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首任市长、开国将军的故居,藏在城中村,免费参观却无人问津

天成谈旅游 2024-01-05 19:53:02

南宁红色旅游|系列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郑望学|策划

亭子莫屋角12号莫文骅故居

亭子码头是南宁知名的网红景点,这里有媲美上海迪士尼的中世纪浪漫古城堡,满屏的文艺复古风情,成功吸引了很多文艺青年前来打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离亭子码头不远的亭子村里,还有一处红色旅游景点,一样值得一游。它就是南宁首任市长、开国中将莫文骅故居,错过就太可惜了!

邕江之滨亭子码头

千年亭子村,出了个开国将军

亭子村,位于美丽的邕江南岸之滨——江南区,村子自古就有亭子渡。亭子,一个多么美丽令人遐想的名字,地处江南,极富诗情画意。

民间流传着“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之说,足已说明亭子村的古老与繁荣。据传,亭子之名源于宋朝南征大军停止前进之地,“停止”谐音“亭子”,村名就此传开,迄今已有千年历史。

旧时的亭子古渡

细数亭子村的历史,真正令亭子村闻名遐迩,载入史册的,则是近代村子里出了一位“大官”——他就是南宁首任人民政府市长(周总理任命)、唯一的开国中将莫文骅。

莫文骅(1910-2000年),原邕宁县亭子乡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开国中将莫文骅

如今将军已故去二十余年,将军的故居还保留着一间老房子,成为亭子村里难得一见的百年青砖大屋。它夹在城中村“握手楼”间,依稀还能窥见这座千年古村的历史。

走进亭子村,寻访莫文骅故居

莫华骅故居位于亭子村莫屋角12号,距亭子码头不过两百余米。

亭子码头网红景点

从人流如织的亭子码头岀来,过江南大道十字路口,沿着熙熙攘攘的亭江路右行约百余米,即可看到右手边上的一块红色指示牌“莫文骅故居,100米”。

当拐进街道边上的这条叫莫屋角的小巷,喧嚣的人流车流之声嘎然消失,时间仿佛在此静止,恍若隔世。

这是一条典型的城中村小巷,逼仄的空间,狭窄的街道,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唯有路口墙上悬挂的莫文骅将军事迹图片展,一眼望不到尽头,昭示着这条小巷的不平凡。

循着将军的英雄事迹,亦步亦趋地向着小巷深处前行,两旁皆是高耸的城中村握手楼,陡然发现一座中西合璧的青砖门楼,眼前为之一亮,难道这里就是莫文骅故居?

正踌躇不前之际,路过的大姐似乎知道我的来意,笑着指向不远处的“莫文骅故居,10米”的路牌。原来将军的故居深藏在一圈民房之间,稍不注意就会一晃而过。

这是一间坐北朝南的青砖大屋,为莫文骅祖父莫予双(武举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所建四进两廊布局,青砖灰瓦,抬梁兼穿斗硬山顶砖木结构,屋檐下有精美壁画,建筑极具明清风格。故居内存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武德骑尉(清代正五品武官衔)”牌匾一块。

如今的将军故居仅剩一进两间房,夹在周围的高楼之间,日月无光。唯有大门两侧的一副对联“文韬武略博学多才堪称一代儒将,北战南征屡建勋业不愧开国功臣‬”,似乎在诉说着昔日主人的光辉故事。

军中儒将,论资历堪授上将衔

莫文骅生于1910年,原名莫万,字六琴,乃将门之后,家境殷实,毕业于黄埔军校南宁分校。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闹革命,1929年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后转战七千里到达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

在中央苏区历任上犹、崇义游击队临时总指挥、遂(川)万(安)泰(和)分区司令员、红五军团宣传部长、红34师政治部主任。

在长征中任红八军团宣传部长、军委上级干部队政委、干部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党总支书记,在“红大”中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到了陕北延安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党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

在解放战争中,历任沈阳警备司令部副政委、辽东军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在辽沈战役中,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以三个师的兵力,顶住‬了国民党十一个师和海军、空军的联合进攻,坚持塔山六天六夜,粉碎蒋介石增援锦州的图谋,确保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塔‬山阻‬击‬战‬‬52年‬后‬‬,‬莫文骅将‬军‬逝‬世‬,遵‬其‬生‬前‬遗‬愿,‬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塔山烈士陵园,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会合。

解放军改番号后,莫文骅任41军(四纵)政委。1949年1月,由于41军是解放军纪律最严明的部队,毛泽东点将由莫文骅率领41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接防北京,1949年1月莫文骅将军率领41军121师接防进入北京。莫文骅成为第一位进入北京城的解放军将军,进入北京后任北平警备司令部副政委。

1949年莫文骅任第十四兵团政委,司令员刘亚楼,率部南下解放江南。后来第十四兵团改建空军,莫文骅调任第十三兵团政委,司令员程子华,率领38、39、47、49,四个军进军湖南、广西,追歼白崇禧部队。第十三兵团一路势如破竹,于1949年12日4日解放南宁,12月11日解放凭祥,把红旗插上凭祥镇南关,宣告广西解放。

广西解放后,莫文骅任广西军区副政委、省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南宁市军管会主任、南宁市委书记兼市长。

莫文骅高瞻远瞩,为了广西的长远发展着想,他视察了当时属于广东的防城、灵山、钦州、北海后,与张云逸、叶剑英商量把广西的怀集县,和防城、灵山、钦州、北海对换,为广西争取一条出海通道。莫将军这一高瞻远瞩策划,对广西的经济建设、对外发展,对改革开放起到巨大的作用,惠及了广西的现在以至今后。

1955年莫文骅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论资历,‬凭‬战‬功‬,莫文骅堪授上将军衔,与他同是红七军出身的韦国清是上将,与他搭档过的刘亚楼是上将。

莫文骅勤奋好学,博学多才,是解放军中有名的儒将。著有《回忆红七军》《百色风暴》《二十年打个来回》《莫文骅诗词选》《英雄塔山》《莫文骅将军文集》《莫文骅回忆录》等著作。

在此,作者摘选两首将军诗作:

英雄塔山

炮弹狂轰工事隳,狼群猛扑阵垂危。

地震隆隆尘埃滚,刀光闪闪血肉飞。

敌急逃,我神威,残兵败退弃尸盔。

钢铁长城谁越步?保障攻锦凯旋归。

解放南宁

雷霆万钧力,疾风卷乌云。

大军突桂境,残阳已西沉。

血战二十载,重踏家乡门。

地面变红色,天上换星辰。

莫文骅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数十载,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广西人民的骄傲!

曾经的莫文骅故居(四进院落)

如今的将军故居虽然贵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处在无人看管的境地。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者元旦假期到访时不见一人,也不见有其他游客参观,非常冷清!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将军曾经气势恢弘的故居(四进两廊)已被四周的民房包围蚕食,仅余一进二间厢房,前后左右皆是“握手楼”,处境尴尬,夹缝中求生存,日月无光。

如今的莫文骅故居(正面)

如今的莫文骅故居(左侧)

如今的莫文骅故居(右侧)

如今的莫文骅故居(前门外)

作者简介:郑望学,笔名慕遇城迹,湖北汉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80后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现定居广州北。

0 阅读:42

天成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