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有几位开国将军?河南省南阳市籍开国将军名录

亦唐谈历史 2025-02-27 18:19:57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旧址,刘备“三顾茅庐”“草庐对策”故事的发生地,也是我军著名军事家彭雪峰将军的故乡,人才辈出。

那么河南省南阳市共有多位开国将军?分别是谁?

1.曹诚

曹诚少将,原名曹三省,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早年便饱尝生活的艰辛。然而,这些困难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1935年,曹诚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踏上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程。

抗日战争时期,曹诚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日决心。他先后担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独立大队大队长、新编第一总队总队长等职务。在晋西南反顽战役和晋西反扫荡战役中,他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屡次取得胜利,为巩固和发展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曹诚所率领的“曹三团”更是威名远扬,成为了孝义人民口中的传奇。

解放战争时期,曹诚继续发挥其军事才能,担任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务。他参与了解放唐山、武清、宝坻、香河等地的战斗,为华北地区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曹诚的主要工作重心转向了军队的教育和训练领域。他深知教育训练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因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担任广东军政大学教育长、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等职务,期间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训练方法,为培养我军军事和后勤干部做出了杰出贡献。

1964年,曹诚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这不仅是对他多年革命生涯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激励。此后,他继续担任要职,包括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西安陆军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育长等。在这些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对军队建设的深刻洞察和高度责任感,为加强和规范部队教育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栗在山

栗在山,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方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慧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早年便饱尝生活的艰辛。这些困难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1933年,栗在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35年,他正式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程。

抗日战争时期,栗在山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纵队组织部部长、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参与了组织指挥保卫鄂中白兆山、大山头根据地和大小悟山反扫荡等战役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勇挑重担,先后担任中共哈南地委书记兼哈南军分区政委、师政委等职务。他率部参加了东北剿匪、辽沈、平津、宜沙、衡宝等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栗在山继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曾任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委、政委,以及综合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政委,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然而,他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在国防科技事业方面。栗在山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第一发仿制导弹、第一发国产导弹、第一发导弹核武器以及“东方红一号”卫星等重大发射试验任务。他的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栗在山将军于2006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3.孔令甫

孔令甫,1913年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个贫苦家庭。1933年,他毅然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并在同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时期,孔令甫在陕甘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骑兵团担任排长、连长等职,后逐步晋升为团长。他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战斗,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绥蒙骑兵游击师司令员,带领部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为保卫祖国领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孔令甫继续发挥其军事才能,历任河南军区桐柏军分区司令员、皖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他指挥部队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孔令甫担任农建五师师长,后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11师师长,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回国后,他担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为地方军事建设和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0年5月8日,孔令甫在南昌一七五医院因病逝世,享年57岁。

4.王黎生

开国少将王黎生,原名王正今,河南省内乡县人,1929年考入开封黎明中学,开启了他知识探索与思想觉醒的旅程。1930年,他先后考入北平大同中学和精业中学,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浓厚学术氛围中,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1932年,王黎生在北平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同年又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次年,他正式转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不仅领导北平东区的进步学生参加了公葬李大钊的活动,还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担任战士、班长、干事等职务,亲身参与到了抗日的最前线。

1934年,抗日同盟军失败后,王黎生回到洛阳,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展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1936年,他更是组建了河南南阳宛属党的工作委员会,为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由中共党组织介绍到太原参加山西牺盟会后,王黎生进入了军政训练班学习。不久,他被派往新成立的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9团12连任指导员,秘密发展党组织,为党的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随后,他调任山西省临县公安局局长,清理旧人员,掌握了300人的武装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期间,王黎生历任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随营第5分校政治处主任、决死第4纵队组织科副科长、科长、晋察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务。他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领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黎生历任晋绥军区6分区19团副政委、6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务。他带领部队英勇作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王黎生继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历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副部长、部长、雁北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69军政治部主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山西省军区副政委等职务。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61年,王黎生晋升为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这不仅是对他个人革命生涯的肯定,也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贡献的表彰。

1984年12月14日,王黎生在太原逝世,享年74岁。

这些河南南阳籍开国将军们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22 阅读:5424
评论列表
  • 2025-03-03 18:38

    彭雪枫如果不牺牲

    412809 回复:
    大将
    13425135 回复: 412809
    文武双全啊
  • 2025-03-06 20:22

    我彭大将军呢?

  • 2025-04-10 22:47

    什么狗屁文章,彭雪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