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路口,几名手持手机的市民紧盯着来往车辆,他们并非等待打车,而是专注记录车牌——这是2025年网约车行业最魔幻的一幕。当双证司机与无证司机的矛盾升级为“全民举报”的混战,一场关乎生存与利益的博弈正在重塑行业规则。
“举报一辆无证网约车奖励1000元”,兴文县的一纸通告点燃了导火索。不少地方也设立举报奖励机制
高额奖励催生了“职业抓车人”,有人日赚3000元,甚至组建交流群分享举报技巧。双证司机更成为主力军,他们组团蹲守路口,专挑无证车辆“钓鱼”举报。
这场运动的背后,是合规司机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双证司机需承担每年数千元的保险费、车辆折旧费,而无证司机仅凭低价抢单就能分走流水,导致合规司机收入锐减。一位双证司机坦言:“考了证反而接不到单,举报无证车是唯一出路”。
然而,矛盾的根源直指平台“两面派”策略。网约车平台为维持运力,默许无证司机注册接单,甚至通过算法将长途单、优质单倾斜给“廉价劳动力”。这种“既要合规运力,又舍不下无证司机”的畸形生态,让双证司机沦为“鱼缸里的观赏鱼”——合规却得不到订单扶持。
数据显示,某平台双证司机日均流水不足千元,而无证司机因成本低,反能月入过万。利益驱动下,双证司机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围剿”,通过举报倒逼平台清退竞争对手。
这场混战暴露出更深层悖论:举报奖励本为净化市场,却演变为“合规司机收割无证司机”的生存游戏;平台坐享运力红利,却将合规成本转嫁给司机。
当东莞双证司机成功举报三辆无证车后,平台仅清退个别司机,次日又默许新账号上线。这种“打地鼠式”的整治,折射出平台监管的虚与委蛇。
网约车行业的未来,或许正如广州某职业举报人的黑色幽默:“我月入三万靠举报,但若所有司机都合规,这行当也就黄了”。
在合规化浪潮中,司机、平台、监管三方仍在角力——当科技执法覆盖所有路口,当举报奖金突破万元门槛,这场关乎500万无证司机生计的战争,终将把行业推向合规与人性化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