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
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在这片美丽的热带土地上,保存着不少宁静古朴的村寨,干栏式建筑少数民族风情,藏着别样美好的风光。
一起来看看名列第1批、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的15大古村落,你曾经去过几个?
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洛特老寨村
洛特老寨村位于基诺山苍郁的树林深处,一个小而精致的村庄,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背靠着基诺族发祥地杰卓山,地属高山地貌区,村庄掩映在树林中,四面青山环抱,风景宜人,它便是。

洛特本意是石头山脚的寨子。地处山高1400米的洛特老寨村,可以感受雨林气候,穿梭在古茶树下,遥望山脚,风光无限。

这里有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闻名。

进入村寨是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绝世风景画。青一色的杆栏式建筑,楼由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木板或竹片排列铺成。村寨四面环山,更具有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

洛特老寨村沿山坡建成,村寨掩映在树林中,房屋依地形沿一条主要道路的两侧零散布局,无明显朝向,以主干道相顺,以便通行。

这里是基诺族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第56个民族。这里完整地保留着基诺族最传统的文化。大鼓舞、特懋克节、刀耕火种、砂仁制作、基诺族服饰、基诺族茶文化等。“大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

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美好的傣族村寨,沿澜沧江而居,宁静且美好。


这里处处独栋房屋、每户带有庭院,庭院里种满热带果树这就是傣家,从建村到现在村落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持完整,村寨布局基本保持原样,这里是传统风貌保留得较完整的傣族村寨之一。


曼春满古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留着最初时古老的建筑风格,原汁原味的南传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始建于乾隆六年,由佛殿、戒房、僧房、佛塔等组成,屹立于中央的大殿是建筑群的主体,面阔六间17.5米,进深七间24.5米。
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曼龙扣村委会曼飞龙村
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傣族村寨,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坐落在村里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曼飞龙佛塔让村寨名声远播,淳朴的民风民俗、传统的生产方式、宁静祥和的居住环境,吸引了虔诚信徒和八方游客。

曼飞龙佛塔为全国文保,因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被人称为 “笋塔”。又因其洁白,唤作“白塔”,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塔群始建于公元1204年,共9座,一座母塔,8座子塔,塔基呈多瓣形梅花状,主塔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踝印迹,据传为释迦牟尼足迹,因而兴建此塔。

曼飞龙村的傣陶制作历史源远流长,目前仍有不少村民从事傣陶制作生意,“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听村委会曼乍村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听村委会曼乍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勐罕镇东部,位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傣族园内,与曼听、曼春满、曼嘎等傣族村寨鸡犬相闻,紧连勐罕镇中心,地理环境优越。曼乍村“干栏”式传统民居建筑、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待民族特色村寨资源优势成为游客特色休闲、食宿、度假、观光与村民增收的亮点。
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噶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景保村
曼景保村隶属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的曼掌宰村委会,属于坝区,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有着浓浓的傣族风情,美丽的佛寺畔,傣族人家温润而居,别有一番静美。

“曼”在傣语里是“村寨”的意思,“曼景保”有老地方的意思,此名和寨子附近的一口老水井有关。在寨子附近的田野中,几棵菩提树下,有一口叫做“爹卡笕龙井”的古井,相传是勐泐国王的护卫在傣历674年建设的,在公元1313年起就有人在水井附近定居,慢慢地聚集成一个小寨子,定名为“曼景保”。古井当地人也称为“滴水老井”,傣族村民会在这里进行泼水祈福仪式。

因为距离距离景洪嘎洒国际机场只有3公里多的路程,如今这里开设了不少傣族特色美食餐厅,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村。这里可以尝到地道的傣家人日常菜肴,这里的傣族人家用最传统的工艺烹制着地道傣家菜。
6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这里是基诺山寨景区的所在地,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基诺山寨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服饰,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基诺族的历史文化,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感受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同时,这里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热带雨林世界。

这里不仅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还是全国唯一一个最全面最集中展示基诺文化的实景演艺体验地,是西双版纳第一家大型实景拍摄舞乐秀《攸乐攸乐》的演出地,也是了解基诺文化最重要的窗口。基诺山寨景区里还有专门展示基诺族传统织布、刺绣技艺和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的区域。

这里还是一个基诺族歌舞传承的基地。《大鼓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歌《摇篮曲》、民间器乐《奇科布谷》被列入西双版纳第一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卡老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卡老寨,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巴卡老寨,属山地重岭地貌,地形起伏变化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建于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山寨周围和寨中都是小山坡,很少有平地。村落沿村落中部的主干道,呈带状叶脉状布局。村落建筑少连片集中多相对分散,与周围自然环境组成的协调的整体空间,周边环境保持良好,树木林立,环境优美,与村落和谐共生。

