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7大最美中国传统村落,海岛古韵秀色芬芳

陈纪玩转旅游 2024-12-09 08:38:34

海南。

秦时海南为象郡外徼,西汉元封元年设珠崖、儋耳2个郡管辖16个县纳入版图。这个美丽的海岛,不只是风光秀丽,更有古朴人文。

一起来看海南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的7大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

前临南渡江,背靠山樵岭,在春日暖阳中走进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

它很老,它是大隐于市的文化遗存,也是龙华区最偏远的革命老区。在这里,古色古香的绕村古井、平整洁净的火山石路、井然有序的石屋石巷,无一不在向世人重现着百年前琼北原住民聚族而居的旺盛生命力。

2 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

走在东谭村委会湧潭村,古官道、古牌坊、蔡氏古墓群、百年老宅、蔡家大院……处处透露出令人震撼的厚重历史文化。

这里是海南蔡氏的发祥地,从南宋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该村先后有18位学子高中进士,20多人在古代为官。2012年海口将“五里三进士”官道、蔡氏古墓群、蔡家大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举人蔡藩故居,蔡家大院内,依然保留着火山岩筑墙、木头架柱搭梁、屋顶为瓦片的平房院落,记录着蔡氏先人厚重的历史。

3 琼山区国兴街道上丹村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上丹村是海南四大文化名村之一。

上丹村成为名震琼岛的文化名村,唐氏家族的重教兴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氏世家,教化黎民、传播文化,对海南、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自宋至清,上丹唐氏是海南的名门望族,累朝名宦辈出。在科举时代,唐氏家族就先后诞生了 9 名进士,38 名举人,单在明代一朝更是出了 6 名进士,并且还出了两对父子进士,成为千秋佳话。

村里的西洲书院闻名遐迩。现为一座仿古建筑三进式书院。书院创办于1241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原名攀丹“义学堂”,由南宋唐氏迁琼始祖唐震与其子唐叔建在1241年创办。丘濬、海瑞、王佐、郑廷鹄等海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师出攀丹村唐氏。

4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

崖城村位于崖州主城区中心,名列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崖城村历史文化悠久,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年的崖县政府旧址、崖州最高学府(崖城学宫)以及港口贸易的所在地。村内有历史遗留下来的牌坊街、衙门街及孔庙。由于深受孔子文化的熏陶,崖城村民忠厚质朴,团结友爱,邻里关系和睦相处,群众关系融洽。

崖城村的主要景点是孔庙(崖城学宫)。崖城孔庙位于崖城村牌坊街,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是一座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1994年11月2日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崖城孔庙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历宋、元、明、清诸朝代,经十几次迁徙、重修,建于明朝崖城孔庙,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贤流接踵,善俗日兴。

清道光三年(公元1832年)迁建今址,至今已有九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古代崖州孔庙,雄踞州城,坐北朝南,取鳌山(南山)为拱向,开“文明门”为山门,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形成宫殿式建筑群,祀典释奠完备,学制学规健全,是实行国家祀典礼制的中国最南端的州级孔庙。

崖城村附近有蜈支洲岛、大小洞天、亚龙湾、大东海旅游区、鹿回头山顶公园等旅游景点,有陵水珍珠、椰子、菠萝蜜干等特产,有洗龙水等民俗文化。

5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是海南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保持着海南民间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其厚重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古民居。这里,有屹立400多年的古宅“九牧堂”,有明清时期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等,有雕工精美的梁柱。

从会文墟西行约5公里,沿途绿树婆娑,椰林摇曳,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恬淡古朴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到达村口,路旁有一面十八行村的简介宣传墙,上面记录着十八行村的历史。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口处有一座土地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文昌素来有“侨乡”之称,文昌十八行村,便是一个侨味浓郁的古朴村落。这里所有房子都是多进式的老宅,总共有十八行,村子因此而得名。十八行村是文昌会文镇湖峰村委会最为古老的自然村。它的整体格局特点是:坐南朝北呈辐射状扇形排列,每行多则七八户,少则二三户,为多进封闭式院落,每行纵向中轴对齐。

在村子的中间,最古老的一行老屋已经坍塌了,只留下一些残存遗迹。这里至今还保存着清初时期曾在江西高安县任知县的林运鑫在世时所用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石制门牌等雕工精美的文物。

村里有一对古朴的上马石,几尊石制大水缸和一对抱鼓石,古朴厚重,却又相映成趣。一对抱鼓石,鼓面直径约1米,上呈鼓形,下为莲花座。在另一边有几尊1米多高的石制大水缸,水缸上有些斑驳不清的莲花纹。

村里十八行院落高低有序、呈扇形分布,令人叹为观止。十八行小巷曲径通幽,使宅子相互分开保持独立,却又阡陌相连,而来到院子里,才发现别有洞天:屹立400多年风采依旧的古宅“九牧堂”、“嗣济堂”,房梁屋脊雕龙画凤,小院花木丛生,别有一番滋味。

村里的房子按十八行建造,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所谓同心,是指每行屋子内住的都是由同一房分出去的兄弟辈直系亲属,在“行”的中轴线上,每进房屋的正厅前后大门都要上下对齐,以示“同心”;而“行”与“行”的住宅间,同辈的房屋必须高度相等,以示邻里相互平等。

走进村里,只见长长的院落分布在长长的巷子两旁,一色的青砖瓦房,笔直而齐整。排水的沟渠,扇形的古宅,安静的巷子,一行一行地平行分布,整整十八行。

6 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

白查村位于东方市江边乡,以黎族船型屋闻名。"白查"在黎系方言中叫"别岔",黎语"别"是有水的烂泥田,"岔"是厚皮树;当时村边有一片烂泥田,田边长着很多厚皮树,故村子按黎语音译为"白查"。

相传,黎族祖先当年乘木舟登上海南岛时,由于没有栖身之地,就将木船翻倒过来居住。为纪念祖先,黎族后人就仿照船型建起了茅草屋。

近似船型屋和金字屋的谷仓集中在村边兴建。谷仓以基石垫底,基石上架着纵方木,铺上木板,顶端架圆梁,仓顶由竹木架设,以茅草盖顶,谷仓内外再糊上一层粘土,具有防火防雨防潮防鼠的实用价值。

目前,全村的81间船型屋和8间谷仓保存完好。这是海南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黎族传统古村落,被人们称之为"黎族的最后精神家园"。2008年6月,"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3年7月,白查船型屋村落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7 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

高林村是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下辖的行政村,名列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内张岳崧故居闻名遐迩。张岳崧,系海南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曾让嘉庆皇帝大赞神州大地“何地无才”。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

他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高林村附近有张岳崧故居、定安文笔峰、母瑞山红色文化旅游区、定安县衙遗址、定安张氏宗祠、南丽湖等旅游景点,有定安富硒大米、定安黑猪、定安粽子、定安大米、海南菜包饭、海南板烂羔等特产,有定安冼夫人信俗、洗龙水、海南斋醮科仪音乐、黎族打柴舞、孝黎服饰等民俗文化。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