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离异女人林丽(化名),渴望爱情,渴望一个完整的家,这本来无可厚非,可偏偏,她遇上了一个“渣男”。
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巧舌如簧甜言蜜语,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林丽的芳心。
他编造各种谎言,一会儿说要创业,一会儿说要买车,一会儿又说要给妻子15万“分手费”才能离婚。
林丽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深信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一次又一次地慷慨解囊,前前后后竟然掏出了13万。
可是钱也花了,情也付出了,这个男人却迟迟不肯离婚。
林丽开始怀疑,开始质问,换来的却是男人的搪塞和敷衍。
13万买来的不是爱情,也不是婚姻,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35岁的生命就此戛止,香消玉殒,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男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对林丽痛下杀手?
被包裹水泥后埋在坟地
2003年吉林通化“葫芦套”坟地下,掩埋着一段错位的爱情,和一个年轻生命。
3月31日,当警方刨开那座新堆起的土坟,看到被一层厚厚的水泥包裹着的尸体时,所有人都被这残忍的手段惊呆了。
死者就是林丽,土生土长的通化人,离婚后独自带着一个女儿生活。
她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笑起来眼睛弯弯的。
性格开朗外向,是那种走到哪里都能迅速和人打成一片的性格。
在一家工厂做业务员的同时,她还兼职做化妆品销售,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勤奋努力,收入相当不错。
朋友们都说她是个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总想着给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命运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女子,最终会以如此悲惨的结局收场?
林丽的朋友圈很广,认识的人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一些追求者。
有人说她眼光高挑剔,其实她只是想找个真心实意对她好的人,能和她一起照顾女儿,给她一个完整的家。
毕竟离异的女人在那个年代,要承受的压力比常人更多。
她渴望被爱,也渴望被理解,这难道有错吗?
案发前几天,林丽跟朋友聊天时还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未来的计划,说想换套大一点的房子,让女儿有自己的房间。
她还说想带女儿去北京玩一趟,看看天安门,爬爬长城。
她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谁能想到,这竟成了她未完成的遗愿。
案发后,警方在林丽的住所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搜查。
这是一套干净整洁的一室一厅的房子,看得出女主人是个很讲究生活品质的人。
客厅的桌子上放着电脑,旁边散落着一些稿纸,上面写满了她对未来事业的规划。
卧室的床头柜上,摆放着女儿的照片,照片里的母女俩笑得灿烂无比。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正常,那么的温馨,很难让人相信,这家的女主人已经不在人世。
警方还在林丽的家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她的手机充电器和备用电池都在。
这对于一个经常出差,而且据说案发当天是要去北京的人来说,很不寻常。
一个需要经常保持联系的业务员,怎么会出门不带充电器呢?这似乎暗示着,林丽的“北京之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谎言。
那么是谁编造了这个谎言?林丽真正的目的地又是哪里?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她一共有3个追求者
2000年,通化市一场热闹的朋友聚会上林丽邂逅了王洪利。
彼时的王洪利40岁,一身笔挺的西装,谈吐幽默举止得体,浑身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
在人群中,他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林丽的目光。
林丽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内心深处渴望一个完整的家庭,渴望一份稳定的感情。
王洪利的出现,就像在她平静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王洪利对林丽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鲜花、礼物、甜言蜜语,一样都不少。
他带林丽去高档餐厅吃饭,陪她去看电影,周末还会开车带她和女儿去郊游。
林丽沉浸在这段甜蜜的爱情中,觉得这就是她一直寻找的幸福。
