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邓颖超与叶挺夫人李秀文在湖北恩施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上的李秀文一袭旗袍,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装饰,整个人显得比较简朴,但依旧难掩优雅、温婉的气质,不愧是有名的“九子母”女神。
李秀文出生于澳门,父亲是一位开明、进步的成功富商,大革命时期曾掩护过周恩来和聂荣臻,为革命做出过贡献。后来,李秀文一家来到广州,李秀文因此有机会就读于孙中山亲手创办的省立执信女子中学。
由于李秀文为人谦逊和善,德貌兼优,性情娴熟,因此被誉为执信女中的“校花”。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秀文遇到了时任孙中山宪兵部队参谋长的叶挺。叶挺对她一见钟情,托宪兵司令李章达帮自己牵线搭桥。由于两个人志趣相投,李秀文很快和叶挺成为挚友,并逐渐产生了爱情。
1924年,叶挺在征得孙中山同意,经中共中央介绍前往苏联留学。临行前,叶挺正式向李秀文求婚,李秀文本人满心欢喜地答应。结果李章达作为媒人在征求李秀文父母意见时,李秀文的父亲却说:“我家秀文正在读书,现在不急于谈这件事。叶挺也应该好好做事业,等他当了团长以后再跟我提此事。”
李秀文父亲的态度对于李秀文和叶挺来说,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李秀文找母亲哭诉此事,母亲悄悄告诉李秀文,其实她父亲早就看上叶挺,只是为了让他们多读点书,有点出息,才说出那样“绝情”的话。
母亲的一句话,让李秀文顿时愁云全消,并将母亲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叶挺。两人相约暂时放下婚事,一起努力工作不断前进。
巧合的是,叶挺在1925年回国之后,果真被任命为团长,而且还是在周恩来筹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部队。李秀文嫁给叶挺之后,还来不及享受新婚的甜蜜生活,就不得不面临夫妻分别的局面。
婚后仅仅三个月,叶挺率军北伐,由于作战勇敢,常打胜仗,因此叶挺的部队被誉为“铁军”。大革命失败后,叶挺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又参加广州暴动。失败之后,叶挺不得不流亡海外。
不久,李秀文追随叶挺的脚步,来到德国柏林与他团聚。在之后近十年的时间里,无论叶挺做翻译、开饭店还是做小买卖,打短工,李秀文就伴随身边,不离不弃。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叶挺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回国参加抗日事业,担任新四军军长一职。为了让叶挺全身心投入抗日事业,李秀文来到新四军军部照顾其生活,每天给叶挺提前烧好洗澡水,等他洗过澡后才睡觉。一些叶挺舍不得丢弃的破烂衣服,李秀文十分细心地将其缝补好,并且洗刷干净。
当时新四军面临缺少武器的困难,李秀文从家里拿出父母得养老金,又筹集到一些钱,买了3600支手枪,供给新四军抗日。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叶挺不幸被捕。已经提前回到广东的李秀文,听说叶挺下落不明,急得寝食难安。在党组织的几番寻找下,终于在上饶集中营找到了叶挺。叶挺通过党组织给李秀文带话,让她好好抚养儿女长大,自己宁可牢底坐穿,也不会向国民党反动派投降。
李秀文不知道叶挺何时才能恢复自由,但坚信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因此她毫无怨言,克服各种困难抚养和教育孩子们。
1942年,李秀文带着女儿扬眉北上寻找叶挺,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在重庆歌乐山见到了丈夫。后来叶挺被转移到恩施,李秀文提出陪伴叶挺一起过囚牢生活,因此从1943年开始,李秀文就带着女儿和叶挺一起被关在狱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
对于囚牢中的困苦生活,李秀文毫无怨言,不但将家中一些值钱的东西变卖以应付困难,还在住所旁开垦荒地,饲养牲畜。此时李秀文和叶挺的八个孩子都在身边,为了减轻李秀文的负担,叶挺在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关押时,带走了三个孩子,夫妻二人再度分别。
1946年,叶挺在被软禁了五年后终于获得了自由。李秀文闻讯喜极而泣,将孩子安顿好之后,毅然前往重庆去接丈夫。结果在前往延安的途中,飞机不幸坠毁,叶挺夫妇和一双儿女遇难。
当年新婚夫人二人山盟海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想却成了事实。李秀文与叶挺结合之后,虽然共同生活的时间不长,但分享了叶挺的光荣,也分担了叶挺革命路上的失败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