巴卡村传统建筑主要为典型传统基诺族民居,无典型基诺族公共建筑。巴卡建筑较为均质,基本都为木结构的传统建筑,整个村落风貌较为协调。这里的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栏”式竹楼。竹楼由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铺成,楼顶上覆盖有茅草。
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扎吕村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扎吕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坐落于基诺山北部,村民多为基诺族。这里是纯基诺族的村落,散发着浓郁传统气息的舞台、陀螺场、祭鼓房、打铁房等设施,基诺山乡的第一个村史馆就在这里诞生。


基诺山是历史上重要的贡茶产地,茶马古道的集散点。这里也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如今村落里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亚中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亚中寨,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巴亚中寨是基诺族祖先居住的地方,基诺族祖先很早就居住在攸乐山(今基诺山)地区,也是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乐山的发源地。这里村落基诺族风情独特,保留着众多古茶园,郁郁葱葱,风光秀丽。
1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委会勐满村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委会勐满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是一个700多年历史的古老傣族村寨,仍然保留上着古老的栏杆式傣族特色建筑,村寨门口长着一棵茂盛的菩提树,守护着这里傣族村民的悠远岁月时光。

这里为纯傣族居住村寨,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傣族美女帅哥跳孔雀舞、象脚鼓舞翩翩起舞,别有一番风情。勐满村的建筑独具特色,多采用传统的杆栏式为主,这里的的竹楼是村民人因地制宜而建造的一种特色民居。
1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勐景莱村
勐景莱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着中缅第一寨的美誉。

"勐景来"是傣语,"勐"是村寨,"景来"是龙的影子。传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追赶一只金鹿,来到此地。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龙的影子。人们就来到这里守候天子的到来,可是他们等了很久都没有踪影,就索性在这里建起了村寨。所以,“勐景来”意为追赶金鹿而寻找到的福地。

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傣族村寨,吊脚楼很有傣族特色,瓦顶木墙,上下两层。勐景来最大的可贵之处,就是基本保留了傣族传统的竹楼建筑风格和传统风俗。《月光下的凤尾竹》歌中的那些意境在这里依然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美丽的竹楼就掩映在绿树丛中。

清澈的打洛江从寨子西侧流过,形成天然的国境线,中缅边境229号界碑就矗立在村子的河边,江的对岸就是缅甸,因而有「中缅第一寨」之称。

到这个别有风情的村落景区,塔林、229界碑、情侣树、中心佛寺等,都值得一看。
1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中缅边境的巴达大山深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纯布朗族古寨,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

寨内不仅有最古老的布朗族佛寺、几百年的古茶园和幽深浩淼的“龙山”森林,还有大象井、南三飘坟、仙人洞、古驿道、景桑古城遗址、虎跳峡、白水河瀑布等一系列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景观。

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森林里,有近千亩之多,茶园里长着许多阔叶木。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

章朗村民坚持布朗族古老文化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这里无论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宗教祭祀,还是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都保留着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中国首座布朗族生态博物馆就坐落在章朗村。
1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乡十字街村
十字街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是一个以传统民居建筑群及茶马古道的起始点为主题,具有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外来建筑文化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传统村落。

易武为傣语地名,取美女蛇之意。易武产茶的历史已有上千年,是普洱茶的圣地,贡茶之乡,是优质“普洱茶”、“七子饼茶”的原产地,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清初由于普洱茶发展鼎盛,人口俱增,易武也逐步发展扩大。从大天井向东西南北向四面展开,延伸的直街道,又修筑横街道相连,纵横交错,居民、茶庄、商铺顺街道两侧建盖。

易武古镇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曾经有12条,十字街就是当年的武庆街,也是由于当年建造时中间有一条十字街道而得名。

如今的十字街村有着普洱茶发源地的美名。沿着石板小道从公家大园走进十字街村,沿途历经风雨的茶庄古楼随处可见。

老屋现存10多间,多是两层,分成前后院,前院大多是茶庄门面、商铺,后院则多为加工作坊和居室,里面有晒茶、蒸茶、晾茶、压茶的古老工具。
1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曼龙勒村
曼龙勒是一个傣族村寨,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南腊河从村边流过,这里有傣族传统高升制作技艺、傣族织锦技艺、傣刀制作技艺、竹编制作技艺展示4个非遗传承示范点,风光秀丽,风情独特。这里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省级文明村、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选进单位等荣誉。

来到曼龙勒,游客除了享受悠闲的度假时光,还可以开展农事体验、文化创意等活动。曼龙勒把每个星期六定为赶摆日来吸引城区和周边群众到曼龙勒赶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来吸引游客。
1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曼旦村
曼旦村,位于勐腊县,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边境小村寨,一个深藏在热带雨林之中的世外桃源,这里远离喧嚣的闹市、没有空气污染。纯朴而秀美的风光,随处可见。

在这里你有机会看到原始的木结构稻草顶的吊脚楼,了解到孔雀舞、象脚鼓舞、傣拳等保留较为完好的传统民间文化,亲身体验傣陶制作、傣装的制作流程……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