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为安慰儿子,临刑出联:莲子心中苦,下联一出听者无不落泪

惜寒评历史 2023-03-07 01:48:05

1661年立秋,南京三山街刑场,近百名身戴镣铐的书生蹒跚前行。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站满人。他们有的泣不成声,有的面色悲愤不敢言。

一时间整条街人声鼎沸,大有怨气冲天难以收场之势。狱卒们用刀背棍棒一阵乱扫,围观的人才稍稍散去。

这时,一个年近半百的书生对着人群中一名痛哭流涕的男子说道:“儿啊,今日为父身死,最后出个对子考考你。”

说罢,他吟出上联:“莲(怜)子心中苦。”

男子此时已哭得稀里哗啦,老书生叹了一口气说道:“别哭,下联为父已替你对出来了——梨(离)儿腹内酸。”

此联一出,听者无不潸然泪下。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书生立时身首异处,血溅当场。

老书生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人称文坛怪杰的批评大家金圣叹。

这位名字未被载入正史的才子因“哭庙”案断送了性命,而他的传奇人生也在他死后众说纷纭。

01天才少年

1608年,金圣叹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一个家境殷实的家族。家有良田、仆役、丫鬟,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金父自幼饱读诗书,颇具才情。他非常重视后代的培养,金圣叹3岁被父亲送去启蒙,《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启蒙书籍倒背如流,他的聪明才智和超强记忆力让金父感觉金家后继有人。

如果没有遭遇家难,金圣叹的人生十有八九会一帆风顺。

彼时,明朝末年贪官当道,买官卖官越演越烈。

为了更好地收刮民脂,地方官准备伙同金父一起压榨老百姓,身为乡绅之首的金父对此早就深恶痛绝,他断然拒绝同流合污。

地方官们眼看着财路被断,如意算盘落空,他们打定主意搞掉金家。

就这样,金圣叹8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祸让金家支离破碎。父母双亡,兄弟离散,家破四亡,小小年纪他便成了孤儿。

金圣叹只得投靠姑母过日子,家庭巨变带来的伤痛让他郁郁寡欢,精神一度失常,在姑母的悉心照护下,直到10岁,他慢慢从伤痛中走出来回归正轨。

姑母一直希望金圣叹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把他送到私塾读书。他凭借自小过目不忘的才能把四书五经这些常规书籍研读透彻,很得夫子喜爱。

可惜金圣叹总是三天两头生病,不得不经常请假在家休息。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一些非科举类书籍,诸如《妙华莲华经》、《史记》、《离骚》、《水浒传》等。

读《水浒传》时,金圣叹着迷了,他常常不分昼夜将书抱在怀中研读,以至于年仅12岁时,他花费近5个月时间,把《水浒传》点评了一番。

彼时,他的评点虽尚显稚嫩,但为金圣叹日后成为批评学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乃至成年后,他首创的小说“读法”为读《水浒》的人作整体导读,从此成为中国小说评点的一个固定模式。

此后不久,他又对《西厢记》入迷。曾为书中一句“他不偢人待怎生”感动到不言不语、不思茶饭的状态,整个人沉浸在这个状态里三四天无法自拔。

自此,金圣叹阅读闲书的兴趣彻底被激发,凡属主流的东西他都不在意,反而另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籍来读,慢慢地将小说、诗歌、戏曲融合,开创白话小说的先河。

随着对佛经和道教文化的深入研究,金圣叹衍生开发出扶乩降灵的技能,此技能一度让他声名远扬。

02不羁的灵魂

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值分崩离析前夕,他亲眼目睹宦官乱政,暴政让老百姓几无出路。

面对如此光景,金圣叹感到无力回天,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他用自己的方式调侃和反击当权者。

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封建社会,科举入仕是主流读书人的标配道路。金圣叹架不住家里人的唠叨,跟随主流走了几次过场。

他在文章中大肆调侃古代圣人,用八股文开玩笑,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让他一次次名落孙山。

也许他的目的只是为了了却家人的心愿,失去秀才资格他根本不在意,反而给自己刻了一枚六等秀才的印章到处戳。

金圣叹将别人心中的科举大事当作游戏玩弄于股掌,却把扶乩降灵玩出新意。

彼时,他经舅父钱谦益引荐为叶绍袁的女儿叶小鸾招魂。

恃才傲物的金书生变身泐大师,一番作法下来,成功将叶小鸾的魂魄招至现场。

只见他来去自如地在高僧大德与闺中少女之间来回切换,优美褥丽的诗词歌赋贯穿整个会话现场,分分钟让在场所有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此次降神活动的成功,让金圣叹和他的团队声名大噪,各大官宦名流世家争相将他们请回家开展此项活动。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与钱谦益联手推出以文会友的降神活动,名曰:仙坛唱和。这种形式独特的活动瞬间轰动整个文坛。

