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在历时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击退日军八次大规模进攻,日军溃逃、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被称为日军明治维新以来的一次大败仗。
负责指挥他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是这场战斗胜利当之无愧的大功臣。而在他的背后,却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秘密情报员,这个人就是日军的翻译官夏文运。
李宗仁和夏文运相识于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军为了摸清桂系军阀李宗仁的底细,利用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多次派人前去游说李宗仁。李宗仁在与来人的交谈中,逐渐发现日本人对于侵华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尤其在日军少壮派军人之间,不少人其实对于侵华持反对态度,因此李宗仁便趁此机会刺探日本侵华的秘密。
当时负责策反李宗仁的日本大佐和知鹰二,经常有意无意地将一些情报透露给李宗仁部,而担任这项重要任务的就是和知鹰二身边的翻译官夏文运。
夏文运出生于辽宁大连,由于当时东北已经沦陷,因此夏文运的少年时期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度过的。得益于各科成绩优异,夏文运被送到日本读书,毕业之后回到大连,被日军看重,安排他担任和知鹰二的随身翻译。
李宗仁和夏文运接触过几次后,发现这个青年为人正派,便趁机策反他,没想到夏文运当场向李宗仁表示:“如有机会替祖国报效,万死不辞!”
原来,夏文运并不甘心为日本人工作,从小他就受日本人欺凌,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后来迫于生计,夏文运回国后才当了翻译,地位虽然比过去高了不少,但还是经常受到日本人的奚落。
就这样,夏文运成了李宗仁的秘密情报员。借着与和知鹰二的良好关系,夏文运和许多日本高级军官厮混熟络,获取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情报。
1934年到1935年之间,日军大举派兵到印度支纳半岛和东南亚国家活动。夏文运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李宗仁后,李宗仁判断日本即将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尤其是距离海口很近的广西省会南宁,很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
因此,李宗仁下令将省会迁往桂林,一来可以躲避敌人的海上威胁,二来能够和国民党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在广西省会迁至桂林后不出半年,抗战便爆发了,夏文运的情报价值第一次得到了验证。
“七七”事变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在和知鹰二的保护下,夏文运在沦陷区自由行动,搜集了不少重要情报,并通过秘密电台发给李宗仁。李宗仁依靠夏文运的情报,多次对日军造成重创。
而夏文运情报在抗日战场上发挥出最大作用的,还要数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初期,李宗仁负责防守的津浦线虽然狭长,能够调动的部队不多,但依靠夏文运的情报,李宗仁却能够运筹帷幄。
夏文运从上海法租界发来的第一份绝密电报只有8个字:“日军南动而北不动。”李宗仁收到后将部队调到南面,在淮河挡住了日军的第13师团。李宗仁料定敌人将进攻临沂,便下令部队向临沂推进。
面对兵力、武器都数倍超越我军的敌人,李宗仁部苦苦支撑。眼看着南北战线同时吃紧,李宗仁部危在旦夕,夏文运的情报又来了:“日军北动而南不动。”李宗仁稍微松了一口气,调动在淮河边阻击敌人的部队火速北援。
靠着夏文运独一无二的情报,李宗仁在台儿庄打了一场大胜仗,震动了海内外。而当李宗仁将夏文运的这些情报转呈给国民党中央政府时,国民党的情报人员甚至一无所知。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夏文运因多次提供情报引起了日军的注意,被迫逃离上海,到山西出任伪建设厅厅长。抗战胜利后,夏文运被军统以“汉奸”罪名逮捕,所幸李宗仁及时出面,保他无罪释放。
1949年上海解放后,军管会再一次以“汉奸罪”将夏文运逮捕。经过进一步核实,夏文运在抗战期间不但为李宗仁提供情报,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八路军运送物资,解救过不少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将其无罪释放。
夏文运出狱后辗转去了日本,在日本期间结识了比自己小25岁的日本女护士,两人结婚之后育有一儿一女。1970年,夏文运在日本病逝,终年73岁,怀有一颗中国心的他,至死没有加入日本国籍,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
夏文运去世多年后,家乡人民并未忘记他在抗战中的特殊贡献。夏文运的名字不但被载入《大连人物志》,他的故居也被有关部门列入修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