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宗亲最后的权臣为何是曹爽,其余诸曹夏侯的后人当时又是什么情况,这篇来聊一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8ade31caf882432d728512819f047f.jpg)
诸曹夏侯氏的成员中,最核心的无疑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和曹真(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bc99dc67d15e73d1ca3f1001d6d4d7.png)
来看下他们及其后代的情况。
夏侯惇
夏侯惇的子辈中最知名的无疑是夏侯楙,夏侯楙起点极高:娶曹操之女、曹丕的姐妹清河公主曹氏为妻(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
本人与曹丕关系亲厚(文帝少与楙亲)
曹丕继位后,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后都督关中,此时夏侯楙与曹真、曹休并驾齐驱。
但是夏侯楙的谋略、能力比起曹真和曹休相差太远,他曹洪颇为相似,喜欢敛财(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魏延的子午谷偷袭计划就是建立在将夏侯楙怯而无谋的基础上,他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丢人都丢到敌国了!
不过毕竟是曹丕的人,即便为人轻视,夏侯楙依然高居凉州战区一把手位置。
曹丕死后,夏侯楙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不久被曹叡调回了洛阳。
后官至镇东将军(曹魏镇东将军的权力无法与征东将军相提并论),夏侯楙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老子无能没关系,儿子夏侯献又得新皇曹睿赏识,历任中领军、领军将军,负责宿卫宫城。
曹叡临终之前,夏侯献本有机会成为托孤大臣,后来被踢出辅政序列的原因放到下面曹爽时一并解释。
夏侯渊
相较夏侯淳,夏侯渊的后辈人才济济,很多人一直活跃到西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a6e84dbda6299d06f12b9797e1b650.jpg)
长子:夏侯衡
夏侯衡作为长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还娶了曹操之弟的女儿,特别受恩赏宠信(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
他死后,儿子夏侯绩继承,为虎贲中郎将,孙子夏侯褒也依序继承(衡袭爵,转封安宁亭侯。黄初中,赐中子霸,太和中,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衡薨,子绩嗣,为虎贲中郎将。绩薨,子褒嗣)
次子:夏侯霸
夏侯霸的名气在夏侯渊诸子中最响,地位却相当低,直到曹丕中后期,夏侯霸才迁任偏将军,远远落后于其他宗室子弟。
三子:夏侯称
夏侯渊诸子最具用兵天赋的非夏侯称莫属(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陈之事,有违者辄严以鞭捶,众莫敢逆)
夏侯渊看到夏侯称召集一帮幼童玩行军统兵作战的游戏,私下觉得很好奇,于是让夏侯称研读《项羽传》同时学习兵法。
夏侯称的答复很牛:带兵打仗的才能是天生的,怎么能去学他人!(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
好像霍去病、李世民这些从少年时代就展露才华的名将的确之前也没打过什么仗。
夏侯称本人武力值极高(年十六,渊与之田,见奔虎,称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文化修养也相当了得, 每次参加宴会,连机辩之士都压不倒他,当世名声响亮之人大多愿意追随他(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
如此文武兼备的人才自然深受曹操赏识(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
夏侯称与曹丕也十分友善(与文帝为布衣之交),这样的人一旦成为魏国的统帅,蜀吴的压力可想而知,曹魏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宗室没有人能在军事上压制司马懿,试想如果夏侯称能担任雍、凉都督,后面还有司马懿什么事嘛?
可惜的是夏侯称年仅十八就走了,这不仅是夏侯家更是曹魏的极大损失。
四子:夏侯威
夏侯威这一支在魏晋最为荣耀。
为啥呢,夏侯威颇具识人之明。夏侯威初见羊祜时,对博学多识的羊祜十分欣赏,于是让将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羊祜。
羊祜咱们在这篇介绍过,顶流门阀出场!西晋开国初期最强大的家族本应是他羊祜是西晋开国功勋里,与司马氏关系最亲密之人,他的姐姐羊徽瑜嫁与司马师为妻。
羊祜本人则出任中领军,统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西晋开国后,司马炎升他为车骑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有这么一位重臣牵线,夏侯威也与司马氏攀上了姻亲。夏侯威次子夏侯庄的女儿夏侯光姬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母亲(庄,晋景阳皇后姊夫也。由此一门侈盛於时)
五子:夏侯荣
夏侯荣从小就以聪慧闻名,七岁会写文章,读一遍书,很快就能理解记住(幼聪惠,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曹丕宴请大臣,夏侯荣看一遍就记住数百人的名刺(相当于名片),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名刺上不仅有名字还有每个人的籍贯等信息,夏侯荣就可以做到不弄错一人(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余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
不得不感慨,夏侯渊这一支人真的是人才辈出。
可惜的是,夏侯荣在汉中之战中,壮烈战死。当时主帅夏侯渊被黄忠阵斩,属下都劝夏侯荣赶紧逃,夏侯荣不走: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我怎么能逃跑苟活于世!(汉中之败,荣,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阵,)
夏侯荣才多大呢?年十三。死的壮烈,令人叹息!
