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 2 月 23 日召开的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仝小林指出,中西医结合前景广阔,尤其在应对复杂疾病等方面优势独特,但作为新兴学科,它仍面临构建贯通中西的理论体系、建立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三大核心命题。

中西医结合模式虽仅 “70 多岁”,却已在临床某些优势学科崭露头角。以肺移植手术为例,术前术后中医的介入,能助力病人快速通气通便、恢复体力,加快康复进程。这一实例直观展现了中西医结合在提升诊疗效果上的显著作用。中医学承载数千年智慧,西医学历经近两百年发展,二者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深度融合,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构建贯通中西的理论体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基石。中医重整体、辨证论治,从宏观角度把握人体状态;西医则强调微观病理机制,精准诊断治疗。要实现二者有机结合,需打破理论隔阂。例如,通过系统生物学、大数据科学等新兴学科,深入研究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探寻中西医理论的相通之处,从而构建统一的理论框架,让中西医结合有非常坚实的理论支撑。

建立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同样关键。当前,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存在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国际上对中医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很大程度源于缺乏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应整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与中医特色指标,如结合临床终点指标、患者报告结局等,制定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让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能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而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中西医结合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类人才既要精通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技能,又要掌握现代医学前沿知识与技术,还要具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但目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单一,“西学中” 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深化育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多层次培训等,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为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我们国家已采取诸多有力举措。2023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启动中西医协同 “旗舰” 医院建设,如今已有 62 家医院入选,包括协和、湘雅、华西等知名综合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表示,中西医协同 “旗舰” 医院建设成效显著,未来应聚焦提高临床疗效、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带动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西医结合突破三大核心命题,是一场医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它不但关乎医学发展方向,更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紧密相连。在政策推动、行业努力下,相信中西医结合定能开辟医学新航道,在国际医学舞台大放异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让我们共同热切期待中西医结合在未来医学发展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攻克疑难病症、提升医疗水平带来新的曙光。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