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需求量这么大,为什么高铁晚上不发车?

蝉说春秋 2025-04-17 18:20:57

坐过高铁的朋友都知道,大晚上居然买不到高铁票,作为基建如此发达的中国,高铁更是一张响当当的国际名片,结果晚上居然停运,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提前剧透一下,如果高铁晚上发车,所有乘客非但要支付更昂贵的票价,还要承担更大的生命危险。

为什么高铁晚上不发车?

1.夜间需要检修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D301次列车(北京南站—福州站)与D3115次列车(杭州站—福州南站)在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发生碰撞,事故导致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高铁相撞极为少见,事故原因是什么?

后来查明,是雷电击中相关设备后引发故障,但没能及时排查出来,所以才导致了这起悲剧。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国铁路系统进一步加强维护检测,每日0:00~6:00属于天窗期,断电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检修。

例如使用轨道检查仪测量轨距和水平偏差,需要保证无砟轨道板沉降误差不超过±1mm。

例如使用超声波探伤车,检测轨头核伤、轨腰裂纹。

此外还有大量检测内容,包括导线磨损检测、轨道电路测试、信号机校验、受电弓检查、制动系统测试、转向架维护、GSM-R基站检测等等。

以上检测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还要定期检查车体结构系统,其中包括1.2万个零部件、5200多个铆钉与焊接点。

机务、电务、客运等6个项目全部检测完毕后才能签字放行,为了安全,每天还会空跑试车。

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0:00~6:00,短短6个小时要完成这么多检测项目,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值得高度肯定!希望类似“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中国铁路上再也不会出现。

2.减少空座率

现在都有大数据分析,晚上22:00以后,高铁客流量非常少,上座率低于25%。

大家都知道,建设高铁轨道和运营列车,每天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些年铁路都在亏钱。

用大白话来讲,如果全国都普及高铁夜间运行政策,抛开检修不谈,你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假设A站一天客流量10000人,本来都压缩在白天,结果政策普及后,其中3000人选择晚上的班次。

这就导致,白天的班次空座率高,晚上的班次空座率更高,对高铁来讲,每空一个座位就在亏钱。

以8编组复兴号举例,电费、人工、损耗合在一起,每小时成本约2.8万元,需要载客率达到72%并且运行6小时以上才能勉强不亏本,而实际夜间跨省载客率低的可怜。

所以,结论就是。

如果把客流量都集中在白天,全国部分偏远地区高铁亏本,但是像京沪线这类热门铁路在盈利,综合之下这笔账还能算的过去。

如果把客流量分摊到24小时,基本全国所有高铁班次都要亏本。

会出现什么后果?

要么减少班次,本来20分钟一班,现在40分钟一班,到时候你又不乐意,嫌等待时间太长。

要么增加票价,本来300元票价,现在涨到360元,到时候你又不乐意,嫌票价太贵。

如果再考虑夜间维护能增加行驶安全这一因素,高铁在夜间不发车就很好理解了。

平替:绿皮火车

现在绿皮火车越来越少,但不能说完全淘汰,因为它还承担着夜间运行的重担,能解决部分旅客的需求。

绿皮火车由车头发力带动车厢,结构十分简单,时速也仅有80~100公里,平日里的检修维护工作量少,一般90~120分钟就能完成。

所以部分夜间出行的游客,完全可以选择绿皮火车卧铺,并且还能美美的睡一觉,而高铁座位在夜间不适合休息。

弹性优化

在某些特殊节假日,中国旅客流动量特别高,例如五一、国庆和春节,这么多旅客集中出行,难免会有人买不到票,或者需要在夜间出行。

例如2024年的五一假期,广铁发送旅客约2020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日均开行旅客列车3075列。

为此,京广、广深港、京港等热门高铁线路开行夜间高铁,所以我国会在特殊时期,执行特殊策略,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的出行需求,但考虑到平日里客流量较少,所以高铁在夜间选择不发车。

1 阅读:89

蝉说春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