中国历代文人骚客非常多,会降神,能与“仙界”沟通的文人那是屈指可数。

金圣叹成功给自己安上 “神”的标签,泐大师的盛名一度在官宦世家乃至民间成为传奇。

03绝意科举、评书自娱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续多久。很快清军入关,初下江南,他们打算采用钱谦益的计谋,不动刀枪,不伤百姓,轻轻松松让大多数人成为顺民。

就在百姓们张灯结彩,出城迎接清军安抚使的时候,多尔衮传出军令,让汉人剃发,这个命令让沉浸在亡国情绪中的汉人们,从心理上抵触万分。

满汉矛盾由此激化,反对的呼声演变成反抗之行,清兵向来残暴,一言不合就下令屠城,由盘门直杀到饮马桥,一时间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当清军占领松江一带时,金圣叹染上痢疾,他们一家与亲友失散,生活困顿到“无盐三月”、“瓶空潦倒”的地步。

生活的困顿,清人的残暴,让很多文人在清兵入关后纷纷改名换姓参加新朝科举。

可是不少文人又心有不甘,一边报名参加科举,一边私底下发泄对清政权的不满,这种两面三刀的行径,让自命清高的金圣叹看不上眼,他不屑与这类人同朝共事。

在清明易代之际,金圣叹不愿在新政权中求得一官半职,为了生计,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书籍的评点工作中。

明朝中叶,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了图书批发中心。

小说话本在苏州盛行一时。彼时,书坊主为了招揽读者,将小说销售出去,他们请名家或假托名家之手,将手中的小说话本进行评点。

金圣叹的评点写得生动活泼、极富感情色彩,许多精辟的见解给读者带来很大启发。这种新的评点方式很快风靡出版界。

他以惊人胆识和超前的文学理念,大胆摒弃以诗为正宗的传统思想,将小说、诗歌与《诗经》、《史记》拉到一起进行评点。

凡经过他评点的书总是面目一新,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作者的立意都能在他的评点中显而易见,可以更好地让读者对书籍进行直观地读取和判断优劣。

金圣叹穷毕生精力投入到文学批评中,他所评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成为当代读者手中唯一流行的小说话本。

04“哭庙”身死

金圣叹大部分时光在评点中度过,渐渐他已年过半百。清朝已到顺利帝时代,金圣叹54岁那年年初,吴县换了一任父母官。

新上任的县令任维初与上司江宁巡抚朱国治狼狈为奸,两人不顾百姓死活,严刑追缴田赋的同时大量盗卖仓粮,由此激起民愤。

2月,顺治帝不幸染上天花不治身亡。因为是清军入关后首位驾崩的皇帝,为了彰显尊贵,清政府对哭灵和守丧各种仪式非常重视。

吴县的近百名秀才在丧仪第三天,自发到丧仪举办地,控告任维初和朱国治。

秀才们的行动得到千余百姓响应,他们一起走到府堂击鼓鸣冤。

面对民众的申诉,官员们没有第一时间为民作主,因为怕朝廷怪罪,他们将带头的秀才倪用宾等11人抓起来,金圣叹当时混在人群中得以脱身。

第二天,他得知11名秀才被严刑拷打,为了抗议官员们的暴行,金圣叹火速联合一批生员,前往府学击鼓撞钟,结果他们的行动再次受阻,百余名秀才被逮捕。

因为金圣叹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地方官员们怕事情闹大,迅速把他们从吴县解押至南京。

在狱中,狱卒们在官员的授意下,从掌嘴到夹棍再到杖刑,对金圣叹严刑拷打。

6月18日,清廷的旨意传来,以金圣叹为首的百名读书人被定“谋逆罪”,判斩立决。狱中顿时一片哗然,他们纷纷留下绝笔交托后事。

金圣叹在狱中写下三首绝命诗,在诗中他要求后人将他的遗作整理好,并愤然控诉清廷的暴行。

刑场上,金圣叹给儿子的一副巧对看似轻松幽默,其实满是离别之苦,由此在后世长久流传。

金圣叹遇害后,家人没有钱来厚葬他,最后是沈永启出钱请人收殓他的骸骨,几经周折,他才被安葬在吴县藏书镇五峰山下的博士坞。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文人骚客,金圣叹的打开方式独特而另类。

他所开创和倡导的文学批评为后世文学创作打开了新思路,而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