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连载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杨志还有一个特点,越细节上越糊涂,跟鲁智深正好相反,鲁智深细节都拎得清,杨志所有细节全糊涂。我们刚才已经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行贿没留生活费,账都算不明白,细节上糊涂。第二,跟这个牛二纠缠什么,他能买刀吗?他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细节糊涂。

《水浒传》杨志和鲁智深剧照
我们回过头来看他第一次出场。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小说里人物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往往作者的设计安排就有一些深意。在书中描写,杨志第一次出场是遇见林冲,这个时候林冲从山上下来,要杀人做投名状。在路边等,等不来人,林冲都已经要放弃了,对陪他的小喽啰说:
眼见得又不济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去寻个所在。

《水浒传》林冲剧照
林冲都要放弃了,是第三天,最后期限了,在路边要打劫,没人经过,他就要放弃了,说实在不行,我趁着天色未晚,上山取行李,我走了。
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林冲看时,叫声:“惭愧!”只见那个人远远在山坡下,望见行来。待他来得较近,林冲把朴刀杆剪了一下,蓦地跳将出来。那汉子见了林冲,叫声:“阿也!”撇了担子,转身便走。林冲赶将去,那里赶得上,那汉子闪过山坡去了。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
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小喽啰先把担儿挑上山去。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林冲见了,说道:“天赐其便!”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在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

《水浒传》杨志和林冲剧照
然后杨志跟林冲斗了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这是杨志第一次出场。我说他细节上经常拎不清就在这儿。你们发现问题没?这一担金银财物,是要拿去行贿谋求官复原职的,所有身家都在这里,他居然没跟这个担子在一起,雇了个人挑行李,他不知道去哪了,挑行李的还跟他分离了。行李被人家抢了之后,他才赶过来。这细节安排是不是有问题?难怪当年押花石纲,那九个人都没翻船,就他翻了,肯定也有擅离职守之嫌,细节上没照顾到。你没有意识到,你所有的身家都在这一担行李上,你雇个人挑,你还不紧紧的跟着这个人,别说遇见强盗,他给你挑跑了,哪里找去?杨志经常在细节上糊涂,到一些具体问题上他是相当糊涂,分不出重要性来。

《水浒传》杨志剧照
杨志第一次出场,作者的描写就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按正常来讲,他应该跟着行李一起走,林冲来抢,他俩直接就打斗三十回合。可是,实际不是这样的,是林冲先把行李抢了,行李都被小喽啰挑上山了,林冲因为没有杀成人,林冲说我再等等,然后杨志才赶来,你说他跟行李离多远?而且这个行李是他所有身家。不是说不差钱,也无所谓,是吧?所有身家都在这儿,他还不知道干啥去了,没跟行李在一起。从第一个细节我们就能看出来问题,这是杨志性格上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水浒传》杨志剧照
有的时候他能设计的很完美,思路能想明白,但到做的时候却做不明白,原因是在具体实操层面判定不清。一开始设计自己人生规划的时候,我们看是合理的,有可行性,从理论上找不出毛病。可是到实践一操作就跑偏了,这是他最大的问题,是杨志性格上最大的毛病,也是后来造成他悲剧的一个根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逢纲必失
有道理,难怪二龙山只能做小三
杨志肚子疼,拉稀去了!
就两个字 倒霉
水浒版糊涂大醉侠
可能是去解手去了。就是这么巧合。
青面兽杨过,赛仁贵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