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天津的春季,总在不经意间拉开帷幕。
但今年的春风里,夹杂着某种不安的气息。甲型流感,正在这座城市悄然蔓延。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四月上旬,天津地区甲型流感病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3%。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而是一场可能席卷全城的流行性疾病。

医生们已经在门诊和病房中感受到了压力的骤增,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场疫情早已不是“轻描淡写”的小病。
我是一名呼吸科医生,过去十年,我见证过无数次甲流的爆发,每一次,都有鲜活的生命在与病毒抗争。
而这一次,它来得更早、更猛、更隐蔽。过去我们总以为甲流一定伴随着高热、咽痛、全身酸痛,但今年,它改变了“套路”: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没有明显发烧的情况下,出现极度疲乏、持续干咳、甚至是神经系统症状。
病毒正在进化,而我们,必须跟上它的脚步。
记得上周,一个9岁的小男孩被家长抱进门诊。

他面色苍白,浑身无力,但体温只有37.2℃,并未达到传统意义上的“发热”。但我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眼白发黄,呼吸急促。
抽血后,白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轻微升高。核酸检测显示:甲型H1N1阳性。
这种“伪装型”的病情,正在让许多患者误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个呼吸道病毒不再“单打独斗”。根据《中华传染病杂志》2024年第4期的研究报告指出:本轮疫情中,超过31%的甲流患者存在共感染现象,最常见的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的混合感染。

这种“病毒叠加”的状况,极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尤其对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我们的病房里,住着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
她一直身体不错,每年按时打流感疫苗。但这一次,她还是中招了。
她最早的症状是喉咙干痒,接着是一阵阵咳嗽,几天后出现了轻度胸闷。她并没有发烧,因此以为是春季过敏。
直到呼吸急促加重、无法平卧时,才来就诊。CT显示:双肺呈大片磨玻璃样改变。

我们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并给予氧疗和激素干预,才将她从重症的边缘拉回来。
这正是今年甲流的“狡猾”之处。
它不再一开始就“张牙舞爪”,而是潜伏在你毫无防备的日常中,悄悄掏空你的抵抗力。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年轻人也成了重症病例的“新猎物”。
以前我们常说甲流对年轻人伤害较小,但这一次,病毒似乎不再遵循“旧规则”。
25岁的IT工程师李先生,是我近期最难忘的一个病例。他平时工作压力大,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

感染甲流后的第三天,他开始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最高达40.1℃,伴随剧烈头痛和意识模糊。我们紧急为他进行了脑脊液穿刺,结果显示病毒性脑膜炎。
这是一种甲流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容易出现在免疫力低下或熬夜频繁的年轻人群体中。经过连续十天的抗病毒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他才慢慢恢复意识。
出院前,他对我说:“我从没想过,一个‘感冒’能让我差点见不到明天。”
作为医生,我不得不说,我们对甲型流感的认知,必须重新刷新。

它从不是所谓的“小病”,尤其是在它不断变异、传播能力增强的当下,更不能掉以轻心。根据2023年《柳叶刀·传染病》中文版的研究指出,新型变异株H1N1pdm09在多个国家出现的重症率,比2019年高出将近1.8倍。
而在中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仍不足10%,这意味着大多数人群,处于“裸防御”状态。
我们过去常说,预防大于治疗,而在甲流面前,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三个字——戴口罩,便是阻止病毒传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尤其在密闭空间、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和医院等高风险场所,口罩是自我保护的工具,更是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除了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避免扎堆聚集、合理作息、摄入充足营养,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细节,其实才是我们对抗病毒最根本的“武器”。很多家长会问我:“孩子太小,能接种流感疫苗吗?”答案是肯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都推荐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和重症风险。
更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感染了甲流,也不要恐慌。
及时就医、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能显著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其住院率降低了36%。

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因为轻视病情,往往在第4天甚至更晚才来医院,届时药物效果已大打折扣。
而对老年群体而言,甲流的“致命杀伤”往往来自并发症。
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往往在“感冒”之后迅速发展,一旦进入重症阶段,治疗就变得异常棘手。
家中若有老人,一旦出现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切不可心存侥幸,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和肺部影像检查。

作为医生,我常常告诫患者:病毒不分贵贱,不论你是白领、学生、工人还是退休老人,它都可能找上门来。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这不是恐吓,而是我们在无数病例中所获得的惨痛经验。
天津的春天很美,但病毒也正在悄然伺机而动。
未来10天,将是本轮甲流的集中爆发期。我们已在前线布防,但更需要你——每一位读者,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不要等到自己或家人倒下,才意识到“口罩”两个字的分量。

请戴口罩,不是因为恐慌,而是因为责任。请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小症状,不是因为多疑,而是因为谨慎。
请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和孩子,不是因为义务,而是因为爱。
春天尚未结束,病毒也未退场。
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多一份警觉,多一份行动,那么这个城市,就能少一份悲伤,多一份安稳。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高发期中,平安度过,健康如初。

参考资料:
1.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4年第4期:《2024年春季甲型流感流行特征与临床表现分析》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流感监测周报汇总》
3. 《柳叶刀·传染病》中文版(2023年第12卷):《新型H1N1pdm09变异株的临床研究与全球传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