这份甜蜜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谎言。
王洪利向林丽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他伪装成一个事业有成的单身男人,博取了林丽的信任和好感。
其实王洪利不仅已婚,而且还有两个孩子,林丽并非没有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
王洪利的手机经常关机,他也很少带林丽去他的住处。
林丽的家人和朋友也曾提醒过她,觉得王洪利这个人不太可靠,言行举止有些遮遮掩掩,劝她多留个心眼。
可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林丽,对这些劝告充耳不闻。
她选择相信王洪利的花言巧语,认为他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其实,林丽身边并不缺优秀的追求者。比如,事业有成的严林,成熟稳重,对她关怀备至,经常接送她上下班,还主动帮她照顾女儿。
又比如在政府部门担任局长的赵丰收,对她也是一往情深,经常嘘寒问暖,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帮林丽拓展业务。
可林丽偏偏被王洪利的“糖衣炮弹”迷住了眼,对其他追求者视而不见,义无反顾地跳进了王洪利精心设计的陷阱。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洪利露出了贪婪的真面目。
他编造各种理由向林丽借钱,一会儿说要承包工厂需要资金周转,一会儿说要买辆好车撑面子,方便谈生意。
更过分的是,他还编造了妻子要15万“分手费”的谎言,声称只要给了这笔钱,就能顺利离婚,然后和林丽结婚。
林丽深爱着王洪利,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不仅将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都给了他,甚至还把自己新买的车也过户到了王洪利的名下,让他先开着。
她天真地以为,只要能帮到王洪利,就能早日和他修成正果,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她不止一次地追问王洪利离婚的进展,每次王洪利都用各种借口搪塞,一会儿说妻子不同意,一会儿说手续复杂,一会儿又说孩子还小,需要时间等等。
林丽虽然心存疑虑,但她仍然选择相信王洪利,甚至还主动提出帮他凑钱。
她以为,只要王洪利离了婚,他们就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就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
她哪里知道,王洪利压根就没想过要离婚,他只是把她当成一颗摇钱树,一个可以随意玩弄的棋子。
他所说的那些承诺,那些甜言蜜语,都不过是用来欺骗她的谎言。
想要她的钱又不想结婚
2003年3月22日,是林丽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天早上,她先去母亲家探望,然后和王洪利见了面。
王洪利带着她去了银行,林丽取出了1.7万元现金,说是要去处理一些化妆品库存。
两人来到王洪利家的车库,这里堆放着林丽的化妆品。就在这里,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林丽终于意识到,王洪利一直在欺骗自己,愤怒和绝望之下,她拿起一把壁纸刀划伤了王洪利的手。
也许是恼羞成怒,也许是早有预谋,王洪利抄起一根铁棍,狠狠地砸向了林丽的头部。
林丽倒在了血泊中,她苦苦追求的爱情和家庭,最终变成了一场噩梦。
为了掩盖罪行,王洪利导演了一出“绑架戏”。
他联系了朋友阎光,让他用林丽的手机打勒索电话,制造林丽被绑架的假象。
他自己则和朋友打麻将,制造不在场证明。
当天晚上,他将林丽的尸体运到“葫芦套”坟地,用水泥封存,伪装成一座普通的坟墓。
林丽失踪后,家人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接到勒索电话后,他们更加确信林丽是遭到了绑架。
绑匪迟迟不露面,也不提出具体的交易方式,这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警方调查了林丽的社会关系,以及她失踪前的行踪。
王洪利作为最后一个见到林丽的人,自然成为了警方的重点怀疑对象。
王洪利表现得十分冷静,对警方的提问对答如流,一度让警方找不到突破口。
直到阎光的出现,案情才出现了转机。
警方发现,勒索电话正是从阎光手中打出的。
在警方的审讯下,阎光最终交代了事情的真相,供出了王洪利。
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王洪利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承认了杀害林丽的罪行。
他供述了自己的作案动机,以及整个作案过程。
原来他早就对林丽的钱财起了贪念,又不想和她结婚,于是便痛下杀手。
13万对于林丽来说,或许是她所有的积蓄,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可最终却成了她生命的祭奠。
王洪利的冷酷无情,令人发指。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编造谎言,欺骗感情,最终更是痛下杀手,残忍地夺走了林丽的生命。
他不仅毁了一个女人,也毁了一个家庭,更毁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