六子:夏侯惠
夏侯惠据记载仅担任过乐安太守。
七子:夏侯和
夏侯和在曹魏名声不显,司马氏上台后,他就显得极为活跃。
担任司马昭左司马(左司马掌管相国府的兵权,可见司马昭对其信任有加),就明确反对钟会的叛乱(前逆臣钟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始吐奸谋,发言桀逆, 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莫不惊慑。相国左司马夏侯和、骑士曹属朱抚时使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各参会军事;和、琇、辅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西晋建立后,又历任光禄勋、河南尹。之后参与司马攸的密谋,为期游说贾充,试图推翻司马炎!详见这篇:八王之乱,司马炎是不是真的把他兄弟隐诛了?他埋下的两颗大雷又是什么?
总结下:
夏侯霸在曹魏军中起点比较低,最优秀的两个夏侯称、夏侯荣英年早逝,夏侯威、夏侯和明显属于投机分子,因此夏侯渊这一支无人入选曹睿的托孤名单。
夏侯尚
夏侯尚的后代出了一个大名士:夏侯玄。
时人形容他: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玄学领袖何晏: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
颍川荀氏的荀粲:夏侯泰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夏侯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很高,因浮华案为曹睿不喜,降为羽林监,自然也无法入选托孤名单。
曹仁
曹仁之子曹泰曾承载其父的厚望。
在曹丕继位初期的第一次南征时候,曹仁主攻濡须坞,为了扶儿子上位,曹仁精心策划,将吴军主力调出濡须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16f30dac6a2c6bb5c5de7a3e4fd195.jpg)
但是曹泰攻城半年,无法攻破仅有五千守军的濡须坞。
之后曹休接任扬州战区总司令,就再没曹泰的表现机会,和夏侯楙一样,给了镇东将军的闲职,自然也被曹睿pass。
曹休
曹休很早就跟随曹操一起南征北战,被称为“千里驹”,汉中之战中,面对名将张飞,曹休识破其计谋,对张飞布置的疑兵置之不理,主攻下辩,大败吴兰,迫使张飞、马超撤军,一战成名!
曹丕继位后,曹休接任征东将军,镇守曹魏东线,曾主动渡江攻打孙吴腹地。曹丕去世后,曹休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晋位大司马,成为曹魏的最高军事统帅。
只可惜在石亭之战中,中陆逊诱敌之计,曹休羞愧交加,不久去世,其子曹肇继承爵位。
曹肇容貌俊美,有当世之才度,深受曹叡的宠信,官至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曹叡临终之前,将他列为托孤大臣之一,后来被踢出辅政序列的原因放到下面曹爽时一并解释。
曹真
曹真能力之强,这篇有过详述:曹魏有一名将,终其一生未逢一败,他要是活的久一些,司马懿何来篡位之心!
他的强大威望也给其子曹爽进入托孤名单铺平了道路。
曹叡最初的托孤人选其实为五人:
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五人全是诸曹夏侯宗室成员,这项任命明显反映了曹魏重用宗室的风格。
只可惜燕王曹宇临阵退缩,推辞不受。
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又与曹肇、秦朗有怨,劝说曹叡改任曹爽为大将军,和太尉司马懿一同辅政,曹叡听取刘放和孙资的建议,罢免了曹肇、秦朗等人,以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具体过程详见这篇:高平陵之变(4):曹睿弃曹宇用司马懿背后的隐情是什么?(一句狠话乱了曹魏的江山)
本来按照曹睿的构想,除夏侯渊、曹仁外,夏侯惇(夏侯献)、曹休(曹肇)、曹真(曹爽),夏侯尚(夏侯玄后为曹爽重用)这几支宗室的后人都能入选托孤序列,既能牢牢的巩固曹魏皇权,又可以相互制衡。
要不是中书两位大员的搅局,司马氏还有可能篡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