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战神隆美尔:被戏称是希特勒“宠妃”,强硬横扫法兰西

老烟斗评过去 2024-10-09 11:06:39

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德国符腾堡的一个普通中产家庭,他从小的梦想并不是成为军人,而是一个工程师。

然而,命运偶尔带来意外。

1910年,他加入了德意志帝国的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军官。

很快,他就凭借着果断和勇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卡波雷托战役中,展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并因此荣获了德国最高军事勋章之一的“功绩勋章”。

当时,隆美尔只有27岁,是获得此勋章最年轻的军官之一。

一战结束后,德国由于战败,军队的规模被限制到微不足道的程度,隆美尔也被迫“下岗”,而这正好为隆美尔提供了继续钻研军事战术的机会。

他在德累斯顿和波茨坦的步兵学校任教,并因教学成绩卓著而备受推崇。

据说,他的课程风趣幽默,但同时充满了实用性——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些战术正是德国闪电战的核心元素之一。

隆美尔的职业生涯在1934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遇到了希特勒。

对纳粹政权而言,隆美尔是他们所需要的“典型德国英雄”形象:高大、英俊、身经百战,既有实战经验,又富有理论知识。

他在1937年被任命为希特勒青年团的军事训练负责人,希特勒对他的军事才能非常满意,甚至在随后的几年里、指派他指挥自己的贴身护卫队。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隆美尔的“宠妃”称号在军中私下流传开了,这个称号带有些许戏谑的意味,暗指隆美尔在希特勒身边的特殊地位。

他可以自由进入希特勒的私人圈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希特勒的军事决策。

1940年,隆美尔被委以重任,指挥“鬼师”——第7装甲师,参加对法国的进攻。

第7装甲师在法国战役中大放异彩,以不可预测的闪电突击著称,直接促使法军迅速崩溃。

然而,这种“没有指令的迅速行动”,也让他的上级有些头疼。

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几次违背了高层的战术命令,自行其是地展开攻击,以至于有时他的上司们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隆美尔成了一个“不听话”的部下。

即便如此,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和喜爱并没有减少。

这在当时的德国军界其实是相当罕见的,因为希特勒对许多高级军官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甚至怀疑他们对纳粹政权的忠诚。

尽管被戏称为“宠妃”,隆美尔的个性与这个绰号相差甚远。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士,以身作则,亲临前线,总是处于战斗的最前沿,这一点深得士兵们的敬重。。

即使是敌对的盟军指挥官们,如丘吉尔和蒙哥马利,也不得不对这位对手的领导才能表示钦佩,丘吉尔甚至公开称赞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领”。

随着法国举了白旗,英法联军名存实亡,隆美尔的部队在数周内从阿登森林一路攻向英吉利海峡,英国远征军被迫紧急撤退,也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场胜利将隆美尔送上了德国军事的神坛。希特勒甚至不惜打破常规,在前线授予他少将军衔。

在法国战役后,隆美尔的下一个任务是前往非洲,在沙漠中开展军事行动。

随着轴心国的战略重心转移至地中海和北非,隆美尔被赋予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帮助意大利盟友在利比亚稳住战线。

意大利军队的糟糕表现早已让德军头疼不已,而隆美尔到来后,凭借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关怀士兵”的作风,很快就赢得了意大利士兵的尊敬。

他们甚至称隆美尔为“圣隆美尔”,因为这位德国指挥官比他们的意大利上司们更在乎他们的生死。

隆美尔迅速扭转了意大利在非洲战场上的战局。他带领德国和意大利联合部队,利用装甲部队的高机动性,在广阔的沙漠中穿插,对英军进行快速打击,让英国军队猝不及防,节节败退。

1941年3月和4月,他成功夺回利比亚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威胁到了英军在埃及的防线。

由此,隆美尔获得了他后来最为人熟知的称号:“沙漠之狐”。

然而,战争有时候不仅仅取决于战术和战略,补给问题很快成为了隆美尔最大的敌人。

在沙漠中作战,所有物资——燃料、食物、弹药——都需要长途运输,而这些运输线却不断遭到盟军海空力量的袭击。

尤其是英国皇家海军,通过控制地中海来截断隆美尔的补给,使他的部队经常陷入缺乏燃料和物资的困境。

尽管如此,隆美尔依然在1942年5月再次发动了攻势,取得了迄今为止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加查拉战役。

他成功逼退了英军,攻占了托布鲁克,俘虏了大批盟军士兵。

这场胜利不仅使得他在德国成为民族英雄,也让希特勒为他破格晋升为元帅,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元帅之一。

可谁也想不到的时,这场战役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1942年下半年,形势开始急转直下。英国军队在新任指挥官伯纳德·蒙哥马利的领导下,重组力量,在埃尔阿拉曼战役中击败了隆美尔的部队。

正如蒙哥马利所言:“战争的成败不仅仅在于指挥技巧,更在于后勤的支持。”

隆美尔的部队因补给不足和严重疲劳,被迫在盟军的反击中溃退,最终在1943年初撤回突尼斯。

补给问题一直困扰着隆美尔,在沙漠中,没有水、没有燃料、没有食物,一切都变得难以为继。

他不得不放弃攻占苏伊士运河的计划,转攻为守,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等待援军,但显然,时间对他来说已经不够了。

美国的加入和“火炬行动”的成功,让北非的轴心国部队无力回天。

1943年3月,隆美尔因健康问题被召回德国,此时希特勒已经预感到了失败,他必须把重要的将领留在身边,保留火种。

返回德国后,隆美尔被任命修筑著名的“大西洋壁垒”。这个防御体系是为了阻止盟军的登陆,并确保轴心国的欧洲占领区不被轻易突破。

但他对于盟军未来的登陆计划非常的担忧,转而提出要在海滩上发动全面反击的想法,这与纳粹高层甚至是希特勒本人“静待敌人登陆然后反击”的策略发生了冲突。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战略上的分歧也让他逐渐被孤立。

1944年6月6日,盟军的“霸王行动”如期而至,诺曼底登陆的规模和协调性超乎了隆美尔的预期。

隆美尔所担忧的情况一一应验。

盟军迅速在诺曼底地区建立起了稳固的防御和供应线,而德国的反应却因指挥链的混乱和物资的匮乏而显得迟钝无力。

诺曼底战役的失败让隆美尔对希特勒的信心彻底瓦解。

1944年7月,著名的“刺杀希特勒的密谋”发生后,隆美尔被指与这次失败的刺杀行动有牵连。尽管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隆美尔并没有直接参与这次行动,但希特勒还是对他充满了怀疑。

因此,希特勒决定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处理隆美尔:他派了两名将军前往隆美尔的住所,给了他一个选择——要么服毒自尽,要么接受审判,这会牵连到他的家人。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选择了用氰化物结束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他的家人。

为了掩盖事情的真相,纳粹政权宣布隆美尔因战伤去世,并为他举行了国家葬礼,以“英雄”的姿态送走了这位曾经的德意志战神。

隆美尔是个矛盾的人物:他是士兵们心中的英雄,一个敢于站在最前线、亲自领导作战的将军,但他也曾是纳粹宣传机器的一部分。

他的军事成就无疑是辉煌的,但他在政治上的失败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1 阅读:69

老烟斗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