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机枪哭穷的“赵子龙师”,如何突然凑出来200多挺机枪?

甲骨堂 2024-10-15 13:34:47

国军部队在规模最大时,曾有300多个师的番号,这么多的师真正能为人所知的其实只有一部分,而且各师“出名”的点还都不一样。

比如独立第95师,即所谓的“赵子龙师”,其主要是在1948年塔山阻击战时出的名。此一战该师的密集冲锋还成为了《大决战:辽沈战役》的名场面,而该师参与此战的结果便是3个团打成了3个营。

当然,这个独立第95师还有一说是此前在华北从未丢过一挺机枪。

至于为啥说该师非得对机枪这么在意,主要是当年建师时“穷怕了”。

这个第95师在1930年代初建时,是在原宁夏马家军一部及河南地方保安团队基础上合编的,因为都是杂牌军,因此装备很差。

黄埔一期的李铁军调任该师师长后,才开始了该师的中央军化进程。不过从第1师过来的李铁军看到该师的装备后极为头疼,曾上报老蒋“哭穷”,称装备最差的一个团,只有3挺轻机枪。

而按照国军当时的装备统计,其全师轻重机枪加起来不过才50多挺,就这还有些不堪用的。

之后通过李铁军的关系,第95师的装备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尚谈不上“鸟枪换炮”,其真正实现大规模的装备改善,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尤其是在1938年上半年,此时任该师师长的已是黄埔一期的罗奇,也就是日后的“罗千岁”了。

根据该师在1938年时的统计,其全师已装备轻机枪222挺、重机枪46挺,基本实现了每个步兵连配6挺轻机枪、每个步兵营配4挺重机枪的水准。

而查阅该师的装备补充情况,其在1938年上半年先后5批,补充了192挺轻机枪,型号分别是捷克式、比造勃朗宁、川造;而重机枪也有先后两批24挺,型号则分为马克沁和捷克式。

至于为何在1938年时,第95师的机枪装备量突然得到了极大改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第95师当时依然不是最优先的中央军部队,所以它的机枪补充并非是单独对待,而是当时一系列中央军部队装备充实的基本情况之一。

换言之,其实在1938年时,得到如此供应的中央军部队不止第95师,甚至说第95师的供应标准,还比不上一些老牌部队。

但是,中央军能从老牌嫡系拓展到比较普通的单位,进行机枪装备的普遍充实,显然是在有大批量机枪供应的基础上才能办到。

那么当时正是全面抗战初期的激烈交战时期,国府哪里来的大量机枪供应呢?

其实在1937年到1938年间,国府通过处理刘湘去世后的遗留军火,获得了数以千计的轻机枪。其中除分发川军各部外,也抽调一部分补充到了中央军里。

比如上述提到1938年上半年第95师获得的两批50挺轻机枪,便属川造之列,占到了新补充轻机枪量的五分之一强。

当然了,川军刘湘的几千挺机枪就算全部下发,也不足以大量填充到中央军里,后者充实的机枪大头另有来源。

其中一部分自然是国府控制的各兵工厂在此前制造机枪时的存量,此数虽不甚巨,但至少还是有些的。

而更多的部分,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府紧急从欧洲增购的机枪。

据统计,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间,国府从苏联得到了将近4000挺轻重机枪;而从欧洲捷克、比利时等国购入的轻重机枪数,则达到了11829挺之巨。

如此上万挺机枪到手,在补充分发时自然是优先补充中央军部队。

我们看到第95师所得到的捷克式轻机枪两批124挺、比造勃朗宁一批18挺、捷克式重机枪一批12挺,均来源于此类。

而除了轻重机枪方面的补充外,其实第95师在全面抗战后的步枪以及迫击炮也有改善。

以步枪而言,第95师先后得到了1500支中正式、500支捷克式和600支德国造步枪的补充,基本上使得战斗兵的步枪得以换装;在迫击炮方面亦补充了12门,在炮兵支援火力上也有提升。

这就使得第95师从先前杂牌军的装备水准,基本上提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军标准部队的层次。该师在抗战中的后续战绩,自然也是使用相对还可以的武器所打出来的。

当然,该师的装备改善属于短期内“爆发”的情况,而其师史上对于机枪供应的短缺记忆可谓根深蒂固。因此第95师对于机枪很上心,以至于日后把没有丢过一挺机枪作为宣传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20 阅读:6068

甲骨堂

简介:谈人文历史,阅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