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宗亲,为何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诸曹夏侯的后人又是什么情况?

高旭评历史 2024-08-25 03:20:21

曹魏宗亲最后的权臣为何是曹爽,其余诸曹夏侯的后人当时又是什么情况,这篇来聊一聊。

诸曹夏侯氏的成员中,最核心的无疑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和曹真(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来看下他们及其后代的情况。

夏侯惇

夏侯惇的子辈中最知名的无疑是夏侯楙,夏侯楙起点极高:娶曹操之女、曹丕的姐妹清河公主曹氏为妻(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

本人与曹丕关系亲厚(文帝少与楙亲)

曹丕继位后,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后都督关中,此时夏侯楙与曹真、曹休并驾齐驱。

但是夏侯楙的谋略、能力比起曹真和曹休相差太远,他曹洪颇为相似,喜欢敛财(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魏延的子午谷偷袭计划就是建立在将夏侯楙怯而无谋的基础上,他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丢人都丢到敌国了!

不过毕竟是曹丕的人,即便为人轻视,夏侯楙依然高居凉州战区一把手位置。

曹丕死后,夏侯楙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不久被曹叡调回了洛阳。

后官至镇东将军(曹魏镇东将军的权力无法与征东将军相提并论),夏侯楙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老子无能没关系,儿子夏侯献又得新皇曹睿赏识,历任中领军、领军将军,负责宿卫宫城。

曹叡临终之前,夏侯献本有机会成为托孤大臣,后来被踢出辅政序列的原因放到下面曹爽时一并解释。

夏侯渊

相较夏侯淳,夏侯渊的后辈人才济济,很多人一直活跃到西晋。

长子:夏侯衡

夏侯衡作为长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还娶了曹操之弟的女儿,特别受恩赏宠信(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

他死后,儿子夏侯绩继承,为虎贲中郎将,孙子夏侯褒也依序继承(衡袭爵,转封安宁亭侯。黄初中,赐中子霸,太和中,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衡薨,子绩嗣,为虎贲中郎将。绩薨,子褒嗣)

次子:夏侯霸

夏侯霸的名气在夏侯渊诸子中最响,地位却相当低,直到曹丕中后期,夏侯霸才迁任偏将军,远远落后于其他宗室子弟。

三子:夏侯称

夏侯渊诸子最具用兵天赋的非夏侯称莫属(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陈之事,有违者辄严以鞭捶,众莫敢逆)

夏侯渊看到夏侯称召集一帮幼童玩行军统兵作战的游戏,私下觉得很好奇,于是让夏侯称研读《项羽传》同时学习兵法。

夏侯称的答复很牛:带兵打仗的才能是天生的,怎么能去学他人!(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

好像霍去病、李世民这些从少年时代就展露才华的名将的确之前也没打过什么仗。

夏侯称本人武力值极高(年十六,渊与之田,见奔虎,称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文化修养也相当了得, 每次参加宴会,连机辩之士都压不倒他,当世名声响亮之人大多愿意追随他(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

如此文武兼备的人才自然深受曹操赏识(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

夏侯称与曹丕也十分友善(与文帝为布衣之交),这样的人一旦成为魏国的统帅,蜀吴的压力可想而知,曹魏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宗室没有人能在军事上压制司马懿,试想如果夏侯称能担任雍、凉都督,后面还有司马懿什么事嘛?

可惜的是夏侯称年仅十八就走了,这不仅是夏侯家更是曹魏的极大损失。

四子:夏侯威

夏侯威这一支在魏晋最为荣耀。

为啥呢,夏侯威颇具识人之明。夏侯威初见羊祜时,对博学多识的羊祜十分欣赏,于是让将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羊祜。

羊祜咱们在这篇介绍过,顶流门阀出场!西晋开国初期最强大的家族本应是他羊祜是西晋开国功勋里,与司马氏关系最亲密之人,他的姐姐羊徽瑜嫁与司马师为妻。

羊祜本人则出任中领军,统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西晋开国后,司马炎升他为车骑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有这么一位重臣牵线,夏侯威也与司马氏攀上了姻亲。夏侯威次子夏侯庄的女儿夏侯光姬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母亲(庄,晋景阳皇后姊夫也。由此一门侈盛於时)

五子:夏侯荣

夏侯荣从小就以聪慧闻名,七岁会写文章,读一遍书,很快就能理解记住(幼聪惠,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曹丕宴请大臣,夏侯荣看一遍就记住数百人的名刺(相当于名片),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名刺上不仅有名字还有每个人的籍贯等信息,夏侯荣就可以做到不弄错一人(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余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

不得不感慨,夏侯渊这一支人真的是人才辈出。

可惜的是,夏侯荣在汉中之战中,壮烈战死。当时主帅夏侯渊被黄忠阵斩,属下都劝夏侯荣赶紧逃,夏侯荣不走: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我怎么能逃跑苟活于世!(汉中之败,荣,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阵,)

夏侯荣才多大呢?年十三。死的壮烈,令人叹息!

