾苗游动迅速,肢体完整。而且还会了解虾苗的母本情况,如果母本健康、养殖环境优良,那么虾苗的品质也会相对较好。
咱们再说说不同虾种在广东高位池养殖的情况。有一种南美白对虾,在广东的养殖规模比较大。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在广东的环境下比较容易满足。还有斑节虾,斑节虾个头比较大,但是养殖难度也相对高一些。在广东的高位池养殖斑节虾的时候,就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比如饲料的营养搭配要更丰富,水质的管理要更严格。
在广东的养殖场中,养殖设备也很关键。像增氧设备,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或者虾脱壳期间,充足的氧气对虾的生长至关重要。有一个养殖户以前嫌增氧设备太贵,用的比较少,结果到了高温季节,虾经常因为缺氧浮头,损失了不少。后来他了解到,根据池塘的面积合理配置增氧设备,并且定期维护检查,能大大降低养殖风险。
在养殖对虾的过程中,环境因子的调控是一个综合的工作。广东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温暖。在夏季除了要注意防洪、控制水温、调节水质酸碱度外,还要防范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养殖池的破坏。冬季就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证虾能在相对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生长。
养殖户们的经验交流也很重要。在广东,经常会有一些养殖户的座谈会或者交流会。在这些活动中,养殖户们会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种交流能让大家快速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有一次交流会上,一位养殖户分享了他在预防对虾病毒性疾病方面的经验。他除了做好常规的消毒工作外,还在饲料里添加了一些具有增强虾免疫力的中药成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发现虾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了。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养殖户们也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虾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广东的一些大型养殖场已经开始尝试生态养殖模式,比如在池塘里种植一些水生绿植,既美化环境,又能净化水质,还能为虾提供一定的天然食物。这种生态养殖模式符合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你认为在虾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里,是水质的净化更重要,还是养殖环境的构建更重要呢?这是一种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