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11月2日,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谌贻琴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几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国务委员出席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创办于2001年,是我国面向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人才交流资源,以“促科技创新、谋共同发展、惠全球人才”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洽活动。
政知君了解到,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曾先后在江苏南京、辽宁沈阳举办,2007年开始,长期落户深圳。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上海举办。
此次在上海,谌贻琴深入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孵化企业、技能培训中心、基层就业服务平台,调研人才引进、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等工作。
她强调,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在中国大展所长。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规格更高。
第21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2023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时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广军作主旨演讲并宣布大会开幕。
今年的交流大会,国务委员谌贻琴发表讲话并宣布大会开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上海市市长龚正致辞。
共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外国专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相关高校、各地方外国专家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外国专家聘请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用人单位代表共2000多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
会议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对“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视。
为什么要重视国际人才?
首先,从国际上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步伐的迅速加快,人才竞争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变得越来越重要。全球各国正纷纷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争夺所需人才,比如调整移民政策、提供丰厚薪金待遇、实行优惠的留学政策、为创业提供税收优惠等。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在11月2日的开幕式上,谌贻琴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全球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也将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大舞台。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
在人才制度上,我国一直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但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
在2021年举行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今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见获得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时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我们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地英才。”
完善支持保障机制
吸引国外顶尖人才,需要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在开幕式上,谌贻琴指出,中国将持续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为外国专家和各类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优服务,热忱欢迎世界各地的英才来中国发展、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海外人才,包括外国专家,也包括留学回国人员等。
新华社此前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大批留学人员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许多人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高端。把这些优秀人才吸引回来,是解决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现实、快捷、有效的途径。
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比如拓展事业平台,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事业平台和工作生活条件;再比如完善服务保障,在待遇保障、出入便利、子女配偶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等;另外还有加强政治引领,通过教育培训、国情考察等,增强海外引进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
资料 | 央视 新华社 人民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