六子:夏侯惠

夏侯惠据记载仅担任过乐安太守。

七子:夏侯和

夏侯和在曹魏名声不显,司马氏上台后,他就显得极为活跃。

担任司马昭左司马(左司马掌管相国府的兵权,可见司马昭对其信任有加),就明确反对钟会的叛乱(前逆臣钟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始吐奸谋,发言桀逆, 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莫不惊慑。相国左司马夏侯和、骑士曹属朱抚时使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各参会军事;和、琇、辅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西晋建立后,又历任光禄勋、河南尹。之后参与司马攸的密谋,为期游说贾充,试图推翻司马炎!详见这篇:八王之乱,司马炎是不是真的把他兄弟隐诛了?他埋下的两颗大雷又是什么?

总结下:

夏侯霸在曹魏军中起点比较低,最优秀的两个夏侯称、夏侯荣英年早逝,夏侯威、夏侯和明显属于投机分子,因此夏侯渊这一支无人入选曹睿的托孤名单。

夏侯尚

夏侯尚的后代出了一个大名士:夏侯玄。

时人形容他: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玄学领袖何晏: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

颍川荀氏的荀粲:夏侯泰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夏侯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很高,因浮华案为曹睿不喜,降为羽林监,自然也无法入选托孤名单。

曹仁

曹仁之子曹泰曾承载其父的厚望。

在曹丕继位初期的第一次南征时候,曹仁主攻濡须坞,为了扶儿子上位,曹仁精心策划,将吴军主力调出濡须坞。

但是曹泰攻城半年,无法攻破仅有五千守军的濡须坞。

之后曹休接任扬州战区总司令,就再没曹泰的表现机会,和夏侯楙一样,给了镇东将军的闲职,自然也被曹睿pass。

曹休

曹休很早就跟随曹操一起南征北战,被称为“千里驹”,汉中之战中,面对名将张飞,曹休识破其计谋,对张飞布置的疑兵置之不理,主攻下辩,大败吴兰,迫使张飞、马超撤军,一战成名!

曹丕继位后,曹休接任征东将军,镇守曹魏东线,曾主动渡江攻打孙吴腹地。曹丕去世后,曹休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晋位大司马,成为曹魏的最高军事统帅。

只可惜在石亭之战中,中陆逊诱敌之计,曹休羞愧交加,不久去世,其子曹肇继承爵位。

曹肇容貌俊美,有当世之才度,深受曹叡的宠信,官至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曹叡临终之前,将他列为托孤大臣之一,后来被踢出辅政序列的原因放到下面曹爽时一并解释。

曹真

曹真能力之强,这篇有过详述:曹魏有一名将,终其一生未逢一败,他要是活的久一些,司马懿何来篡位之心!

他的强大威望也给其子曹爽进入托孤名单铺平了道路。

曹叡最初的托孤人选其实为五人:

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五人全是诸曹夏侯宗室成员,这项任命明显反映了曹魏重用宗室的风格。

只可惜燕王曹宇临阵退缩,推辞不受。

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又与曹肇、秦朗有怨,劝说曹叡改任曹爽为大将军,和太尉司马懿一同辅政,曹叡听取刘放和孙资的建议,罢免了曹肇、秦朗等人,以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具体过程详见这篇:高平陵之变(4):曹睿弃曹宇用司马懿背后的隐情是什么?(一句狠话乱了曹魏的江山)

本来按照曹睿的构想,除夏侯渊、曹仁外,夏侯惇(夏侯献)、曹休(曹肇)、曹真(曹爽),夏侯尚(夏侯玄后为曹爽重用)这几支宗室的后人都能入选托孤序列,既能牢牢的巩固曹魏皇权,又可以相互制衡。

要不是中书两位大员的搅局,司马氏还有可能篡位嘛​?​​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